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如果屠呦呦没有发现青蒿素,人类与疟疾已持续千年的战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如果屠呦呦没有发现青蒿素,人类与疟疾已持续千年的战争,也许依旧一眼望不到尽头。在抗疟新药品尚未问世的时代,每年大约有五十万人死于疟疾。如果以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一个科学家的伟大程度,那么屠呦呦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由于她的发现,过去二十年疟疾的致死率降低了一半,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在85岁生日的前20天,她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奖的奖章和证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

(A)________

②1930年的冬天,一名女婴降生于浙江宁波开明街的屠家。屠家继三个儿子后喜得千金,喜不自胜的父亲吟诵《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吟完诗又对仗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父亲没有想到,随口吟出的诗句,仿佛是一种预言,不仅吟出了女儿的名字,也冥冥中为女儿一生的事业埋下了伏笔。

③屠呦呦理想的萌发,来自青春期的一场大病。16岁的她患上肺结核,不得不休学,经过两年多的治疗才得以康复。 “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屠呦呦回忆。

④几年后,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这一工作,屠呦呦便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搭进去”了。

(B)________

⑤屠呦呦的个性,像极了她手中的一株青蒿。这种不起眼却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植物,几乎在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山谷、河边、路旁,甚至在石缝里也能看到它顽强生长的身影。

⑥“执着”,是屠呦呦身边的同事对她一致的评价。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1969年承担抗疟中药研发的任务,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列入“基本药品”名单进行世界范围的推广,屠呦呦花了整整三十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最终赢得了这场“战役”。

⑦直到发表诺奖获奖感言时,屠呦呦对这些经历依旧记忆犹新。在接受研发抗疟中药的任务后,她开始马不停蹄地搜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编写出以640种中草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⑧然而,要从640种药物中筛选出对疟疾真正有效的药物,其难度可想而知。在青蒿之前,屠呦呦还研究过190种样品,但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研究一度走入了死胡同。屠呦呦后来回忆道:“我也怀疑自己的路子是不是走对了,但我不想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却意外在古籍《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得到灵感,开始了对青蒿素的日夜研究。

⑨当时实验室设备简陋,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但任务时间又很紧迫,屠呦呦为了加快提纯速度,甚至用水缸取代实验室常规提取容器来提取青蒿乙醚提取物。没有防护装备的科研人员接触大量对身体有害的有机溶剂,出现了各种程度的病状,屠呦呦也得上了中毒性肝炎,但她并没有退缩,终于在实验上有了突破性进展。

⑩为了确保青蒿素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屠呦呦甘当“小白鼠”,以身试药,住进了东直门医院。她向领导提交志愿试药报告时 ① 地说道:“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②”

对于她的选择,丈夫李廷钊既心疼又理【解析】
“一说到国家需要,她就不会选择别的。她一辈子都是这样。”

(C)________

耄耋之年,屠呦呦的声音终于被全世界听到了。在发表诺奖获奖演说时,这位85岁老人的声音并不算十分有力,一如她颤颤巍巍的走姿。

在获奖后,荣誉也纷至沓来。2015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在宇宙中遨游的第31230号小行星命名为屠呦呦星。2016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她被授予 “改革先锋”称号。她的事迹被写入教科书,成为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2019年9月17日,她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但对于人生进入第89个年头的屠呦呦来说,她更在意的事情是“在这座科学的高峰上,我还能攀登多久?”

获奖后的这些年,这位年近90的科学家没有停歇,依旧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面对荣誉,她只是摆摆手:“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

(有删改)

注:①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指年纪很大的人。

1.阅读全文,依据文意,请将下面的三个小标题分别填入(A)(B)(C)处。

①蒿草青青     ②向医而行     ③呦呦晚鸣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文章叙述第⑨段有什么作用。

3.阅读第⑩段,依据上下文内容,为画线句①②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和标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答:①______(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______(句号/问号/感叹号)

理由:_______

 

1. 【A】②向医而行 【B】①蒿草青青 【C】③呦呦晚鸣 2.本段写出当时中国科研实验室设备简陋,屠呦呦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日夜研究,使实验有了突破性进展,突出了她为中国医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3. ①铿锵有力 ②叹号 理由:“铿锵有力”写出声音响亮而有劲,“叹号”表达真挚强烈的感情。选用这个词和标点,表达了屠呦呦强烈的责任心和坚定的决心,以及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本题时,先要读懂三个小标题所对应段落的内容,再将小标题对号入座。第一个小标题对应的段落主要介绍屠呦呦名字的来历和她人生理想的确立。故甲处的小标题应该是②“向医而行”;第二个小标题对应的段落主要介绍屠呦呦承担抗疟中药研发任务的30年间与蒿草打交道的经历,故乙处的小标题应该是①“蒿草青青”;第二个小标题对应的段落主要介绍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屠呦呦对待荣誉和事业的人生态度,故丙处的小标题应该是③“呦呦晚鸣”。 2.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从“当时实验室设备简陋,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可以看出,这段主要写当时中国科研实验室设备简陋。从“屠呦呦也得上了中毒性肝炎,但她并没有退缩,终于在实验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可以看出,屠呦呦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日夜研究,使实验有了突破性进展。突出了她为中国医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3.这道题考查对词语和标点的理解。“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根据语境“为了确保青蒿素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屠呦呦甘当‘小白鼠’,以身试药,住进了东直门医院”可以得知,屠呦呦是主动自愿参加试药,因此①处用“铿锵有力”, ②处用“叹号”,表明屠呦呦试药的决心,义无反顾的态度,以及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猖会》记述了“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的痛苦经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B.《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睡觉摆“大”字,说话切切察察……令我生厌,但她真心爱护我,帮我买来了向往已久的《山海经》,这是我儿时温暖的回忆。

C.《琐记》中记述了沈四太太唆使“我”偷拿母亲的钱和首饰,然后又放出“我是小偷”的流言,表达了作者对表里不一的伪善之人的批判。

D.《藤野先生》中赞扬了日本老师的严谨、正直、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

 

查看答案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读者往往会被情节吸引,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起伏。请结合《西游记》中的具体情节,说说你阅读时的情感变化。(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 也。……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C)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

注:①[专利]专一而敏锐。②[散逸]飘散。③[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④[硕儒]学识渊博的人。⑤[早迷而晚寤]早年迷失,到了很晚才醒悟过来。⑥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1.下列各组语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险躁则不能性         励精图

B.非学无以广才           集思广

C.读《春秋》           千百计

D.曾子十七学           去后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能做到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来达到远大目标。

理【解析】
作者通过这句话告诉孩子做到内心恬淡、宁静专一,就能更好的明确志向、达到自己的理想。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成为枯败的落叶一般,大多跟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接触,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理【解析】
作者通过这句话告诉孩子要珍惜时光,立志向学,努力奋进。

C.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翻译:老年开始学习的人,像夜里拿着蜡烛走路,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理【解析】
老年人就不要浪费精力学习了,应该安享晚年。

3.(甲)(乙)两文都在学习方面对后辈进行了教诲。(甲)文告知我们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具备 ______________三个条件,(乙)文则告诉我们学习要“_____”,也要“_____”,勉励人们只要开始学习,永远为时未晚。(①②③用自己的话概括,④⑤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歌颈联在描写景物中蕴含________道理,表达诗人_______人生态度。

2.“诗言志,歌咏言”,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尾联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3.春天一直是文人们乐于书写和歌颂的季节,请你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春天的诗:“____________。”(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查看答案

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 《夜雨寄北》)

(4)《论语》中讲兴趣对于学习至关重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