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城市书房永远明亮,我们的城市就充满希望。”一个个城市书房,将宽敞静mì的阅读空间xiāng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浸润着油墨书香,仿佛一座座“文化灯塔”,成为市民心灵与精神的“栖息地”,同时也是外地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成为书香扬州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1)请给加点字注音:
浸润(______) 栖息(______)
(2)看拼音写汉字:
静mì(______) xiāng(______)嵌
题目二:假如你可以变成一种物品,比如一本书、一部手机、一件快递包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假如我是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600—800字。(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一:请以“因为 ”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600—800字。(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10月1日,军威雄壮、气势如虹的国庆阅兵仪式上,“米秒不差”的空中仪仗队、浑然一体的整齐步伐、肉眼难察的车速误差……精准到毫厘的阅兵精度,令观者震撼。精度,是阅兵仪式的“名片”,何尝不是我们干事创业的要求。大国工匠吹影镂尘的技艺、航天员精益求精的掌控、搭载着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的铷原子钟的北斗卫星,无不彰显着中国精度。
②精度从何而来?
③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是责任心。轨道动力学专家李济生一生都在寻找测算卫星定轨精度的最佳方法。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时,我国还没有测算轨道精度的方法。不知道定轨精度,就无法对卫星进行有效控制。一个强烈的愿望在李济生心里萌生:一定要提高中国的定轨精密!从2公里到500米、300米、100米、1米,到最后的厘米级,在这个愿望的支撑下,中国定轨精度在一步步提升。终于,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定点于距地球3.6万公里的赤道上空。正是对中国卫星测控事业的责任给了李济生不断攻克难关、追求精度的热情和动力。(甲)精度的追求,源于一份责任与担当。
④精度是严苛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就是因为地面检查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进入轨道后出现一系列故障,酿成飞船坠毁宇航员惨死的悲剧。悔之晚矣!一丝一毫的疏忽都会成千古之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非凡的成就,一定缘于对丝毫的较真。当年,邓稼先带领团队操作手摇计算器,耗费数百公斤资料纸,只为原子弹指标的精确;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做好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乙)“把重复的事情精致做”。精度之要,是毫厘之间的苛求,更是对极致一丝不苟的追求。
⑤精度的背后,是兢兢业业的奉献。蛟龙号能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大国工匠——钳工顾秋亮功不可没。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的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被称作“顾两丝”(两丝即0.02毫米)的顾秋亮。在试验和装配过程中,顾秋亮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双休日加班是常事。为了蛟龙号,他3个月里瘦了13公斤,家人最需要时也无法陪伴在身边。不断的捏捻搓摸,顾秋亮的手掌光滑得连指纹打卡都成问题。但正是这全力以赴的付出,成就了蛟龙号的中国精度。
⑥今天,从阅兵到各行各业,精度已经成为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与写照。精度从何而来? 。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追梦人,让我们以中国精度为标杆,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书写精彩华章。
1.根据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最恰当的是
A.精度是阅兵训练正规化、精准化的专业训练,是全体人员的分工合作、协同配合。
B.来自你,来自我,来自他,来自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精细品质的追求。
C.以崇高的事业心、责任感为依托,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去不懈追求,就会不断创造新的精度。
2.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从阅兵仪式上的精度引出干事创业的精度,并用大国工匠等例子强调中国精度的高标准,引出下文对精度的论述。
