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作yī______ ②guō______噪 ③自惭形huì______
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④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树绕村庄,______________。倚东风,豪兴徜徉。 (秦观《行香子》)
⑥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⑦李商隐的《无题》中,运用想像,推己及人,感叹时光易逝,道尽相思悲苦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作文。
有时,我们渴望独立,希望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有时,我们渴望成功,希望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目标;有时,我们渴望超越,希望能更上一层楼。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渴望的还有很多。
请以“我渴望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不少于600字。
父亲一个人住
米丽宏
①母亲去世以后,老院子,只剩下父亲一人居住。
②他尽平生之力,帮我弟盖了高屋大院,漂亮得像别墅一样的房子;但等搬新家时,却固执地拒绝一块儿搬到新家去。
③他一个人在那座老旧的石头院子里,形影相吊地做饭、喝茶、吸烟、回忆,筹谋农事。我每次回去看望他,都竭力劝说他搬出来,他不肯。他固执地待在老屋,被一层暮年的“锈”和一种孤独,紧紧包裹。
④水一样的寂寞,在老屋里荡漾。老屋的每一件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面孔,一如既往地用那个时候淳朴的眼神看着我。沙发上,铺着的,还是娘在世时编织的毛线垫子;床沿,搭着娘做的绣花床帘儿;墙上两大玻璃框照片,有我们家族所有人的旧时记忆……
⑤父亲当年动不动就爆发的雷霆火气,却不复出现。或许是生活境况的改观,卸去了他心上的一些重负,或许人老心软,本就是一种自然规律。我有时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使父亲冰雪般严苛的脾性,一点点融化如水,从此进入了温软季节。我记得,我生日前两天,他还专门打电话给我,让我别忘了给自己做点好吃的。我简直骇异,这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事。
⑥我去看望他时,他向我们絮叨的话题,不外是村里谁谁走了,谁谁又生病了;南园该施肥了,西沟的山地该耘一遍了;麦子该上三水了,谷子该间苗了。随着越来越少的土地和村子里一辈儿故人的离去,他的内心世界,正在慢慢萎缩。我想,更大的孤独,正在向他走近。
⑦我看到父亲的背,弯下去,弯下去。那是不停的劳作和几十年光阴的合谋。
⑧在我记忆里,父亲是“干活”的代名词,村人说起他来,总会啧啧两下:“老米,那是牛一样的。”他不停地劳作,似乎是他活着的证据和意义。
⑨我们小时,跟他一块儿下地。他将我和妹妹,从腋下一掐,一个筐里放一个,挑上筐就走;我娘牵着小黑驴在后,边走边用扒锄这里一下那里一下,锄些猪草。
⑩我在筐里坐着,看着父亲,他的腰杆儿挺得笔直,轻悠悠地走着,像是散步;而劳作半日,再往回走时,他的腰身就像笔直的树干上挂了老沉的物儿,有一点点弯。等吃过午饭,再往地里去,他的腰杆就重新变直了,力气又回到了他身上。
⑾在田里,父亲做的是出大力的活儿,母亲打些下手。我和妹妹呢,不捣乱就不错了。我们俩总是一边看父亲举镐扬锨用力刨地的样子,一边蹦蹦跳跳去踩他活动着的影子。有时候,他由直到弯、由弯到直的腰骨间,会发出“咯叭”一声脆响,我感觉那就是跑掉的力气。
⑿我们看惯了他在田里劳作的样子: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身,尖儿扬到半空,擦着了那轮大如簸箕的彤红夕阳。他轻松铲一锨泥土,改畦引水,水里流着破碎的弯月,玉米地刹那享受着畅意的吮吸;他一手挥动镰刀,一手揽起金黄的麦子或谷子,像揽着金黄的儿女;他肩上驮着山样的麦捆子、谷个子,蹀躞走向地头。他有时疲惫至极的神态,让我心疼;有时我几乎怀疑倒在床上的父亲,明天是否还能起来。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往田里去了。
⒀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在他的劳作中流走和逝去;一天又一天,被他的农具刮擦得亮晶晶地薄下去;一年一年,他的腰板,弯下去,弯下去,再也直不过来了。
⒁到了老年,他身边没了说话的人,他决绝地将自己关进了寂寞的壳内;孤独像“铁锈”一样,沾满全身。然而,只有农事,像一道雷,促他从孤独里一跃而起,走向门去,跟大地融汇。
⒂也许都是这样吧,人都脱不了孤独;而把孤独打开一个口子,让光和暖涌进来的,是雷声一样的力量。
⒃对于我父亲,那道雷,永远是农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父亲为描写对象,叙述了父亲为我弟弟盖屋自己住老屋,又对我叮嘱跟我唠家常以及他年轻时辛勤劳作的往事。
B.⑨-⑬段属于倒叙,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写父亲年轻时的劳作,突出父亲精力强盛,与现在父亲的年迈苍老形成对比。
C.文章的题目《父亲一个人住》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比较新颖独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中的父亲与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都疼爱自己的子女,年轻时辛勤劳作,年老时孤单寂寞,两位作者将对父亲的心疼诉诸笔端。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身,尖儿扬到半空,擦着了那轮大如簸箕的彤红夕阳。
3.结合全文,分析父亲的形象。
4.结合语境,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含义的理解。
吴太伯①,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②,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③,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释:①吴太伯,即泰伯。 ②圣子昌:圣,指道德智能极高。昌,后来的周文王。
③荆蛮:泛指南方的蛮夷之地。泰伯所奔之地为梅里,就是无锡梅村。
1.下列各项中的“之”字与“太伯之奔荆蛮”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心之固 B.居天下之广居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已而之细柳营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荆蛮义之 义:_______________ ②三以天下让 让:________________
③民无得而称焉 称:_______________ ④见微而知清浊 微: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4.结合本文,说说司马迁为什么把《吴太伯世家》作为《史记》“三十世家”的开篇之作?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①,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②空归去,半岭松声③万壑传。
注释:本文写于苏轼在元丰二年调往湖州任知州期间,他到惠山拜访钱道士,品龙团贡茶,瞭望太湖。①小团月:即小龙团茶,是宋朝贡茶。②孙登无语:孙登,西晋时隐士,多才识。名士阮籍,曾去拜访他,与语皆不应,只报以啸声,如鸾凤之音。③松声:松涛声。苏轼听见松涛阵阵联想到了孙登长啸。
1.请赏析颈联“水光翻动五湖天”中“翻动”一词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