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乙)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节选自《童区寄传》)

(注释)①荛(ráo):打柴。②反接:反背着手捆起来。③虚所:集市。虚,同“墟”。④恒状:常有的样子。⑤易:轻视,这里是“不以为意”的意思。⑥为市:谈生意,指寻找买主。⑦植:立。⑧微伺:偷偷地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行甚远                         (2)其一坐于前 

(3)布其口                         (4)逾四十里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三十

B.悟前狼假寐        去后

C.虚所卖之          知为知之

D.缚背刃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4.屠户和区寄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1)连接,紧跟 (2)像狗似的 (3)捂住 (4)离开 2.B 3.(1)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区寄偷偷地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终于被割断。 4.两个人都勇敢、机智、不畏强暴。告诉我们:对待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或:讽喻了像狼或“豪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奸诈,最终都会失败。)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囊”,捂住;“去”,离开。 2.A.“而”解释为:转折关系/承接关系; B.“乃”解释为:才; C.“之”解释为:到/代词; D.“以”解释为:把/来。 故选B。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缚”,绳子;“背”,靠着;“绝”,磨断。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分析。甲文中的屠户运用自己的勇敢和聪明战胜了狡猾的狼。乙文结合“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得出机智。结合“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得出,勇敢。据此得出共同点: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然后写出启示即可。如: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卫宣利

①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             

②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

⑦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⑧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⑨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父亲栽种葡萄树时与“我”一起许下的心愿是什么?(第①自然段破折号后面应补出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3.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加点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

(1)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

(2)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划线句子“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的具体含义。

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题目中的“慈父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猫(节选)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依据文中“我”对第三只猫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填空。

________——愤怒——②________

2.“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3.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某班级拟创办一份文学刊物,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请你为这一刊物命名,并设置两个栏目。

刊物名称:

栏目一:

栏目二:

(2)一位家长送了一幅画,上面有船、帆、云、天、风、海,表示对班刊的支持。请你从中任选两种,配写一段贺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3)林林很想报名进入班刊的设计组,但是他的妈妈担心参加活动影响他的学习,不让林林参加。请你试着劝说他的妈妈。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以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

(1)上面选段出自鲁迅散文集 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篇名)

(2)在此作品中,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的阅读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共享”概念逐渐进入我们视野,共享单车就是其中一种。②但是单车出现后,它们却常常遭到破坏。各公司的单车都出现了二维码被划和零件被恶意损坏。④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狩猎的对象              动物,        共享单车,把单车从小区楼道等地方“解救”出来,义务修补破损的单车....⑤这套流程被称为“打猎”,这些人被称为单车猎人。

(1)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填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向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