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嶙峋/绚烂 溃退/振聋发聩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退/振聋发    不挠/过河

B./勉    奇/不怀    峦叠嶂/郑其事

C.谢/    /正危坐    妙手得/怀才不

D./边    污纳垢    潜滋暗途跋涉

 

B 【解析】 A. xún/xuàn,kuì/kuì,zhé/chāi; B. jiàng/qiǎng,hào/hǎo,chóng/zhòng; C. diāo/diāo,jìn/jīn,ǒu/yù; D. sài/sài,zàng/cáng,zhǎng/cháng。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你所在的学校初二年级决定开展“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仿照示例,为小组拟写两个有研究价值的选题(注意不要与示例重复)。

示例:在中学生中开展保护文化遗产活动的重要性

2.活动过程中,李明同学觉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像是喊口号,“一阵风罢了”,跟中学生没有多大关系,还不如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多做几道模拟考试题实在。作为小组负责人,你准备怎么劝说他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100-120 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①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②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③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④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⑤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⑥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⑦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⑧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简要概括村民们的哪些行为能表达对燕子的善意。

2.请结合加点词语,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

3.如何理解第⑦段中说的“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

4.文章结尾说“村民习惯了关门”,请联系前文有关情节分析这简朴的话语中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隐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卿等为朕之耳目。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亡           恒:常常,通常。

C.贞观初,太宗侍臣曰               谓:认为

D.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             敝:蒙蔽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A.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B.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C.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D.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B.乙文采用对比和引用古代昏君亡国教训的方式来警醒自己,作为国君要有忧患意识,多关心百姓;不纵逸,不嗜欲。

C.甲文认为担任治国重任的人必须经过各种磨炼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乙文认为为政之道要抚恤百姓,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求,不要像古代的昏君一样受蒙蔽。

D.两文都论及到治国需要贤臣辅佐,甲文认为朝廷必需要有有法度和足为辅弼的贤臣;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有贤臣辅佐才能“知时政得失”和“见过”。

4.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查看答案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

提示与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空:

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