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通顺的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

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通顺的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②2019年,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

③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④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D 【解析】 考查语句排序,语句排序的解答思路:①明确中心话题:浏览各句,看各围绕一个怎样的意思说的。②理清句子思路,基本的句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③组合句子“单元”: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或叫“句组”),化零为整。④整合句子“单元”: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单元”进行组接,初步完成排序。⑤连读语感检验: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结合本题,通读这几句话,可知本段论述的主题是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故②为第一句。①是充分肯定人民的功劳与价值,紧承中心句。③④句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④句是对过去的总结,所以为第三句;③“新征程”是展望未来,为最后一句。故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涂墁   蔓延   张目结舌   旁逸斜出 B.倦怠   蜷伏   自出心裁   潜滋暗长

C.狼藉   繁殖   妙手偶得   触目伤怀 D.颓唐   秀顽   春寒料俏   重峦叠障

 

查看答案

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使(chāi)    距(chā)    隙(xià)      络不绝(yi)

B.腐()     鲜()     金(qiāng)   坦荡如()

C.(kàn)    记(zài)     重(zǎi)      摩肩接(zhòng)

D.鸡枞(zōng)   倔(jiàng)   勉(qiǎng)    惟妙惟(xiào )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查看答案

(2016年中考海南卷)古诗词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甲)舜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舜于畎亩之中 _______    (2)其筋骨 _______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_______(4)非愈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