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S 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然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朝花夕拾))

1.选文中写了衍太太的什么事?从中看出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2.“好,那么,走罢!”根据作品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离开绍兴后的去向。

3.联系全文说说《琐记》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写了衍太太教唆作者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造谣的故事。她是一个懂烦琐礼节,品德败坏,会诬陷人的令人讨厌的人。 2.作者离开绍兴后去南京求学了,去江南水师学堂、矿务铁路学堂学习。 3.《琐记》表达了作者冲破要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新思想的迫切愿望。(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及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我们要认真阅读文段内容,概括主要事件,并结合事件分析衍太太这个人物形象。叙述衍太太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造谣污蔑“我”,“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可知表现衍太太品德败坏、教唆别人学坏、诬陷别人的特点。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在《琐记》中,鲁迅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先是到了南京水师学堂,由于这里“乌烟瘴气”又来到了矿路学堂学习。 3.根据对作品的阅读理解,可知《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冲破要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新思想的迫切愿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你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山 果

黄兴蓉

(1)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2)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3)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4)“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

(5)“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

(6)“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7)“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8)“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9)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

(10)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11)“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12)“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13)“红薯面饼子。”

(14)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15)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16)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17)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18)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19)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20)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21)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的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第(2)段划线句子对人物进行____________描写中,主要抓住小姑娘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进行描写。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2)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

3.文章第(20)段划线句子写山果与作者告别的场景,读起来令人动容,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山果的心理活动。

4.简要分析本文以“山果”为题的好处。

 

查看答案

    暴风雨

(1)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2)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3)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4)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5)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6)不一会,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7)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的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8)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9)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10)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11)绮丽华美的春色呵,你是多么美好!

(12)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13)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

1.第(6)至(11)段,作者由物写到人,从 觉、 觉、 觉等多方面尽现的晨色之美。

2.结尾段中划线句的“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具体指什么?

3.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读完本文后受到的启迪。

 

查看答案

    言家事

诸葛亮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朵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亮自后主日/里如一

B.至于臣在外/重道远

C.尺寸/幼有序

D.,如其所言/生年月

2.请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

若 臣 死 之 日 不 使 内 有 余 帛 外 有 赢 财 以 负 陛 下

3.由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哪些品质?请写出《诚子书》中能体现其中一种品质的句子。

 

查看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见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未若柳絮风起        (3)元方入门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讲论文义指的是谢太傅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

D.《咏雪》最后一句点明“兄女”的身份,表达出作者对谢道韫才情的欣赏和认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