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背影 朱自清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

文学类文本阅读

背影

朱自清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请仿照示例,在括号内依序填入相应的内容

照看行李→________→拣定椅子→嘱咐儿子→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1)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赏析加点词语)

(2)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3.文章的④⑤段读起来很“碎”,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 讲定价钱; 嘱托茶房; 买回橘子 2.(1)“努力”的意思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这里写出了父亲艰难而奋力爬月合的情态,表现了父亲买橘子时的不易,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2)外貌描写。一是突出家中景况惨谈,照应了开头;二是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碎”,具体表现在父亲在“送或不送儿子”的犹豫上,体现在父亲送“我”上车时的一系列小事的描述上,这两段的“碎”,既表现在描写本身的“细碎”上,也体现在所写事情的“琐碎”上,与后面对集中描写的背影相比,这里写的内容是一种铺垫,也是一种反差。用“碎”来表现“我”对父亲的犹豫、“迂”的不理解、不认同,为下文写自己被父亲的背影感动蓄势。 4.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出发点;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解析】 1.这题考查段落的概括。第一步先寻找规律,注意所给内容的字数、格式。第二步确定所给内容的段落区间,明确补充内容的段落区间;第三步根据段落区间进行概括:主要对象+做了什么。“照看行李”在第⑤段,父亲“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嘱咐儿子”之后是父亲“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第⑥段写父亲过铁道为“我”买回橘子。分别用四个字提炼作答即可。 2.①这道题考查词语的鉴赏。首先要分析加点词语的本义,其次分析词语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最后再分析体现了什么情感。“努力”的本义指尽量将力量使出来。从句子的描写知道这是父亲为作者买橘子爬月台、攀栏杆的情景,因为父亲是个胖子,自然要费事很多,从父亲的艰难中突出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 ②这道题考查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首先要明确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等。从句子中“戴着”、“穿着”可知属于外貌描写,黑色、青色这些暗淡的色彩表现出了家中景况惨谈,父亲惨淡愁苦的心情,与全文气氛一致;同时和“我”穿的皮大衣作对比,表现父亲对“我”的爱;肥胖的父亲穿着棉袍,穿越铁路更加困难,折射出浓浓的父爱。 3.这题考查涉及段落作用及与全文的联系,在考试当中较少见,要答出不易。这两段所写内容皆是细琐之事,这正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答题要从两方面分析,即一要点出“碎”的内容,即父亲为几子所做之事的细碎,这些细琐之事体现父亲的关怀,但此时“我”还年轻不太理解。二要结合全文内容来分析这两段“碎”的作用,全文先铺垫家里所遭变故,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在此情况下二选一父亲会矛盾,但父亲依然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路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有这些铺垫再到后来父亲为“我”,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串联起这一系列的事情,“我”由先前对父亲的不理解,为下文“我”的情感变为理解、感激做铺垫。这样情绪的转变显得真挚自然。 4.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使文章叙事脉络更加清楚用疑问句作标题,制造悬念,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也提示了故事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此文从结构上看,“背影”,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内容上,作者把长期郁结在心头的强烈感激之意,刻骨的思念之情完全寄托在对父亲背影的形象刻画上,“背影”是父爱的象征,因“背影”父子关系得以改善,同时者从“背影”中明自了父亲对自己细致入微的关心,明白了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日常生活中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厨余垃圾包括剩莱剩饭、骨头、莱根莱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 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 0.3 吨有机肥料。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材料二: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极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极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坎缺乏资金”等理由艳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1.材料一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来分析其作用。

2.材料二中,政府方面如何做才能有效改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军士吏______(2)天子______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细柳军/何陋

B.吾欲入军/其筋骨

C.亚夫传言开壁门/蒙始就学

D.者久之/陈康肃公

3.请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谈谈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在第六句中,如果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或者“望”字,表达效果是完全不祥的。请你谈谈“见”字的妙处。

2.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查看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公正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1)阅读毛泽东的《长征·七律》,完成题目。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顾。

请结合本书的第五篇《长征》,分别指出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反映的事件。

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我在甘肃随红军骑兵骑了几天马,或者精确地说,随红军骑兵走了几天路。他们借给我一匹好马,配有俘获的西式鞍子,但是每天行军结束时,我觉得不是马在侍候我,而是我侍候马。这是因为我们的营长不想让他四条腿的宝贝过不了,要我们两条腿的每骑一里路就要下马牵着走三四里路。他对待马好像对待狄翁尼家的四胞胎一样,我的结论是,任何人要当这个人的骑兵得首先是个护士,而不是马夫,甚至最好是个步行的,不是骑马的。我对他爱护牲口表示应有的敬意—这在中国不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我很高兴终于能够脱身出来,恢复自由行动,这样反而有的时候真的骑上上了一匹马,”

请根据语段内容,联系你对本书的阅读过程,分析以这位骑兵营营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群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书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昆虫记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1)作者法布尔是_____(国家)著名作家,他编写的《昆虫记》堪称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有“________”之美誉。

(2)作者给些昆虫形象地起了绰号,请为下列绰号选择对应的昆虫。

大孔雀蛾 蟋蟀 金蜂 无翅黄蜂 蝴蝶 灰蝇 螳螂 蝉

①真正的侠客 _________

②天生的歌唱家:蝉;

③音乐家:蟋蟀

④美丽公主 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