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默写。 ①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

根据课文默写。

①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③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⑤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⑥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⑦《浣溪沙》中,晏殊将情感融入自然景物,透露出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叶发华滋 老骥伏枥 欲辨已忘言 萧关逢候骑 城春草木深 学诗谩有惊人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滋、骥、辨、萧、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蒙mèi______ zào_____  dān_____精竭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历练对人生是何等的重要。有的人身心承受住了“风凰涅槃”般的历练,他便走向了成功有的人无法承受,便败下阵来;而更多的人,承受住了一时的历练,也获得了一点成功,但此后便躺到了舒服的安乐窝里一劳永逸,就此沉沦下去。生命的高度是由历练打造的,只有历练不止我们生命的殿堂才能永远金碧辉煌。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作,谈该你对“历练”的理解和认识,或者谈一谈你在生活中关于“历练”的经历或体验。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自己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命题作文:有一种记忆叫难舍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自己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文言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荼毕,即棹小舟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绞;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箦帖予,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③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③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_______(2)余强饮三大而别______

(3)即小舟入湖______   (4)茶______

2.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水落而石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4.《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查看答案

    “深”得下去,才能“升”得上去

①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事业发达,步步高升”也是人们之间喜用的相互祝福语。正常的人在人生的目标追求中都是希望“升”的,希望升职务、升地位、升薪水、升能力、升品质、升影响,一句话,希望与“升”有缘。同“升”结伴,不断地超越过去,最好是“升”得超越他人,“升”得出类拔萃,备受社会的尊重和赞赏。

②然而,不是想“升”就可以“升”的,更不会毫无条件地拔地而起、扶摇直“升”,“升”需要深入、深耕、深造,需要深学、深探、深究,需要养成“深”的功夫、“深”的习慣、“深”的品质和“深”的作风。

③只有“升”的想法没有“深”的行动,“升”的想法只会是空中楼阁;虽有“深”的行动但得不实不透,“升”的想法也只是一个美丽的画饼。只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生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的,向往成为博学之才,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却浅尝辄止或“蜻蜓点水”,学问是永远不会沾的。盼望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但干起活来怕苦怕累,要么半途而废,要么点到为止,生活能够原地踏步就是一种万幸。一句话,没有投入,没有付出,没有坚守,没有沉得住气的定力,没有俯下身子扎进去的深度实践,“升”的期待只会是水中的月亮和镜中的花朵。

④“升”的愿望一旦和“深”的表现结为连理,“升”的景况不是“旭日东升”,也是“冉冉升腾”。西汉时期的匡衡,家境贫寒,便“凿壁偷光”,借着隔璧邻居墙缝中的一缕烛光读书,终于学有所成,被封郎中,迁博士,那些声名远播的成功人士,无不是拥有追本溯源、寻根究底、挖细究的“深”劲头,拥有不弄清楚、不搞明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清香需要磨砺和苦寒才能换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说的是任何奇迹的出现必须要坚持不懈去努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功夫到了家,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创造不出的神话,这些名言俗语,实际上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升”与“深”的关系。

⑥“升”是朝上走、向上伸,“深”却是向下沉、往下扎“深”与“升”,朝向截然相反但却是相得益彰、相反相成:只有“深”得越下,方可“升”得越上;只有“深”得越厚实才能“升”得越茂盛,“升”是“深”的结果与景象,“深”是“升”的前提与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基实才能托起高楼,只有“深”得扎实,才有高高“升”起的可喜局面,这就是“升”与“深”的辩证法。

1.文章的开头引用俗话有何作用?

2.第④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读完本文,你懂得“深”与“升”的辩证关系了吗?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