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作者坚信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校开展“故宫六百年”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编辑的微信朋友圈留言,请你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将它补充完整。
“宫”是会意字,甲骨文外形像围墙,内部的两个“口”像围墙内的若干房屋。金文、小篆继承了甲骨文,隶变后楷书写作“宫”。故宫本叫紫禁城,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意味着封建王朝的正式结束,他去世后故宫再无皇帝居住。由此可知,故宫意为_______________ 。
会意字“宫”
2.一位同学买了本《故宫日历》,看到如下宣传文字。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2019年岁末,故宫博物院为纪念故宫建成600周年特别推出《故宫日历》。它以表现故宫建筑为主,除第一个月选取与生肖鼠有关的文物,此后各月以故宫建筑布局为线索,展现出一幅有全景有细节、有历史有文物的故宫600年历史画卷(甲)二月的主题是“宫城肇建”,( )展示了故宫肇建的历史脉络,还有肇建紫禁城所涉及到的建筑构件、绘画图纸、结构烫样等;三月、四月主题分别为“皇建有集” 和“家国天下”,介绍“三大殿”,聚焦“后三宫”;五月主题为“中正仁和”,表现清代帝王在养心殿治国理政与日常的生活起居;六月的主题则为“螽斯衍庆”,表现东、西六宫的建筑、陈设、功能以及明清后妃的宫廷生活、历史故事(乙)《故宫日历》不仅是一本日历,它还承载着故宫厚重的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穿越历史的长河与读者一起相伴华夏文明。
(1)文段中填入( )里的词语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详细 精髓 (suí) B. 祥细 精髓 (suǐ)
C. 祥细 精髓 (suí) D. 详细 精髓 (suǐ)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乙)。 B.(甲); (乙) ……
C.(甲)。 (乙)…… D.(甲); (乙) 。
(3)文中的画线句领起下文的相关内容,但是表达不够全面,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为:
3.美术课上,同学们观看了《国家宝藏》节目,被故宫藏品李白的《上阳台帖》深深吸引。
李白《上阳台帖》
(1)下面是同学们对李白书法作品的评价,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书法苍劲雄浑、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笔力劲健,收笔处一放开锋。
B. 字宽博开张,稚拙而放逸,其间架结构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C. 作品体现了一种苍茫、浑厚之感,文中大字小字、小字大字相互交错。
D. 书法的字体方正,结构匀称,用笔刚健有力,开合有度。
(2)《上阳台帖》是李白寻访道骨仙风的司马承桢时所作。李白一生交友丰富,有很多诗是写给友人的,比如: , 。(写出诗句)
4.游览故宫时,一位同学找到四幅对联,记不清哪幅是贴在上书房(皇子读书的地方)的对联,请你帮他找出来。
A.绿水亭前罗带绕 碧山窗外画屏开
B.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C.满字一如心得月 梵言半偈舌生莲
D.座右图书娱画景 庭前松柏蕴春风
5.下面是四位同学游览故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座恢弘的宫殿,将皇权的威严铸造在一砖一瓦之间。
B.故宫那朱墙黄瓦,光辉夺目;雕梁画栋,美轮美奂;一花一木,栩栩如生。
C.角楼如一位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人,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
D.琉璃瓦本是泥土,经历火的考验,水的洗礼,才高居于故宫的屋顶。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总有一些别样的风景,让你流连忘返;总有一些别样的人,让你深情回眸;总有一些别样的日子,让你感慨万千……
请以“别样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立意正确,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液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双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诗歌首联中的“压”字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赏析这个字的妙处。
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丈夫之冠也(______) (2)往之女家 (______)
(3)与民由之 (______) (4)贫贱不能移(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女子之嫁也 甚也,汝之不惠
B.安居而天下熄 而山不加增
C.以顺为正者 请以军礼见
D.独行其道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3.翻译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大丈夫”的精神品质,请按照示例,再列举两个例子。
示例:富贵不能浮: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感,仍然坚守志向
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而过。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2.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第⑩⑪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4.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