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             B.而后(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C.而后(表达)                   D.出则无国外患者(匹敌、相当)

(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4)文中作者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列举了承载“天降大任”的人所遇到的磨难。在作者看来,这些“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

(5)对于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内”要有“拂士”,“外”要有“敌国”,只有这样,国家才不至灭亡。你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1)战国 (2)C (3)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4)可以磨砺性情,使人变得坚韧勇敢,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 (5)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要想成才,要先经历磨难,只有经历了磨练,才会有所作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养尊处优,耽于安乐,而应该在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个人价值的能否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掌握情况,贵在平时积累。《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2)本题考查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灵活运用。 C.有误,句意为:然后你就会知道。喻,知道,明白。 故选C。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第一段列举的六个人物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作者想通过这些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文中的“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能改”“而后作”等句子,可以看出主、客观上的磨炼可以让一个人的性格变得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从而有所作为。 (5)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文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等观点。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仍有现实意义。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养尊处优,耽于安乐,而应该在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个人价值的能否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开学伊始,八年级(1)班开展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1)活动中有一个“感恩老师”的环节,准备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已经给出上联,请你填写下联。

上联:三尺讲台育桃李        下联:_____

(2)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心声。根据语境要求,给空格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学生A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学生B说:感恩同学,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温暖;学生C说:感恩挫折,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王芳老师工作很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短信。

B.通过观看赈灾义演晚会,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C.不酒后驾车,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D.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发展,也关乎国家繁荣昌盛。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B.客死(客人死了)

C.吹嘘(夸张地宣扬) D.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

(1)选文画线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_____”改为“_____”。

(2)“颓唐”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是_____

A.衰颓败落    B.精神萎靡

C.表情严肃    D.心情悲痛

(3)语段中的“我”指的是谁?_____

A.鲁迅         B.老舍

C.朱自清       D.茅盾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_____,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抒发归隐田园的怡然自乐、天人合一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

(4)古代仁人志士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是一种常态。杜牧在《赤壁》中抒发自己这一人生苦闷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