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①之昏②,不逮③人也,吾材④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⑤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⑥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⑦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⑧。
(注释):①资:天资,天分。②昏:愚钝。⑨逮:到,及。④材:才能。⑤倍人:“倍于人”的省略,高出别人。⑥鲁:迟钝、不聪明。⑦鄙:边远的地方。⑧自力者:自求上进的人。
1.请用斜线“/一给下面句子断句。(3处)
旦 旦 而 学 之 久 而 不 怠 焉 迄 乎 成 而 亦 不 知 其 昏 与 庸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 ) (2)越明年 ( )
(3)贫者语于富者日 ( ) (4)顾不如蜀鄙之僧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不足为外人道。
B.①子何恃而往 ②可恃而不可恃也
C.①以告富者 ②将以下骑送迎
D.①然则昏庸聪敏之用 ②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欲之南海,何如?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5.“二僧”的故事想说明什么道理?从全文看,作者主要使用什么方法说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英雄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尤以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李俊、武松、李逵、方腊等人最具神采。
B.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樱桃园》等。
C.辑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D.“记”,古代的一种综合运用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表达方式的游记类散文,如《小石谭记》:“说”是一种文体,写法自由,大多是借一事一物抒发作者的感想,如《爱莲说》《马说》。
下面是《祖国,烙在我的日月星辰》中两节诗,仿照其句式,另写一节诗。
我时常在梦里醒来 我时常在梦里醒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彷佛眼前浮现着绰绰人影 彷佛鼻尖弥漫着幽幽清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黑土地上碾出了沟壑纵横 那大洪水冲不垮五十六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庭堆满谷物,也堆满欢笑声 花团锦簇彼此,也锦簇着山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二句歌颂的是一种刚烈的人生,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A(崇高 高尚)气节。中国古代士大夫讲为人处世之道,或以宁死不辱为美德,或以“大丈夫能忍胯下之辱”为可贵,故同样是解读项羽之死,唐代杜牧的《乌江亭》诗就作出了与李清照完全相反的判断,认为顶羽应该过江,“包羞忍耻”,以期“卷土重来”。但是,这两种为人处世原则的道德价值是不一样的。当外敌入侵、烽烟四起、民族危亡、生灵涂炭的紧急关头,“包羞忍耻”往往成为B(苟且偷生 苟且偷安)者的遮羞布,这时,发扬宁死不辱的刚烈精神就是尤为重要的了。正因为如此,李清照的这句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杜牧的诗就不免视为强作翻案之语。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A:_______ B:____
(2)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虚妄 愧赧(nǎn) 怅(chàng)然 矫(jiǎo)揉造作 形销骨立
B.作辑 体恤(xù) 宽宥(yóu) 自惭形秽(huì) 如雷灌耳
C.箴言 豢(huàn)养 嗤(chǐ)笑 孜孜(zī)不倦 鸠占雀巢
D.阔绰 亵(xiè)渎 诓(kuàng)骗 心无旁鹜(wù) 根深蒂固
古诗文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4)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6)近年来,尊师重教气氛浓厚,社会对教师的期许日益增多,人们都希望教师一直无私奉献着,就像诗句中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