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   (遭遇 际遇)八十一难之玄,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判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  ①  ,还得有  ②     ③  ,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全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所以(随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1.文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jìng)    走头无路 B.zhàng)    智慧

C.经()     众判亲离 D.夫(nuò)      迈进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遭遇        随处 B.际遇        随处

C.遭遇        处处 D.际遇        处处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大无畏之斧          ②金刚之信念与意志    ③智慧之剑

B.①大无畏之斧          ②智慧之剑            ③金刚之信念与意志

C.①智慧之剑            ②大无畏之斧          ③金刚之信念与意志

D.①金刚之信念与意志    ②大无畏之斧          ③智慧之剑

 

1.D 2.C 3.B 【解析】 1.A.“走头无路”改为“走投无路”; B. 玄奘(zàng); C.“众判亲离”改为“众叛亲离”; 故选D。 2.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和词语的意思分析。遭遇:指碰上,遇到的。际遇:意思是遭遇或时运,一段时间内的整体情况。根据“八十一难”分析,“遭遇”适合。随处:指不拘何地,到处。处处:各个地方;各个方面。结合后文“天天”“人人”分析,“处处”合适。故选C。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结合下文“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全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分析,“指挥之剑”要放在“金刚之信念与意志”前面。结合选项分析,排除AD。结合“开出一条生路”,首先要用“大无畏之斧”。排除C。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人、一事、一景、一情等,触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敬意。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心生敬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写成记叙文;(2)字数不少于600字;(3)感情真挚,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捡来的手机》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似乎猜到他的心思,我给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我有点想不通:“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五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瘦瘦高高戴着眼睛的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这位叔叔,谢谢这位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1.阅读选文,完成表格。

主要情节

儿子的态度或感情

A           

惊喜

谈论处置的方案

B          

C           

心情很好

回顾还手机的事情

D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3.联系文章说说第⑥段中“善良”和“不虚伪”所指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4.读完文章,你有怎样的收获或感悟,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人类水资源现状》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现在世界上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一句中的“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乡延溪有石犀牛,其来颇久。近岁居民艺麦,被邻牛夜食几尽。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揆诸理?

(选自明朝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释)①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 ②艺:种植。③讼:诉讼,打官司。④殆:大概。 ⑤然:这,这里指这种说法。⑥揆kuí:度量,考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其来久(       )              ⑵牛主其讼己 (        )

⑶因往之(       )              ⑷逝者如夫   (        )

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正确的划出朗读节奏。(限划一处)

艺 麦 家 持 石 往

3.翻译句子。

⑴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

⑵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

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4.请说说本文和《穿井得一人》同样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⑴“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两句分别描绘了池水和植物的什么特点?

⑵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