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3.文中写父亲简单粗暴的对待男生有什么作用?

4.你是怎样看待文中男生讨分数的行为和老师处理这件事的做法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1.作为美术老师的“我”,满足了一个男生讨分数的要求,无意中竟成就了他,使他学有所成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意思正确即可。) 2.画线句子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通过“磨磨蹭蹭”“抓”“说出”等一系列动词和说出的话,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内心矛盾(或犹豫不决)而又天真可爱的学生形象。 3.(1)与老师对待男生的耐心细致,因势利导,表扬鼓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老师善于教书育人的美好品德;(2)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老师让男生重新画画,给男生添加5分等情节。(或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4.(1)我赞同文中的男生讨要分数。因为:文中的男生虽然在此之前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但他并不贪玩,而是积极上进,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况且这次考试之前,他在自己的父亲面前做了美术能考70的承诺,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他才向老师提出借5分的主意,为了达到目的,他还把同桌的画带到老师那里,和同桌相比,觉得自己画的更好。可见,男生是一个聪明自信、天真执着的学生。(答“不赞成”,只有言之有理,也可。) (2)我赞成老师的做法。因为“我”原本不打算借分数给男生,在看到学生因为成绩差被打后的惨状,改变了主意,决定让他补考一次,并满足了他讨分数的愿望,这说明“我”是一个既有原则又有同情心,且教导有方的老师。(答“不赞成”,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本书的主人公是“我”,在一个男同学讨要分数的情况下,帮他多加了五分,长大后他有所成就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需要先判断描写方法,再分析其作用。分析画线句子,通过“磨磨蹭蹭”“抓”这类动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男孩在讨要分数时的紧张矛盾的心理;通过说出的话,可以判断是语言描写,表现出男孩儿的天真可爱。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对比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作答此类题时,内容上要先答出将……和……作对比,突出……;结构上,要考虑和下文故事情节的关系。文章中父亲总是粗暴地对待男生,而老师却显得十分宽容,所以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在突出老师关爱孩子的美好品德。结构上,为下文老师让男生重新作画并给他加分的情节做铺垫。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表达观点并阐明理由。第一问,要理解男孩的品性、处境和讨要分数的目的。他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是一个好孩子,讨要分数是因为对父亲的承若,并且能为讨要分数拿出证据,说明他是一个有自信又天真的孩子。第二问,要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目的。老师了解孩子的品质,同情孩子的处境,所以有原则又有目的的帮助是一种有智慧的教育。根据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提出观点,阐明理由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年始,702班举办“亲近文学,热爱生活”主题系列活动,为了解大家的阅读情况行了问卷调查和资料搜集。

材料一

材料二:怎样读书呢?邢小利认为古人有很多经验之谈,值得当代人借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下这样的功夫,应该是对那些经典,不是什么书都要读一百遍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和写的关系;苏轼说“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则是说,不读书,读书不够多,不够深,就没有学问的根底,精神也会没有根底。

(邢小利《读书是一生喜好,也是终生事业》)

(1)阅读材料一,说一说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

(2)根据问卷情况,结合材料三,请你给702班的同学提两条阅读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打算邀请王老师参加“亲近文学,热爱生活”诗歌朗诵比赛,邀请函存在两处错误,请你帮忙修改过来。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我们班定于1月3日下午14:00在班级召开“亲近文学,热爱生活”诗歌朗诵比赛(A),您务必参加(B)

702班班委会

1月1日

①A处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处语言不得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菲写了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热爱。请仿照①②两节,尝试着补写第③节。

①文学是一杯荼,

在你最困乏的时候,

丰盈你的心灵,

让你感到充实,

②文学是一盏灯,

在你最孤寂的时候

温暖你的心灵,

让你感到幸福,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④瞧啊,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查看答案

运用课文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文段: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予’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以上文段选自《朝花夕拾》,“我”指的是鲁迅自己,“他”指的谁?结合全文说一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文段:

“好猴王,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出棒来,悦一悦,有来粗细,那罗刹挣脱手,举剑来迎,行者随又举棒来打。两个在翠云山之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

猴王与罗刹之间有什么“仇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A)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B)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C)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远那么tuǒ帖,(D)使人迎面得到的映象,实在非常愉快。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      tuǒ________      调________

(2)“旗帜”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中有一个错误的词“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4)下面的句子应放在原文的_______处。

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写明丽秋景引发豪迈诗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蒲松龄在《狼》中,对狼的狡猾进行嘲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木材,带有“鬼脸”的黄花梨更是价值连城,受到世人的追捧。所谓“鬼脸”就是黄花梨受到伤害之后留下的疤。黄花梨在遭受台风袭击后,受伤处的纹理发生了变化,形成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图案。正是因为经历了凤风雨雨,经历了多灾多难之后形成酌伤疤,才让黄花梨更加名贵,更具魅力。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伤疤就不再是伤疤,而是上天的恩赐。

请以“伤疤”为话题作文。

要求:(1)围绕“伤疤”这个话题,自拟题目;(2)写议论文或者记叙文,600字以上;(3)文中不出现与自己相关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