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末,我们一家人去田野散步,亲近自然,心情自然无比...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末,我们一家人去田野散步,亲近自然,心情自然无比惬意。解说:这个句子中的两个“自然”词性相同。

B.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解说:这个句子表达得体。

C.2019年网络流行语包括:杠精、脱粉、锦鲤和硬核等。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

D.通过对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中应用。解说:这句话有语病。

 

C 【解析】 A.两个“自然”词性不同,第一个是名词,第二个是副词。 B.“垂询”使用不得体。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D.这句话没有语病。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将至,咄咄逼人的寒气仍旧阻止不了在外务工人群回家的步伐。

B.金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C.很多年轻人痴迷手机却懒得与家人交流,那种漠不关心家人的态度是不对的。

D.如果不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迷失自我,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xuān)      (qí)     (léng)    人声(dǐng)

B.(guǎng)     (ài)      (qiè)    差不齐(cēn)

C.(chèng)     (chèn)    (nüè)    不经(dàn)

D.(xiá)        (jiá)     (xún)    轻怕重(zhān)

 

查看答案

作文。

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无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

请以“从脚下出发”为题写篇文章。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行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地名、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浒传(节选)

①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②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

③林冲听得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侯,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拨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回来,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走不到三五里,只见近村人家都拿着水桶钩子来救火。林冲道:“你们快去救应,我去报官了来。”提着枪只顾着走。那雪越下的猛。

(选文有删节)

1.选文中有许多写雪的文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2.关于文段中林冲的人物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写出了林冲的谨慎机智。

B.“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拨倒差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写出了林冲不堪凌辱,果敢勇猛。

C.“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写出了林冲行事的狡诈。

D.林冲怕火种燃起来烧了草料场。反映了他安于现状,对朝廷存有幻想,不想反抗。

3.根据作品前文内容,简述林冲为什么会在这里看草料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绣花针

郭光明

①指节弯曲。就像从未伸直过似的,却依然能飞针走线。而且,线脚走过的地方,是一朵荷花、三朵祥云,是观音的庄重轮廓。

②西斜的阳光,穿过木格窗棂射进来,照在母亲的身上。她戴着一副老花镜,抿着嘴,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一根绣花针,吃力地绣着什么。她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擎着绣花撑子,指头肚上结了一层老茧,厚厚的,像村东头那条老官道,硬得好像大眼针都扎不进去。竹制的绣花撑子,薄而发韧,边弧磨得发亮,像一面镜子,映出的皱纹,比江南水乡的沟渠都丰富,布满母亲泥色的脸。

③母亲手中的绣花针,轻盈而灵巧,像是会走路。它在母亲长满老茧的手指驱赶下,像油田用来采油的“磕头虫”。采油的磕头虫,站在原地叩头,而母亲手中的“磕头虫”,像西藏转山朝圣的朝拜者,亦走亦趋往前走。走一步,叩上一头,再走一步,再叩上一个头,叩过无数个等身长的头以后,才完成了一次长途旅行。站在旅途的终点,回过头来再看,它会发现,走过的地方,有朝日,有晚霞,有春花秋月,有夏雨冬雪,也有牡丹、玫瑰花和自由飞翔的鸟、无忧无虑的鱼……母亲手中的绣花针,不但一步一叩头,而且还像花果山上的孙悟空,时不时地翻上一个跟头,乖巧地变出九九八十一个针法。

④突然,母亲的手哆嗦了一下,就听“当”的一声,绣花针掉到了地上。那声音是细微的,弱弱的,可有可无的,全凭自己的想象。而母亲是听到的,也看到的。她说,那根绣花针像个顽皮的孩子,脚一落地儿就又跳了起来,跳起来又落地儿,就这样一蹦三跳的,藏到了桌子腿的身后,一动不动,像是和俺捉迷藏。

⑤母亲弯下腰,低下头,找到那根绣花针,一捏,没有捏住,再捏,没有捏起,就像绣花针耍了赖皮,死拖硬拽地就是不起来。她叹了口气,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连根针都拿不起来了。好不容易捏住了,母亲先是抬头,后是直腰,坐回到马扎上,将线头放到嘴边蘸了蘸唾液,又用长满老茧的手指捻一捻,闭起右眼,借窗棂透进来的光,将丝线穿过针鼻,拽上一拽,又拿起绣花撑子,虔诚地绣起了观音的披肩长衫。不一会儿,留下了一溜好看的针脚。

⑥屋子里静悄悄的,石英钟的指针,嚓嚓地跳动着时光的节奏。那声音,缓慢而清脆,一点一点打开堂屋的光亮,就见东山墙的神龛里,先是出现了几朵白色的祥云,后是出现了一朵也是白色的盛开莲花,渐渐地,呈现出的画面,是施着莲花手印的观音。她腴润、端凝,半睁半闭着双眸,掩着无尽的言语。最为关键的,是观音的眼神里,融化着因善而慈、因慈而悲、因悲而慈的禅意。这是母亲用丝线亲手绣出的。

⑦之前,母亲是不绣观音图的。这倒不是母亲不会绣观音,而是摆在她眼前的日子,像一道道坎,今天迈出了,就不会饿肚子,甚至,还能沾上点油腥。迈不过去,就会变成一家人的恐惧。为了这,母亲手中的绣花针,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几乎天天都要穿山越岭、跨江跃河,好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日子的跋涉。

⑧母亲说,幸亏了村前的那条老官道。她说,三合土拌进了糯米汁,一夯一砸,邦邦硬。要不然,碰上个连阴天,咋把虎头鞋、凤尾帽啥的,拿到集市上换钱?

⑨夕阳渐次没收了最后的一点余晖,天光开始暗淡。母亲放下手中的绣花撑子,打开电视机,七夕节的促销广告,一波接着一波,都是情呀爱呀的声嘶力竭。母亲蹙了蹙眉头,又拿起了她的绣花针,而外来的声音,似乎给了她某种震撼,让她的视线离开了绣花撑子,像个充满幻想的孩子似的,目光透过木格窗棂,指向空阔的天际,指向了一个神秘的星座……几只蜜蜂嗡嗡嘤嘤地扇动着翅膀,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也就三两只,不知它们何时飞来,也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它们丝毫不惧满屋的绣品,依然按自己的轨迹飞行。

⑩这也许是观音的神启吧!母亲这样想着,继续拨弄她的绣花针。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小节画线句。

2.说说第⑥小节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和结尾对阳光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变化,母亲的劳作没有停止。

B.母亲把绣花针当做“顽皮的孩子”,“耍了赖皮,死拖硬拽地就是不起来",表现出母亲对绣花宠爱的情感,舍不得捡起来。

C.母亲的绣品非常多样,比如:牡丹、玫瑰花、虎头鞋、凤尾帽等都是母亲绣过的。

D.文章中在塑造母亲的形象时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

4.文中说“之前,母亲是不绣观音像的。”,为什么如今母亲绣起了观音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