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玩核桃》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玩核桃
徐慧芬
①瞧见有些上了年岁的人吗?掌心里常滚着一只核桃。核桃质硬,壳上有自然孕生出来的纹样,捏在掌心里,不停地摩挲着,刺激着掌上的穴位,据说能防老年痴呆。这核桃若经人长久把玩,留下了古人的手泽,也可以当文物了。有人爱好收集这种核桃,当古董赏玩,故称之为文玩核桃。
②傅三是在四十岁后开始玩上的。祖上留下来一只核桃,色泽赭里透紫,泛出幽光,仿佛藏着些什么,一看就知年代久了。这核桃,个大,纹路深,圆形略扁,坊间称“大灯笼”,是收藏人的最爱。据家里长辈说,它曾是贡物,本有一对,是分不清你我的双胞胎。另一只在傅三爷爷小时候给弄丢了,实在是可惜了!
③因此,傅三的收藏有了目标,就想找到那只配对的。好些年下来,钱也折腾掉不少,大大小小、成双配对的也弄到一些。但祖上丢失的那一只,在哪儿藏着呢?这成了傅三心头的病。
④这天傍晚,傅三溜达到新居附近的一片绿地里,一群人正围住一白须老者。老人八旬模样,声气颇足,边说笑边摩挲手中物。这一瞧,傅三的眼一下子像被电击中,胸腔里的那颗心顿时跳得要蹦出来--老者的手中物,正是傅三心头多年来的念与想!
⑤傅三一步步地接近,渐渐地,与老人熟了。某一天,傅三备下酒菜,邀老人来家叙谈。酒酣耳热时,傅三转身捧出一只木匣来,掀开盖,大大小小的文玩核桃出现在老人眼前。傅三说,这是十多年收藏下来的。老人叫了声好。傅三又转身进里屋捧出一只小锦匣,开了匣盖,老人的眼热了起来,这一只核桃竟与他手上的一模一样,纹丝不差!
⑥傅三红着脸,把心摊开了,说愿意用这一大匣的核桃换下对方那一只来。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
⑦傅三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傅三想,这话厉害呀!再细想,觉得老先生毕竟做人做得比他有境界,静下来心里便生出些惭愧来。此后傅三再没勇气提这事了。只是宝物亮了相,傅三偶尔也会把它捧在手上把玩一下,在人面前露露脸。有时呢,与老人聚在一起时,也让这一双宝贝暂时在同一双手里,拿捏拿捏,把玩把玩,然后再各归各。
⑧傅三与老人的友谊渐深,两家常走动,俩人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又过了些年,老人已近九旬了,老伴也已去世,一个女儿又在外地,傅三就常常去老人那儿陪着聊聊天或帮着干些活。某一天,老人病重,躺在床上,对傅三开了口,小三啊 ,我怕不行了,死前能否圆我一个愿,把你那只核桃放我这儿,让我成双地玩几天,行不?
⑨傅三没想到老人会开这个口,沉吟了一下,心想,就当他是自己爹吧,临死的老人,让他高兴一点吧。于是赶紧回家把核桃取来,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握着核桃脸上露出笑,对傅三说:小三啊,人活不过物,我也没几天玩了!看着老人油灯将灭的模样,傅三一阵心酸,忙岔开话题说些宽慰话。
⑩临终前,老人的女儿赶了回来。大家一阵手忙脚乱,谁知道老人手里的那对核桃竟不见了,大家都说没看见。傅三叹着气,帮着老人女儿料理完丧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但也只能宽慰自己:权当它是陪老人去了。
⑪过了几天,老人的女儿找到傅三,端来一只瓷匣子。匣盖打开,傅三一下子跌入梦中!匣内竟一溜齐摆着四只形状、大小、纹路、色泽恰似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大灯笼”!脑筋转过弯来,傅三才知道这原来竟是四胞胎呀!这谁能料得到呢!傅三大叫一声:怪哉!老人女儿说,匣里留着老人的遗书,遵从父命,全留给你的。
⑫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平静下来,他只拈出两枚,另两枚让老人女儿收着,理由是:满易亏。
1.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巧遇老人把玩核桃——②_______________——成全老人临终心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章第⑥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傅三爱核桃,老人更爱;傅三在找丢失的第二个核桃,老人也在找失散的第二个核桃。老人没开口收买傅三的核桃,体现出老人君子不夺人之爱的收藏家境界。
B.老人在临终之际没有夺人所爱,而是加倍报答了傅三的知遇之恩,体现出老人“玩”物的确玩出了“文”的境界,使老人的形象熠熠生辉。
C.核桃不见了,傅三帮助老人女儿办后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突出强调了核桃在他心中分量之重,即使是跟老人之间建立的友情,也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D.文玩核桃是小说的线索,“文”字暗含玩出文化,玩出境界,体现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E.小说讴歌了情义价更高的中华源远流长的古道热肠,这在傅三和老人身上均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傅三是主人公,也可以说老人是主人公。
