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宋词经典的建构 ①说宋词是经典,今天已经不会有人怀疑。可在宋代,词体刚刚流行的时...

宋词经典的建构

①说宋词是经典,今天已经不会有人怀疑。可在宋代,词体刚刚流行的时候,压根儿就算不上是文学。宋词最终能与唐诗媲美争胜,被奉为一代之文学,是经过了千年的淘汰和选择的。所以说,经典,不是生来就是经典,会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认同过程。诗词经典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清以前鲜有评说,直到晚清才引人关注,当时著名学者王闿运评其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到了现代更是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之诗,顶峰中的顶峰”。而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直到现当代才被确认为经典。

②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在清代以前知名度不高,到了现当代,由于词中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与现代社会的精神需求、主流价值观念非常合拍,因而受到关注成为经典。

③经典是变化的,在这个时代奉为经典的,另一个时代不一定被视为经典,这说明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又具有变异性。比如南宋人编有一部词选,叫《草堂诗馀》,在当时说不上有多大的影响,可到了明代,就成为十分流行的经典文本,写词的奉为典范,读词的爱不释手,各种注释本、评点本是层出不穷。可由于词学观念的变化,《草堂诗馀》又大受冷落,康熙年间浙西词派的领袖朱彝尊等人不遗余力的贬抑排斥《草堂诗馀》,从此热门的经典《草堂诗馀》就再也无人问津了。朱彝尊的《词综》和张惠言的《词选》代之而为当时流行的经典词选读本。到了二十世纪,《词综》《词选》又风光不再,而被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等选本所替代。

④经典的时代性和变异性表明,经典是需要不断发现、建构的。一篇不很知名但内涵丰富的作品,经过名家的阐释或称扬,有可能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而逐渐成为经典名篇。比如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在宋明清三代是不入流的作品,而自从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其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拈出来阐释为一种做事业、做学问的境界后,这两句词就成了名句,整首词也跟着成了名篇。还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更是因为伟大领袖毛泽东“反其意”而追和之后,才受到人们的热捧,成为名篇。这些都说明了经典形成中的“名人效应”。选择经典本是纯粹的个体行为、个人爱好,但个体总会受到群体态度的影响,而群体中权威和领袖的意见,往往会成为主流的、主导性的意见,被群体成员认同和接受。因而“名人效应”就成为经典形成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⑤此外,“故事效应”也能提高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促进它的经典化。所谓“故事效应”,即一篇诗词作品,如果有创作传播方面的逸闻趣事,往往更会引起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推动它的广泛传播和接受。宋词在经典化过程中,“故事效应”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醉花阴》,姜夔的《暗香》《疏影》等都有吸引人的故事。

⑥当然,“名人效应”“故事效应”都是作品经典化过程中外在的助推力。一篇作品能否成为经典,还是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内容含量和艺术质量。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有改动)

1.不能说明“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一项是(    )

A.宋词在宋代词体刚刚流行的时候,压根儿就算不上是文学,今天已成为经典。

B.《春江花月夜》在清以前鲜有评说,直到晚清才引人关注。

C.岳飞的《满江红》在清代以前知名度不高,到了现当代才成为经典。

D.李清照的《醉花阴》因为“故事效应”而促进它的经典化。

2.对“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又具有变异性”的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观念的变化 B.名家的阐释或称扬

C.“故事效应”的影响 D.个体受到群体态度的影响

3.对决定“一篇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关键因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篇作品是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合拍。

B.一篇作品是否得到名家的推崇。

C.一篇作品是否有传播方面的逸闻趣事。

D.一篇作品是否有内容含量和艺术质量。

 

1.D 2.A 3.D 【解析】 1.D项“李清照的《醉花阴》因为‘故事效应’而促进它的经典化”与文章第2段所说的“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无关。故选D。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文章第2~5段内容可知,“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又具有变异性”的根本原因是“文学观念的变化”。而“名家的阐释或称扬”“‘故事效应’的影响” “个体受到群体态度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只是从属于“文学观念的变化”的具体表现。故选A。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据“一篇作品能否成为经典,还是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内容含量和艺术质量”可知,D项的说法是正确的。而ABC三项的说法都太地过绝对,与客观实际不符。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文章内容、主旨及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首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再由“人和”进一步推演,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只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从正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B.《周亚夫军细柳》主要记叙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用对比、衬托的写法,刻画出了周亚夫治军严明、令出如山的性格特点。

C.《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用对比手法,描写了愚公和智叟两个主要人物的言行。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一连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生于忧患的事例,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体现了孟子散文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介胄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C.已而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D.操蛇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父之          命:教导,训诲。

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派遣。

C.寒暑节,始一反焉          易:更替。

D.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      拂:通“弼”,辅弼,辅佐。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些准备。

B.《中国石拱桥》开篇便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虽不是严格的定义,却一下就把石拱桥最“显眼”的特征勾勒出来了。

C.另外,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到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宾客来到自己家,应用“光临”。

D.你知道“点赞”“吐槽”“抢沙发”“喜大普奔”这些网络词语的意思吗?它们有的来源于某些广受关注的新闻事件,网民借此表达自己的褒贬;有的纯粹是为了好玩,以调侃的方式造一个新词……

 

查看答案

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

B.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

C.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D.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