B.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
C.第④段先提出观点“精度源于严格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接着举前苏联宇宙飞船因忽略小数点失事的反面例子和名言论述了疏忽的危害,然后举邓稼先等人的事例论述了严格要求与执着追求对精度的重要意义并加以总结。
3.下面这则材料适合放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
(材料)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高凤林,是焊接火箭“心脏”的“中国第一人”。0.08毫米,这是火箭燃料输送管道壁的厚度,焊枪停留在上面的时间不能超过0.01秒。从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从姿势到呼吸,高凤林经过上万次最严格的训练,终于攻克了这个难关。
阅读《我站立的地方》,完成各题。
我站立的地方
张国
①现代文明一定是吃尽了苦头,才走到我国西藏边境这个叫“陇”的地方:2018年1月,在爱迪生发明电灯近140年之后,这里的灯丝终于接入了国家电网。
②这是西藏边境最危险的一条边防线。
③从1960年起,一直有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边防队伍在这里驻守。“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刻在军分区大门两侧,门内第一块石头上是5个大字:“站在最前线”。他们的守护范围大都是无人区,有个地名翻译过来叫“魔鬼都不愿去的地方”。这里没有“您已进入中国”的边境警示牌,有的只是脚印。有的路线往返要在野外行进六七天,沿途是峭壁、冰河、雪山和原始森林。山与山之间断了一截,就“抬几根棒棒”搭上梯子,手拉绳索,从空中走过。一条路曾统计出200多处危险路段。峡谷密林间,每个人都熟记一句话:“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
④战士们能说出许多有关道路的深刻回忆,比如大雪封山,一名战友的父亲患病,等到春天冰雪消融,第一辆邮车送来一摞电报,惜字如金的电报概括了发病到病危的全过程,每一封都求他“速归”。除了最后一封,带来的是噩耗。
⑤在超过2000米的海拔落差里爬高伏低,人体受到挑战最多的是肺和脚。肺的体验千篇一律,整个途中都像是快要拉破的风箱,脚感则因人而异。一位首长参加过一次巡逻,返回时发现脚指甲掉了一个。又过了些日子,他告诉别人,十个脚指甲全没了。营长解释,不常走这种路,脚指甲会很快充血、顶起,连续五六天就会脱落,十指连心地疼。
⑥在这里巡逻,负重与路线长度成正比。他们连牙刷都不带,嚼口香糖代替刷牙,“少拿一点是一点”。但人均负重三四十公斤仍属正常。需要架梯通过的路段太多,以至于他们会背上钢梯,拆分后多人携带。必背的还有高压锅、汽油、米……否则体力难以为继。
⑦杨祥国17岁那年从重庆来到这里服役,多年后他因背疼去了医院,发现身高减了1厘米,医生说是由于长期负重造成的脊椎下陷。医生不敢相信他只有34岁,因为这种症状最早会在五六十岁的人身上出现。
⑧恐怖的路段各有各的恐怖:刀背山、刀峰山、老虎嘴、绝望坡,这些非正式的地名出处已不可考。绝望坡最好是埋头去爬,抬头看一眼都会失去勇气。刀背山山脊只有沙发椅那么宽,侧面坡度接近直角,下面照例是深渊。
⑨战士们曾经看过电视剧《冰与火之歌》,剧中的“守夜人”角色,让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冰”,是他们所处那与世隔绝的冰封之地,“火”,则是他们的心。
⑩这是国家无战事但边关有牺牲的年代。六连有据可查被追认为烈士的就有14位。所有烈士中,最年轻的看着像个孩子。
⑪2005年,19岁的古怒摔下了悬崖。是过桥时出了事。那是一处湿气很重的陡壁,木桥和山石上生着青苔,下面看不见底。为防万一,过桥要一个一个来。古怒位于队尾,因此他可以看到聚精会神过桥的战友次仁珠杰所看不到的:山体滑坡的泥石流正从右侧滚来。泥石流并不稀奇。“走着走着,碗大的、锅大的石头就下来了。”营长余刚说,“最好站在原地,看着石头往哪个方向滚。”但这次来不及了,古怒冲过去推开了次仁珠杰,自己却被石头砸了下去。
⑫余刚至今耿耿于怀,他习惯在队末收尾,如果那次他在,走在后面的就不会是古怒。当危险来临,他们宁愿替战友去面对。
⑬杨祥国曾4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救过人13次,也被人救过。战友张威被他救过多次。有一次张威丢了墨镜——这可能导致雪盲症进而遇险,杨祥国与他轮流戴一副墨镜,手拉着手行军。“巡逻路上你把手伸出去,就相当于把生命托付出去了,但每个人都会自觉的把手伸给他人。”杨祥国说,“战友们退役后平时连电话都不常打,但想到彼此时心是暖的,大家曾生死相连过。”
⑭前些年,连里的一个习惯是巡逻前让写遗书。杨祥国忘了写过多少遗书。到后来不知还能写些什么,就照抄过去的,换个日期。他记得别人的一封遗书里只写了5个字:“我一定回来。”
⑮对所有人来说,巡逻之路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莫过于终点,他们所说的“展国旗”——也就是宣示主权的地方。走到那里,再苦再累,腰杆会不自觉地挺到最直,军姿也站得最标准。“展国旗”的时刻,所有人集合,拉开一面国旗,打开摄像机。指挥官向上级报告:“现在是北京时间某年某月某时某分,巡逻分队经过了几天几夜到达指定地域……”那一刻到来时,每个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整理武器装备和着装,他们会拉好拉链,翻出领花,以最佳形象示人。
⑯“展国旗”时,战士们会有身后十几亿双眼睛看着自己的感觉。即使不远处情况不明,气氛十分紧张。“好像整个中国在当我的后盾,我后面有13亿人,有什么可怕的?”