4.比较小说第⑪段和链接材料在情节设计上的相同点和艺术效果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选文第⑪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自拍当远离“灾难”》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拍当远离“灾难”
赵益普
①一张以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海啸灾区为背景的自拍照,日前在社交网络引起巨大争议。
②照片中,4位女性站在被海水淹没的田间,微笑地看着镜头,其中一人还比出了“剪刀手”。自拍的几个人原本带着善意而来。灾难发生后,她们开车数小时来到灾区,把一个妇女组织捐赠的衣物转交给当地灾民。任务完成后,她们在灾区现场拍了这张照片,并将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络。然而就在她们身后,救援人员正在积水中紧张地搜寻生还者。她们或许出于无意,但其在灾难面前的微笑,刺痛了灾民的心,令他们“失望”和“痛心”。
③这并不是“灾难自拍”第一次引发道德争议。2016年,意大利中部地区地震频发,一些游客在废墟中自拍不止遭到斥责;2017年,埃及发生上百人死伤的火车相撞事件,一辆救护车上的救护人员在现场玩自拍引发众怒;2017年,英国格伦费尔大楼火灾造成71人死亡,为阻止大楼前的自拍者,周边居民愤然贴出告示:“这是一场悲剧,不是旅游景点。”
④自媒体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但一些传播者显然缺少规则意识。在灾难现场拍照并上传网络,盲目追求所谓的“眼球效应”,却罔顾社会价值。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社会协调和价值引导功能,灾难发生后,媒体除了传播信息,还需要通过信息对灾后的社会进行“缝合”。完成拍照分享的过程,一定意义上就具有了媒体的功能,就需要考虑社会效果。一些自媒体过于追求传播效应,却忽视受众情感需求,便与媒体伦理道德冲突,必然引发社会争议。在自媒体传播者眼中,也许点击量比传播内容本身更有价值。但对于整个社会,内容本身的价值却远大于点击量。
⑤钟爱自拍且分享者,不能不考虑把握分寸的问题。忽略传播内容的社会价值,就可能导致价值观扭曲。如果不加以引导,自拍和分享可能沦为低俗的炫耀、无所顾忌的哗众取宠,甚至借助他人痛苦积攒自我虚荣的表演,更有甚者会演化为生命消逝的导火索。当下,不仅“灾难自拍”屡屡发生,“自拍灾难”也在频频出现。印度研究人员搜集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2017年,全球约有259人因自拍意外死亡。悬崖边缘、铁轨附近、眼镜蛇身后……为了那些可能会被点赞的照片,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⑥自拍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和整个社会。社交媒体在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传播平台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营造具有同理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传播氛围。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18日)
1.第②段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_____________”这个话题,第③段又列举了三个类似的事例,意在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发读者对此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引出后文论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加点词“眼球效应”在文中的意思是,一些传播者在灾难现场拍照并上传网络,以吸引更多人关注自己或一些传播者过度追求热播效应。
B.“灾难自拍”问题的实质是传播者缺少规则意识,不顾社会效果。
C.在自媒体传播者眼中,点击量比传播内容本身更有价值。但对于整个社会,内容本身的价值却远大于点击量。
D.让自拍远离“灾难”,除了自拍者要加强规则意识、把握分寸、学会尊重之外,社交媒体也有责任和义务营造具有同理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传播氛围。
3.漫画主人公——王明,特别喜欢自拍,请结合本文内容,对其进行劝说。
阅读《飞机如何盲降》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飞机如何盲降?
