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
陶
(1)他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看向书架上的陶。
(2)书架上的陶,两头尖,中间鼓,泥黄的底色上,有幽玄而神秘的彩色鱼纹。像个瓮,又像个瓶。
(3)不懂规矩,不懂得尊重,学问再高,也是白瞎!对着书架上的陶看久了,这句话就会响在耳旁。
(4)二十年前,他一考上西北的那所师范大学,同学老黑就在他耳边聒噪,我们这儿有条古玩街,珍珠翡翠,玉石玛瑙,样样俱全。尤其是陶制品,品种繁多,如各种缸、坛、盆、罐、盘、碟、碗等,尽管皇宫贵族都很喜欢钻石、黄金,但他们更喜欢陶。老黑这样说,自然是本地的。老黑没事总劝他到这条街转转,说饱眼福又长见识。他知道自己家底,怕跟老黑一起出来转出洋相,就趁周日一个人溜达过来。没想到,却惹了大麻烦。
(5)那个周日,他正陶醉在琳琅满目的古玩世界里,一转头见一辆三轮车迎面驶来,便赶紧迈过那个摊位朝路边闪去。抬腿时却不小心带倒了这陶。随着一声脆响,他惊得扭回头,这陶已磕破一个口子,躺在摊边的地上。
(6)摊主是个六十来岁的老者。老者抬头盯着他道,年轻人,怎能从人摊位上迈过去呢?难道你不知道,这是对人最大的侮辱?
(7)汪老,治治他!
(8)对,让这小子交点儿学费。不懂规矩,不懂得尊重,学问再高,也是白瞎!
(9)汪老左右摊位的几个人嚷着,就冲过来要打他。
(10)他实在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会铸成这么大的错,正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见汪老轻轻一扬手,几个人顿时就消停了。
(11)汪老心疼地来回查看那个破洞,半天对他说,我这陶,一万多的东西。我看你是个学生,你就按原价赔我吧!
(12)就算按原价赔,他又去哪儿弄这一万多呢?
(13)当初,他正是因交不起学费生活费,才考的这西北师范大学。他想起几乎一无所有的家,想起母亲寒酸的生活,就想趁大家不注意一逃了之。可他左右看看,并没这机会。随后,他就想起了母亲的话。
(14)他八九岁上,父亲就死在矿井下,母亲又残疾,很多时候家里都需要借钱度日。可再难,母亲都会想法挣钱把钱还了。母亲常说,借人钱,哪能不还呢!他损坏了人家东西,又怎能一逃了之?
(15)后来经过交涉,他留下了身份证、学生证和手机号,答应一个月内把钱送过来。他如期把一万多块钱交到汪老手里,捧着这破了一个洞的陶,走到无人的街角花园,就呜呜地大哭起来。寄钱的队长说,这一万多是他母亲让队里帮卖掉老宅屋换的。老宅屋没有了,他也就没有了家。而他病残的母亲,只能吃住安歇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他又怎能不悲伤心痛呢?他恨,他实在恨!他举起这陶,真想把它摔得粉碎,终归还是住了手。
(16)他把这陶捧回来,放在寝室的写字台上,每天一看到它,就会想起那一迈,以及由此造成的惨痛。从此,他说话多了份谨慎,做事也多了份思考。
(17)由于他时刻惕厉自省,学习成绩越来越优异,说话做事也越来越稳重得体,又善于为他人分忧,很快就被同学老师推为学生会主席。
(18)没想到,一年后汪老又到学校找他来了。
(19)当他站在汪老面前,简直有些心惊肉跳,真怕他再说出接受不了的话来。
(20)汪老却说,我前几天来这学校见一个高中时的同学,才知道你家里的一些情况。我当年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就放弃了。你比我有智慧,你选择了这所不要学费生活费的大学,就好好学吧!
(21)然后告诉他,事实上那个陶罐是个赝品,市场价最多也就千把块。
(22)他激动地问,那你为什么要我……
(23)汪老又那样轻扬一下手,制止了他,气定神闲地说,这是市场规矩,打坏人东西,按十倍报价。
(24)又说,市场价千把块的话,进价也就六百来块。你这一万多块一年利息三百来块,给我三百就行了。
(25)说着,掏出一摞钱塞进他手里,又一扬手,就快速地离开了。
(26)他却像被人施了定身术,愕然地抓着那摞钱站在原地,许久才回过神来。
(27)大学四年很快过去。他进入社会,来到现在所在的这家公司,从一个一般员工到中层管理,再到业务经理,直至接手这家公司。无论地位发生多大变化,生活和之前有多么不同,他始终都把这陶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他不但为它修补了破洞,还给它配了个金丝楠的底座——也总爱想起汪老那一扬手。
(28)那一扬手,柔和淡定,气定神闲,却如将军的指令,能折服千军万马。如今他早已成了一个懂得尊重,懂得规矩、规范,做事细致认真,待人平易谦恭,敬业爱人的企业家。
(29)这天,他正对着书架上的陶浮想联翩,一个新近在业务上有来往的老总走进来看到,却大叫起来。
(30)老弟,你怎么有这玩意?
(31)怎么?他问,你认识它?
(32)我不但认识它,还认识它的主人呢!
(33)它的主人是誰?