⑰在这样的时刻,指挥官会带头高喊:“我们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⑱每个人都知道,在最好的青春留下之后,自己迟早会向西藏告别。告别之际,他们会与战友相拥,共同唱起《冰与火之歌》。歌声中,他们会忆起巡逻路上的生死相依,忆起“展国旗”时的激动、振奋与骄傲……
(有删改)
1.阅读开头三个自然段,你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段落内容简要说明探究这个问题的原因。
问题: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
2.这篇纪实文学作品从第四段起,用具体事例反映了边防军人的苦。请你概括其中的三件事。(每件事18字以内)
3.文中提到:《冰与火之歌》的“冰”指战士们所处的冰封之地,“火”是他们的心。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火”的理解。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I)是近几年的流行热词之一。2019年上海进博会上,人们看到了全球各行各业的“AI”场景。连喊三声“救命”,就能激活街道上的报警系统。在人迹罕至的高压线塔,听一听四面作响的电流,就能监测出准确的故障位置。把设备放在列车间的车厢连接处,即可通过噪声变化识别人工难以识别的细微故障。欧姆龙乒乓球教练机器人可以灵活地做出高难度动作与对方配合对打,帮助球手提高水平。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做手术更精准,病人损伤更小。智能分拣机器人可对信件、包裹、托盘中的货物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类。仿生攀爬机器人能爬上海港大桥,①,自主检测,自由越障。工业、能源、金融、医疗、物流、教育、安防、家居等多个领域都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应用。
(材料二)
人工智能在落地过程中有了更多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运用。垃圾分类机器人可以两个手臂并用,准确地将垃圾投入相应的垃圾桶里。阅片机器人的准确度可以跟顶尖医院的专家相媲美,但阅片速度是人的数十、数百倍。上海进博会上,可以体验智能安检的1秒钟“无感”入场,可以在引导机器人的指导下确定路线,可以体验机器人送餐的乐趣。北京前门的老舍茶馆,“AI小二”已经上岗,除了“迎宾”“辨茶”和京味儿十足的“吆喝”,还能为客人量身定制、现场作诗。在海淀,有百度打造的全球首个AI公园。公园里,有计算运动数据的智能步道,有能和人聊天的小度智能亭,有AR太极,有阿波龙无人小巴士……一系列AI设施,使市民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中国是较早提出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之一,在AI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发展推进体制。近年来,先后成立新一代AI发展规划办公室、AI发展研究中心、AI国家重点实验室、AI开放创新平台、AI产业创新技术联盟等机构。人工智能将全面支撑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望形成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的多赢局面。
图1 全球AI高水平论文产出最多的10个国家(单位:篇)
图2 中国与全球AI专利申请量变化趋势
(材料三)
作为一个诞生了60多年的词汇,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过多轮起伏。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内,② 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学科领域的交叉渗透,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仍将经历起落, 新一代人工智能必将拥有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凸显出新的趋势特征。人类社会将逐步转向以智能网络为新基础设施、以数据资源为新生产要素、以“机器智能+人类智慧”为新型生产力、人机物融合发展的社会形态。当然,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人工智能也会对人类社会带来影响和挑战。这些影响会涉及人类的经济利益、社会作用、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比如劳务就业问题、社会结构变化、思维方式与观念的转变、心理上的威胁等。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人工智能技术,需要人类做出更多前瞻性的思考。
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从事危险的“洗刷刷”工作 ②虽然……但是……那么……
B.①危险的“洗刷刷”工作得以完成 ②虽然……但是……那么……
C.①危险的“洗刷刷”工作得以完成 ②由于……虽然……但是……
D.①从事危险的“洗刷刷”工作 ②由于……虽然……但是……
2.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你对人工智能的总体发展情况有了哪些了解?
3.阅读(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结合这则材料所说明的有关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