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作文 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家是爸爸宽阔的肩;家是成功时的奖赏,家是跌倒时的搀...

按要求作文

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家是爸爸宽阔的肩;家是成功时的奖赏,家是跌倒时的搀扶;家是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水,家是既让你高飞又将你牵扯的风筝线,……留恋家,其实是留恋“家的味道”。

请以“家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字数500以上;④不得抄袭、套作。

 

范文 家的味道 家是天上那璀璨的星空,我们是星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家是一片土壤,我们是这片土壤上最美的花朵;家是一条溪流,我们是这条溪流中最光滑的石头;家是一片广袤的草原,我们是这片草原上的一只小绵羊。家在我们心中有特别的位置,家被浓浓亲情交织着,才有现在这无穷无尽的温馨,才有这无限的美好,才有这永远的和谐。 小时候,我觉得家的味道是甜的,就像大白兔奶糖,家里充满着欢声笑语。幼稚的我经常会冒出一些傻话做一些傻事,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有一次,妈妈穿着一双水晶高跟鞋出门,这双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还不停地发出“嘭嘭”声,这使我羡慕极了。我趁妈妈不注意,穿上了这双水晶鞋,我觉得就像“白雪公主”,于是我喊到:“白雪公主T台秀开始!”这里,家人的目光都转到了我的身上,妈妈和爸爸笑得前俯后仰,外婆说:“孙女,小心摔跤。”外婆刚说完,我已经走了一步,要摔跤时,外婆及时扶住了我。 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又感觉家的味道是酸的,就像一杯柠檬汁。长大以后,爸爸妈妈不在像以前那样满足我这些无理的要求,她们变得很严肃。晚上回家,妈妈都不准我看电视,当我成绩下滑的时候,就会严厉批评我,让我抄5遍,而且他们帮我报了很多兴趣班,比如:作文、奥数等,当我做错事时妈妈就会训斥我,家的味道就像柠檬汁一样酸。 现在我对家中的味道又有别的看法。家像一杯白开水,味道淡淡的,如果加糖它就是甜的,如果加盐就是咸的。春节时,家人们都会欢聚一堂,我会给外婆、外公捶捶背,看电视的时候,我会让大人们先看。 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近在咫尺,家中爱的光环永远伴随着我们。 【解析】 此题是命题作文。“家的味道”是一个偏正短语,首先要注意审题。本题的重点在于“味道”,那就要通过议论或叙事写出生活的一些感受,这种感受用比喻的手法说即时“味道”。因此只有扣住“味道”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文章的立意才会高人一筹。“家”是起到限制作用,而不是诚信的味道、学校的味道。也就要通过叙事来说明家究竟有何种味道。要明确是甜?是苦?还是其他味道?要从生活中选材,要写事件,写自己参与的事件,看来的,听到的,间接知道的事。对“味道”的揭示,最好在文章的结尾,总结点出这种味道,给人的启示,在以后生活中还有怎样的影响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光明顶上

明前荼

①凌晨4点,我们打着手电登上光明顶。网上攻略称,黄山的日出是从黎明时分悄然铺开的一幕大戏,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越早登顶的人,越有可能占领拍摄的有利位置。但显然有不少旅友比我们起得更早,拍摄用的三脚架都已经架好。山顶上劲风呼啸、寒气袭人。虽是6月天气,很多人穿看抓绒外套仍瑟瑟发抖。

②这时,喝杯热水都成了奢望。

③忽然,我们听到了山道上粗重的喘气声。一位身材矮小的中年农妇,穿着洗变了形的短袖T恤,光脚穿着一双__世纪生产的解放球鞋爬了上来。她驮着一个巨大的背包,汗水浸透了她的头发,顺着眉毛流下来。上到山顶,她一言不发,找一块山石一坐,将背包拉开,所有的人都循香而去。

④原来这农妇煮了一包新鲜玉米棒来卖,负重走了几千级台阶,累得她整个人都似矮了一截。

⑤背包里面做了保温的棉夹层,玉米棒都是温热的,插着竹签,散发着软糯的清香,10块钱一根。收钱时农妇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个人:“玉米芯子别乱丢,等会儿丢到我这个袋子里,我退你1块钱。”

⑥天边泛起的鱼肚白还没有变成橙黄色,趁此机会,我和旅伴安安心心把早饭吃了。玉米棒品种极好,可以把人的嘴唇粘起来。见大家吃得香,农妇得意地笑,说:“我买了最好的玉米种子,为预防与邻居家的玉米授粉串种,10年前我在两家的玉米田间种了两排桑树做间隔,从此我的玉米再也没有退化过。”

