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范仲淹《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阅读范仲淹《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予作文以记之属:          (2)南潇湘极:

(3)国怀乡去:                (4)宠辱忘偕: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谀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4.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1.(1)同“嘱”,嘱托;(2)至、到达 (3)离开;(4)一起 2.(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 3.C 4.示例: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属予作文以记之”意思是: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由此可判断:属,同嘱,嘱托;“南极潇湘”意思是: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由此可判断:极,到;“去国怀乡”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由此可判断:去,离开;“宠辱偕忘”意思是: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由此可判断:偕,一起。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1)重点词语:大观,壮丽景象;备,详尽。句(2)重点词语:尝,曾经;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由上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可知,3-4段写的是迁客骚人面对或阴或晴两种景象而产生的或悲或喜两种感情。故选C。 4.本题考查就文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题时先作出判断,然后说明理由,注意要联系实际。答能,要从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让自己的心情受到过多的外界干扰和影响角度来说明理由;答不能,要从青少年心智不够成熟,历练太少,面对纷繁不足以保持平静心态角度来考虑;当然,也可以辩证的思考,答“有时能”“有时不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出处《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在回赠白居易时,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首联回首往事,点明酬答之意。从空间和时间上写出诗人贬谪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颔联用“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尾联中“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2.颈联中“沉舟”“病树”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千帆过”“万木春”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感受(水浒)魅力》。

(1)下面关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情节有一处与原著有出入,请指出并改正。

鲁提辖在酒楼与李忠、史进一起喝酒,无意中得知郑屠强骗金翠莲,于是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结果三拳打死了郑屠。鲁提辖因此被官府抓走。

(2)探究杨志的出身和押送生辰纲的原因,应该选择阅读哪两回?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责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刃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宫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3)结合相关情节,解说《水浒》中武松的绰号“行者”的由来。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近日,在某地铁站附近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闯红灯,交警按规定处罚,责其现场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当地交警还对处罚方式进行了创新:违规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发微信朋友圈,说明自己因闯红灯受处罚,只要集齐20个“赞”就可被放行。这种“集‘赞’放行”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请你也参与讨论,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及下船,舟子喃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岱《湖心亭看雪》)

(4)李商隐《无题》中运用比喻、双关手法,写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下列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

B.(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C.(他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向。——聂华苓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