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中的“我”,不能完全等...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中的“我”,不能完全等同于鲁迅.但是在鲁迅塑造的众多知识分子中,又属于比较接近鲁迅的一个;

B.《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尤其是写狐妖。

C.艾青的成名作是《我爱这土地》,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D.《儒林外史》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故事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C 【解析】 C.在成名作《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一堵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他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A. “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

B. “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 “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中的“是”充当此句谓语成分。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查看答案

阅读《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的三句话,根据要求作答。

(1)读拼音,写成语: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jiū zhàn què cháo______lǐ dài táo jiāng _____,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2)加点字注音: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秽______。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_____怀。

(3)解释加点成语: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新中国开国之初,生机蓬勃。虽然百废待兴,但已经是万紫千红的局面。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两句诗就是对这种局面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咸阳城东楼》中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观的《行香子》中对田园春景的描写很有特点,其中“画面一动一静、相互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如约而至》为题,写一篇文章。

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

要求:(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2)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腊味

陈绍龙

①腊味有家的味道,有岁月的味道。

②过了冬,长一葱。冬至秋李郢人叫“大冬”。人们会选择在这天腌腊味。

③缸是秋李郢人家的家什。装粮,盛水,腌菜,腌腊味。家家备有一只缸。人们用它腌猪蹄、猪肝,也有腌鸡或是鸭的,多数人家会腌一两副腊肠,就是猪大肠。腊肠油多,来年春天,切些肠丝煮菜饭,或是炒韭菜,喷喷,那个香呀。秋大说能连舌头一块儿吞了。

④早年,父亲在水利电灌站当“司务长”。其实,父亲这个“长”是他自封的。我知道,他只是个“火头军”,炊事员。“一天吃一两,饿不到司务长”,“一天吃一钱,饿不到炊事员”。父亲这个行当,在秋大看来,“油水”总是有的。

⑤我妈老是嘀咕,秋大还借我们家的二升米呢。过不了一些日子,我妈又嘀咕。秋大还借过我们家的二升米呢。这很让我想起孔乙己欠掌柜的十九个钱。也不知是秋大装憨,故意像是忘了,还是我妈自己从“粉板上给擦去了”。总之,这二升米是不了了之。再者,秋大给我们家挖地,给我们家收山芋,挑水,我妈自是感激,我父亲还送过他六尺布的。这六尺布怎么着也超过二升米钱。我们家下放的时候,秋大没少帮我们家。后来父亲“落实政策”,重新安排工作,我们家仍旧住在秋李郢。当然,地里的好些农活秋大也来帮忙。是我妈装憨,故意忘掉,哪好意思去讨回那二升米呢。

⑥只是,他对缸里那腊味的觊觎让我想着难忘。

⑦那年,我们家的缸里原本已腌了肉的,后来,父亲又从集市上买了一只猪头回来。

⑧“嫂子,你家腌不少腊味。呵呵。”

⑨“嫂子,你家今年要过个肥年呵。呵呵。”

⑩自从我们家腌了腊味之后,秋大几乎每天都在我们家门前晃悠。他这样“嫂子”来“嫂子”去的“没话找话说”,让我们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秋大想干吗呢。

“嫂子,太阳好着呢,你家的腊味能晒了呢。”

秋大像是掐好了时间似的,他提醒我妈腊味要出卤了。那天,秋大帮我妈把肉系好棉绳,把猪头脸上划出口子,穿过绵绳,还用两只筷子把两片猪脸撑开。这样朝阳面大,也费力。秋大把那只滴着卤水的猪头挂在朝阳的墙上的时候,脸涨得通红。

我不知道秋大是怎么开口去讨那半缸卤的。我妈在跟我说这事的时候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秋大“脸叫涨得通红”。

秋大家贫,有六个子女。他看我们家的卤倒了可惜,有盐有油的,又有腊味。他回家用那半缸卤泡了半缸的黄豆,当所有的豆把卤汁吸尽,上锅煮,去做“鸡刨豆”。然而,正宗的“鸡刨豆”是要在一大盆的豆里放一只腊鸡的。

过年的时候我妈送给秋大家半副腊肠,为防秋大难堪,硬说是我不喜欢吃腊肠,腊肠是装那个的,还极度夸张说过“吓吓吓”的。秋大信以为真,收下了那副腊肠,笑,一时,所有的尴尬真的叫我妈的表演给挤走了,他前仰后合的样子,我妈真的看到了秋大的脸涨得通红

(选自《乡愁绘本·味》,有删改)

(注)①秋李郢:地名。②孔乙己:鲁迅小说人物,作品里他曾经欠掌柜十九个钱。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中“味”的理解。

2.文章两处画线句子描写秋大“脸涨得通红”,请分析其内涵。

3.第⑧、⑨两小节写秋大“没话找话说”,在内容和结构上有哪些作用?

4.本文中的“秋大”和《故乡》中的“杨二嫂”都有“打秋风”(借各种名义向别人索取财物)之嫌,请结合全文及链接材料,比较两位作者对这二人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选自鲁迅《故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