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实用、环保的快递包装设计是从源头...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实用、环保的快递包装设计是从源头减少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关键环节。包装设计应考虑可拆卸、易压缩、易折叠、无污染等性能,不仅利于运输、回收,更能节省人力资源。

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学生设计了一款超级实用的瓦楞纸板包装。这款设计是在瓦楞纸上压出格子压痕。使用时依据物品的现状随意卷曲,想要什么形状就折叠成什么形状。包装物品不浪费任何空间。瓦楞纸板包装的封口还自带双面胶,两三秒内就能组装成形。拆卸尤其便捷,几乎可以实现秒拆,因为在箱子的底部有巧妙设计的机关,用力一按,整个箱子即刻      。这个设计一经问世,就被快递公司纷纷预订。

(材料二)

上世纪90年代初,法国政府制定《包装条例》,强制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的回收共同负责。《条例》提出包装废弃物的管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      ”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时限,以便集中中转。

《条例》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回收量化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

法国在1994年又出台《包装废弃物运输法》,以法律程序强制消费者回收包装废弃物。规定将废弃的包装物主动交给生产商或销售商回收处理是人们的义务。

(材料三)

商品包装印有“绿点”标志,表明此产品制造商已向DSD(德国专门对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公益民间组织)系统支付商品包装回收费。DSD系统将负责建设废弃物收集网络,并在适合的区域放置收集箱。居民从收集箱免费领取DSD系统的黄色垃圾袋后,将带有DSD绿标的废弃物分类装入黄色专业垃圾袋。DSD系统定时进行收集和再分类,然后送到处理厂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利用的运给产品制造商。

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打开  处置 B.散开  处治 C.散开  处置 D.打开   处治

2.阅读(链接材料),指出目前我国快递业存在的问题。

(链接材料)

记者的调查记录

居      民:拆完包装,我真不知道该把它们放在哪里。

快递业经理:快递包装回收工作量大,成本高,利润低,回收成本往往大于买新材料的成本,谁会做赔本的生意呢?又因为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价格比较高,很多企业自然愿意采用传统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胶带等。

搜狐数据:2019年我国快递包装废弃物总体回收率不足20%,胶带和塑料袋等的回收率接近于零。

2014-2019年快递包装消耗量统计表

3.阅读上面三则材料,针对我国快递业存在的问题,说说国外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办法?

 

1.C 2.回收渠道不畅通、快递公司不愿回收、快递包装所用材料污染环境、14年-19年快递包装消耗量逐年剧增但回收率很低。 3.①设计科学、实用、环保的快递包装。②制定法律强制回收。③成立专门的回收公司。 【解析】 1.打开:把器皿或盒子的盖子掀开。散开:意思是分散。结合语境,应选“打开”;处治:处罚,惩治。处置:安排,处理。结合语境,应用“处置”。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拆完包装,我真不知道该把它们放在哪里”写回收渠道不畅通;“快递包装回收工作量大,成本高,利润低,回收成本往往大于买新材料的成本,谁会做赔本的生意呢”写快递公司不愿回收;“胶带和塑料袋等的回收率接近于零”且根据“2014-2019年快递包装消耗量统计表”分析,因为“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价格比较高,很多企业自然愿意采用传统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胶带等”,导致14年-19年快递包装消耗量逐年剧增但回收率很低。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通读三则材料,找到国外在快递包装回收方面的具体可行的办法,加以分析即可。根据“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学生设计了一款超级实用的瓦楞纸板包装”“包装物品不浪费任何空间”“封口还自带双面胶,两三秒内就能组装成形。拆卸尤其便捷,几乎可以实现秒拆”可建议,设计科学、实用、环保的快递包装。根据“上世纪90年代初,法国政府制定《包装条例》,强制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的回收共同负责”可建议,制定法律强制回收。根据德国成立了专门对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公益民间组织DSD,可建议成立专门的回收公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一部古典小说中,常有看似相同的故事,然而细处不同,人物的个性也就不同。这样的重复读来并不使人感觉厌烦,却有耳目一新之感。请你结合读过的古典小说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艾青在《诗论》中说:诗的优劣不在于取材的大小、篇幅的长短,关键在于怎样写,从怎样的角度看到世界。请结合《刈()草的孩子》或者其他诗人的诗作,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理解。

刈草的孩子

艾 青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一九四〇年

 

查看答案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        日出而林霏 B.无异乎  穷乏者我与

C.属予作文记之  虚位 D.前人之述矣  德才兼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翻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盛大景象,全在洞庭湖上。

理【解析】
一个“观”更能表现出画面的聚焦感,把镜头集中于“洞庭一湖”,也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精粹的一点。

B.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翻译: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

理【解析】
句式长短交错,于整齐中见变化,展现出一幅晴明亮丽的背景,衬托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

C.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理【解析】
作者以问句做结,表达了对心忧天下之人的敬慕和向往。

3.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文人“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链接材料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链接材料二)

郭橐驼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他植者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故不我若也。”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注)①[蕃]多。②[窥伺效慕]暗中观察、效仿羡慕。③[天]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④[致其性]使它的本性发展。⑤[拳]拳曲,伸张不开。⑥[易]更换。⑦[反是者]和这种(做法)相反。⑧[恩]用心。⑨[爪其肤]用指甲划破树皮。⑩[本]这里指树干。⑪[不我若]不如我。⑫[官理]当官统治百姓。⑬[长人者]做官的。⑭[好烦其令]喜好多发政令。⑮[若甚怜焉]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⑯[而卒以祸]而终于给他们造成了灾祸。⑰[木]梆子。⑱[辍飧(sūn)饔(yōng)以劳吏]停止吃饭来慰问官吏。⑲[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⑳[病]劳困

 

查看答案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划线词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词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2.在设计“欢饮达旦”这句的朗读时,同学们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应该用“热切高昂”的语调,有人认为应该用“舒缓低沉”的语调。请你结合词的内容和(链接材料),给出朗读设计的建议并陈述理由。

(链接材料)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谪居密州,与胞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这年中秋,词人对月畅饮,乘兴挥笔写下这首名篇。

 

查看答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作者坚信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