(34)就是那个时常扮作小贩蹲在街边,和各色摊贩神侃的陶瓷研究专家汪老啊!你没听说吗?他把这些年的藏品全卖了,捐助了贫困地区的好几百个学生呢!老总说着,注意力又集中在陶上。
(35)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仰韶彩陶瓶呢!他自言自语道,我知道它二十年前就值一万多,现在市场价最少也得一百多万吧!
1.请简要概括小说围绕“陶”写了哪几件事?
2.有时相似的表达有着不同的意蕴。第(10)节与第(23)节中加点词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3.请简要分析文章末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小说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他”的视角讲述故事,写出了他因为经历了“陶”的事件,最终成长为一个懂得尊重、懂得规矩,做事细致认真,待人平易谦恭的企业家,表现他一步步成长的过程。
B.小说第(14)节运用补叙,交代了“他”家庭贫困的境况,也为下文汪老退还赔偿埋下了伏笔。
C.文章第(4)节,借老黑之口,交代了古玩街的状况,为人物设置了活动场景,引出下文“他”去古玩街溜达惹麻烦的内容。
D.小说的题目,有时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有时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比如《孤独之旅》;有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比如本文的标题“陶”。
议论文阅读
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
①容人的雅量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它喜与宽厚结伴,乐与谦和为伍。所以,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
②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用人之长的慧眼。用对用好人才,才能推动事业发展。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弱国,为何却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那是因为自知平庸的鲁庄公,知人善任,能允许平民曹刿一同参战,并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指挥,才使鲁国以弱胜强。珠玉在侧,可能使自己相形见绌,但能不蔽其光华,使其大放异彩,需要我们有更宽的胸怀和更高的境界。
③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谅人之短的胆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越是在一个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往往在另一个方面的缺点也更明显。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力排众议,任命嗜酒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他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格兰特是决胜千里的帅才。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林肯谅人之短的胆识,颇受后人称颂。当然谅人之短是有原则和底线的。
④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宽人之过的度量。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宽容有过错的人,激励他改过自新,使他放下思想包袱,专心工作,才更有利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善待徐向前就是一个范例。1937年,党内一致声讨惨败而归的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惟毛泽东对其大加抚慰,并予以重用。最终在1948年,徐向前率领一支不足6万人的队伍,歼敌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人一生中难免会犯错,对待犯错误的人我们要公正看待,不应以偏盖全,苛责求全,而应宽其过、抚其痛、扬其才。这样那些有潜质的人才不至于被一个错误所困住。
⑤ 。不计前嫌,化敌为友,这是容人的极致。齐桓公并没有因为管仲用箭射伤过自己就对他心存怨恨,而是任用他来管理国政。最终,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拥有容人的胸襟,化怨恨为赏识,成全他人更成全了自己。
⑥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容人,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人才不拘,万马齐鸣,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1.在第⑤段的划线处补充一个分论点。
2.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杨戏,是蒋琬的部下。蒋琬与他谈论,他常常默然不予理睬。侍卫单镐向蒋琬进言:“您身为大司马,位崇言尊,而府中杨戏官不大,架子却不小,他如此傲慢无礼,若不治罪,岂不过于宽容?”蒋琬闻听此言,说:“杨戏,我是了解他的。他从不违心地恭维别人,我说的话,也不可能句句在理。他要赞许我吧,又不是他的本心;要反对我吧,又宣扬了我的错误,所以他就默默不语了,这正是他的耿直之处。”单镐听后,感动地说:“丞相真是虚怀若谷,雅量过人!”
阅读一首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西江月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别名西江月·黄州中秋、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1.请揣摩“人生几度秋凉”一句中“凉”的丰富意味。
2.本词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和《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异同?
文言阅读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逊濂,自谓弗如。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濂不能饮,帝尝强之至三觞,行不成步。其宠侍如此。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1.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濂具以实对”相同的一项是( )
A.投以骨
B.以其境过清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醒能述以文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濂小时候师从名人梦吉、吴莱,后来游学到柳贯、黄溍之门,两人都自认为比不上宋濂,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宋濂的才学渊博。
B.宋濂性情谨慎,他的居室,题名为“温树”, 长期在宫中为官,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
C.宋濂平时只讲人家的优点,不讲人家的缺点,但文中写茹太素上万言书一事,却一反常态,指出了万言书中的缺点。
D.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从侧面烘托了宋濂的人物形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间召问群臣臧否_____
②必设坐命茶______
③常夜分乃罢_____
④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②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李逵、燕青,迳望梁山泊来。路上无话,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什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迳奔宋江。
……
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弟兄们正说李逵一事,只见黑旋风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着一把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李逵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宋江道:“我和你赌砍头,你如何却来负荆?”李逵道:“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众人都替李逵陪话。
①根据小说前文的情节,说说李逵为什么要杀宋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划线句表现了李逵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分析选段中宋江“笑”的丰富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代批评家叶昼在评论《水浒传》时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以下人物语言和主人公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
②“公明哥哥,休怪小弟今来捉你。闲常时和你最好……倘或有人知得,来这里搜着,如之奈何?……这事放心,都在我身上。兄长只顾安排去路。”
③“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
A.鲁智深 雷横 扈三娘 B.武松 朱仝 扈三娘
C.鲁智深 朱仝 孙二娘 D.武松 雷横 孙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