⑦“那你在黄山上卖了多少年煮玉米?”“25年!头天晚上看天气预报,只要第二天不阴不雨,晚上12点半我就起床煮玉米,凌晨1点半出发将滚烫的玉米背到山顶上来卖。”靠着春天卖茶卖笋干、夏秋卖煮玉米的收入,农妇把两个儿子供到大学毕业:现在大儿子去了上海工作,小儿子在合肥读研究生:农妇仍和丈夫在山里,侍弄他们的茶园、竹园,十几只跑山鸡和那一坡沙沙作响的玉米。

⑧说话间已经有人来送还玉米芯子,农妇果不食言,打开被汗水浸透的腰包,掏出硬币逐一退给人。这场景,久违了,就好比我们小时侯倚着杂货铺的柜台,喝3毛钱的汽水,再把完好的玻璃汽水瓶退回去,还能得1毛钱一样。有人好奇地问:“这玉米芯子能有什么用?”农妇说:“早先晒干了还能引火做饭,现在家家都用沼气了,背回去也没有用。旅伴就嗔她自找麻烦,农妇正色说:“我是少挣点钱多费点事,但这样一来,光明顶就干净了。”

⑨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山的人,恐怕难以理解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黄山的热爱。收完所有的玉米芯子,日出的大幕刚巧拉开,山顶上一片快门的咔嚓声。东方的天际瞬息万变,光影与云海,和每一分钟都在变化的色彩做游戏,在躲猫猫。而将出未出的太阳似一个赖床的小孩,陷在云絮里,不想离开它的窝。约20分钟后,太阳终于臣服于推动它的力量,向上跳了跳,离开了云霞的包围。山顶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我这时才发现,背玉米来卖的农妇竞没有忙着下山,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惊喜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

⑩下山途中我又遇见了她。农妇说:“你们运气真好,下了10天雨,今早才放晴,不然也看不到日出;我的运气也不差,现煮的70根玉米棒,收回了68根玉米芯子。”

(选自《意林》2019第22期)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3.仔细阅读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1)玉米棒品种极好,可以把人的嘴唇粘起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欣喜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分析农妇“欣喜”。的原因)

4.文章以“卖煮玉米的农妇”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5.文中的农妇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品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母亲“一生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下面加点语句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3.阅读下面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4.对文中有关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摔东西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的原因是母亲理解“我”的心情,但又关心“我”,怕“我”做傻事。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己经十分不好。

C.“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推“我”去看花,是因为她爱花,可身体不好,想让“我”陪她去。

D.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5.文章结尾作者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你是否体会到作者那一刻的心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代作者给他去世的母亲写一段50字左右的心里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为人谋而不______

(2)四十而不______

(3)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4)险躁则不能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3.为什么孔子认为“贤哉,回也”?

4.以上选文都有关于学习的内容,但所谈角度各有不同。请分别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l)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迎接“经典诵读”活动,万州区某中学七年级(1)班的王明同学参加了有关“中学生阅读状况”的调研活动。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的调研和策划任务。

(l)搜数据,寻问题

根据搜寻的材料,概括现阶段中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材料一:2018年某研究机构调研结果显示:年平均阅读书籍我国中学生(13岁-17岁)平均每人每年11.5本。而同期的网络统计数据显示:英国人均每年读书量为20本,日本40本,犹太人64本。该调查人群含较为忙碌的成人群体。若依照中学生群体统计,这些国家的阅读量应该更高。

材料二:

万州某中学学生读书状况调查表(部分)

类型

最喜欢看的书籍类型

项目

考试资料

文学书籍

娱乐休闲

其他

比例

20.1%

9. 1%

58.2%

12.6%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访师生,找原因

走访学校师生,概括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讲述者一:李同学(女,初一学生)

我从小学起就喜欢阅读课外书。可上了中学,功课负担重了,根本忙不过来。为了考好成绩,我每晚都要做大量习题,阅读的也都是和作业有关的内容。星期六和星期天我还要上数学兴趣班和作文班。哪还有时间去阅读?

讲述者二:刘老师(男,资深语文教师)

部分家长对学生读书存在误解。他们总认为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将阅读课外书籍与考试得分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兴趣就减退了,到最后什么书都不读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寻方法,促阅读

读书贵在有法。阅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你知道什么是精读法或跳读法吗?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你的理解。

我选择的读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