刘晓楠
①电影《中国机长》上映以来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大家一定对紧要关头飞机备降机场的惊险场景记忆犹新吧,你是否还记得成都塔台指挥员告知机长某跑道正在维修,无法支持飞机盲降这一片段呢?什么是飞机盲降?如何操作?它对飞机着陆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呢?
②“盲降”并非字面意思“闭着眼睛下降”或“盲目降落”,而是仪表着陆系统的俗称,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飞机精密进近(进近:指飞机下降时对准跑道飞行的过程)和着陆引导系统。在低能见度天气,比如雾、雨、雪等天气状况时,地面导航台与飞机上的通信设备和雷达等建立联系后,系统可由自动驾驶仪完成跑道对准及后续着陆等行为。“盲降”有别于天气正常时的“目视进场”,即依靠飞行员肉眼操控航班降落,此方式仅依靠仪表着陆系统引导飞机进近和着陆,可以理解为“不依赖眼睛”,能在低能见度天气时保证飞行安全,所以被称为“盲降”。
③那么盲降的操作原理是什么呢?其关键之处是由地面发射的两束无线电信号实现航向道和下滑道指引,航向道即飞机的水平飞行方向,下滑道即飞机的下降角度,从而建立起一条由跑道指向空中的虚拟路径。需要降落的飞机通过机载雷达等通信设备,确定自身与该路径的相对位置,就可以使飞机沿正确方向飞向跑道并平稳下降,最终实现安全着陆。
④仪表着陆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呢?通常它由一个甚高频航向信标台、一个特高频下滑信标台和几个甚高频指点标组成。信标台和指点标都是引导飞机着陆的机场地面设施,航向信标台负责给出与跑道中心线对准的航向面,下滑信标台则给出仰角2.5°~3.5°的下滑面,这两个面的交线就是飞机进近着陆的准确路线;同时指点标沿下降路线提供校准点,即距离跑道入口一定距离处的高度校验。从建立盲降到最后着陆,如果飞机低于或高于盲降提供的下滑线,盲降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并做出修正以保证飞机正确进近和着陆。
(2019年11月13日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1.本文依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划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马援传》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援①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②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③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援曰:“今我微劳,猥飨大县④,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耶?”冀⑤曰:“谅⑥为烈士,当如此矣。”
(根据《资治通鉴》《后汉书》相关资料改编)
(注释)①援:马援,东汉名将。②殖:经营、从事买卖活动。③隗(wěi)嚣(áo):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军阀,自称西周大将军。④猥飨大县:过多地享用大县封地。⑤冀:孟冀,著名的谋士。⑥谅:诚信,实在。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诸兄奇之 ②欲就边郡田牧
③且从所好 ④常谓宾客曰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
A.醒能述以文者 (《醉翁亭记》) 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D.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结合选文,说说马援具有怎样的品德或精神。
阅读南宋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完成第下列小题。
鹧鸪天·送人①
(南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②泪未干,功名馀③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④人间行路难。
(注解)①这首词是辛弃疾江上送别友人之作,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春作者自豫章赴行在临安途中。这时候,他在仕途上已是经过不少挫折,因作此词抒发感慨。②阳关,即琴歌《阳关三叠》。后入乐府,名《渭城曲》,别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曲。③馀:多余。④别有:另有,更有。
1.(1)这首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李白《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意思、情感相似。
(2)从“功名馀事且加餐”“只应离合是悲欢?”“别有人间行路难”几句可见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
2.“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哪些思想感情?
语文综合性学习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让学生从小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拥有幸福人生,我校围绕“国学经典进校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学写对联)“三结义后纷战酣,顾盼天下访大贤。茅舍频趋精诚至,庐内孔明始出山。”请依据此诗歌内容,补写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孔明七擒孟获足智多谋。
(2)(积累名句)学校“小夫子国学馆”定期开设国学课程,本期授课主题为“自强不息”。请你搜集一句中国古典作品中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激情演讲)以下是某同学的一段充满激情的演讲稿,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些经典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A.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①请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使第二段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划横线的A句是一个并列复句,如果添加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更为恰当,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完整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