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涵养字外功夫 王树平 ①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外形美...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涵养字外功夫

王树平

①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外形美,更深刻反映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审美标准和价值追求,承载着教化一方和正民化俗的使命。历史上的优秀书家往往不仅有入木三分的字内功夫,更有纵贯历史、折服众人的“字外功夫”。“字外功夫”指人的内在修养,即一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积累、学识修养、道德情操、心灵境界等书法技巧之外的,与修身进德、安身立命相关的功夫。涵养字外功夫是通达本源、升华精神境界的关键。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大多一生在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熏陶、磨炼,涵养了深厚的字外功夫

②一些书家肩挑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在繁杂的公事案牍中写家国情怀。如“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虞世南不仅书名显著,而且被唐太宗赞为博闻、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五善俱全;颜真卿作为盛唐书坛领军人物,其人忠肝义胆,视死如归,其书则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浩然之气。

③一些书家将禅宗思想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如苏轼以“物我相忘”的超然境界应对人生打击,不断涤荡心灵上的尘埃,通过智慧将逆境化为前进的阶梯。他推崇平淡天真的艺术品格,在禅宗“不役于物”思想的影响下,创作进入更加自由的艺术之境,故而得以写出一批传世之作。

④可见,书者的字外功夫是字内功夫的根本,字内功夫不仅是苦练的结果,更是身心修养功夫的外化。那么,当代书家又该如何增进字外功夫呢?

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风波跌宕的人生道路中需要先立本固基,才能行稳致远。如果一个人的根本方向错了,即使他得到再多的名利都将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习书者可以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修身方法,时刻端正自己的方向,实现“心正”而后“笔正”。此外,君子修行还应敬畏天地万物,整肃自律,慎独于己;与人交往之时应敬人为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一个人德行兼备时,其书法也会因修养提升而精进。

⑥其次,要            。当今时代,人们并不缺少工具和知识,缺少的是对工具和知识的驾驭能力,即人文素养的承扬。中华传统经典是承载人文精神的巨大宝库。《论语》直指现实人生,引导人们成就君子人格和圣贤气象;《道德经》教人洞察社会自然之理,形成中国人独有的处世智慧。古籍经典有如璀璨明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晶。阅读经典不仅可以洗涤心灵,提升德行,还可将其中的道理应用于社会实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阅读经典作品有助于人们找准自己在大时代中的位置,从而不浮不躁,安于当下,收获一份静气。

⑦最后,由艺臻道,提升生活品位和审美情操。“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掌握一门艺术是提升学习兴趣和修身境界的重要方法。以练习书法为例,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破除,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习气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人生如宣纸,人生实践就如同一个书者在洁白宣纸上的创作实践,只有在人事修为中固牢根基,才能真正驾驭住书艺之魂。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6日12版)

1.阅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根据上下文结构和第⑥段主要内容,在第⑥段句首横线处填上分论点。

3.请梳理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4.请从论证语言的角度,赏析本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②③段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B. 如果把第①段划线句移到第②段前,与②③段形成总分关系也是可以的,不改变文意表达。

C. 第④段划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 作者写此文主要想说明:书者的字外工夫要远比字内工夫重要得多。

 

1.书家应涵养字外功夫。 2.示例:多读传统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3.文章首先解释字外功夫的含义,接着列举古代书家的例子和言论证明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大多涵养了深厚的字外功夫。再从三个层面论述当代书家该如何增进字外功夫,最后总结全文,强调立本固基的重要性,深化文章的中心论点。 4.本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生比作一张空白的宣纸,把人生实践比作在宣纸上创作,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立本固基”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5.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特别是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的能力。本文标题是“涵养字外功夫”,再结合第一段“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大多一生在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熏陶、磨炼,涵养了深厚的字外功夫。”分析,本文论点是:书家应涵养字外功夫。标题是读者接触议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要在通篇阅读后作答。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补充语句的能力。文中第④段设问,提出问题:那么,当代书家又该如何增进字外功夫呢?⑤⑥⑦段首句是分论点,结合⑥段内容“人们并不缺少工具和知识,缺少的是对工具和知识的驾驭能力,即人文素养的承扬。”“阅读经典不仅可以洗涤心灵,提升德行,还可将其中的道理应用于社会实践”可知,这里应是“多读传统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本文首段“‘字外功夫’指人的内在修养”首先解释字外功夫的含义,接着列举古代书家的例子和言论证明“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大多涵养了深厚的字外功夫”。提出问题“当代书家又该如何增进字外功夫呢”从三个层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只有在人事修为中固牢根基,才能真正驾驭住书艺之魂。”强化中心论点。 4.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语言。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本文最后一段“人生如宣纸,人生实践就如同一个书者在洁白宣纸上的创作实践”运用比喻的手法,论证了“只有在人事修为中固牢根基,才能真正驾驭住书艺之魂”,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5.本文的论点是“书家应涵养字外功夫”,最后一段强调了“立本固基”的重要性。D项理解“作者写此文主要想说明:书者的字外工夫要远比字内工夫重要得多”在文中没有依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水浒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歌赞扬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包括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50字左右)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岳阳楼记》)

(乙)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释)①相:辅助。②爱:吝啬。③华国:使国家有光彩。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春和明   景:_________________    (2)长烟空   一:_______________

(3)古仁人之心  仁人:______________    (4)食粗恶    衣: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

3.(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旷达的胸襟?(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班上有些同学写作文经常使用“呆萌”“666”“酱紫”“抓狂”之类的网络词语。对此,语文老师提出了“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中的“我”,不能完全等同于鲁迅.但是在鲁迅塑造的众多知识分子中,又属于比较接近鲁迅的一个;

B.《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尤其是写狐妖。

C.艾青的成名作是《我爱这土地》,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D.《儒林外史》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故事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