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人的智慧一一榫卯① ①“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人的智慧一一榫卯

①“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有一种地老天荒的相守,有一种生死相随的浪漫叫——榫卯。

②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        各自一点改变,        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一连二,二连三,三接万物,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③榫卯结合,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始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很多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④木质材料由纵向纤维构成,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榫卯通过变换其受力方式,使受力点作用于纵向,避弱就强。另外,本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较大,榫卯同质同构的链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端共同收缩或舒张,整体结构更加牢固。而铁钉等金属构件与木质材料在同样的热力感应下,因膨胀系数的不同,从而在连接处引起松动,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

⑤在牢固的基础上,不同的榫卯满足于不同的应用方式,结构样式更是丰富多样。历数榫卯样式,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燕尾榫”、“穿带榫”等。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半榫”等。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等。三种结构的优势也各不相同。

⑥榫卯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的主体建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之间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造原理相同。根据建筑物体积、材质、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榫卯呈现出不同的连接构建方式。我国古建筑梁柱之间多以馒头榫、箍头榫、半榫、透榫、燕尾榫这五种榫卯方式相互搭配,穿插配合。

⑦明清家具的制作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种类,展现了榫卯结构进化的最终样式。作为一种巅峰技艺,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甲)榫卯结构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的巧组合,可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的家具就做不到。(乙)金属材质容易锈蚀或氧化,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明式家具虽已距今百年但木质仍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连接金属的锈蚀老化等因素,也会使家具散架。除耐用外,榫卯结构的制品还具有有利于运输和维修等优势。

⑧榫卯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俗话说“榫卯万年牢”,不用一颗铁钉,便可做到扣合严密、间不容发,使用百年而依旧坚固美丽。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

(出自《新华网》有改动)

[注音与注释]①榫卯:sǔnmǎo  ②出自汉乐府民歌《上邪》。

1.在第②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各自一点改变, ______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2.本文第①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围绕“榫卯”,依次从 ______________、榫卯的类型、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4.阅读第⑦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优点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

(2)(甲)(乙)两处画线句能否删去其中的一句?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列图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榫卯进行了说明。

B.第④段所说明的榫卯结构牢固的原因都属于物理性质。

C.榫卯结构可以分为三类。其中,第三类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优势最大。

D.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的主体建构是榫卯结构,两者的结构系统相同,构造原理相同。

 

1.只要 就 2.引用乐府民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榫卯,形象地说明了榫和卯之间的密切关系。 3. 榫卯的定义、 榫卯的优点(榫卯牢固的特点及原因)、 榫卯的应用、 榫卯的文化价值 4. (1)结实耐用 有利于运输和维修 (2)不能,甲乙两处虽然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突出说明了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结实耐用,但是说明角度不同:甲句是从榫卯结构的角度,乙句是从榫卯材质的角度进行说明,且两者之间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组合的,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 5.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关联词的使用。解答此题时,学生先判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关系,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有: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即使……也……。再代入选择即可。 2.本题考查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如果文章以列举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一般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中开头段的作用是:由乐府民歌形象的说明榫卯之间的关系,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榫卯。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时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语句作答。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一段到第三段引出说明对象榫卯,第四段到第七段说明了榫卯的功能和功效,第八段介绍了榫卯的文化价值。围绕榫卯,第二段介绍榫卯是什么;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了榫卯的优点;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榫卯的类型;第六、七自然段介绍了榫卯的应用,最后一自然段介绍了榫卯的文化价值。 4.(1)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根据文中的“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和“除耐用外,榫卯结构的制品还具有有利于运输和维修等优势。”可知,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优点是结实耐用和利于运输和维修。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分析。学生先应该表明态度不能删去,其次分析原因。这一段主要是在讲榫卯作为家具的优点,更加结实耐用,甲句是从榫卯结构的角度与铁钉进行比较,说明榫卯结构更能稳固家具;乙句是从榫卯和铁钉的材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者的使用寿命,说明榫卯结构的家具更加耐用。并且两者之间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组合的,符合人们客观规律。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A.本文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榫卯进行了说明。并未用到列图表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选项错误。 C.根据“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等。三种结构的优势也各不相同。”文中并未提到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优势最大。选项错误。 D.根据文中的“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之间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造原理相同。”两者之间的构造原理相同,结构系统不同。选项错误。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敞奉使契丹

刘敞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敝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通《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改)

[注释]①刘敞: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②驳:传说中的猛兽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习知山川道径_______  (2)如马而虎豹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3.请简述文中译人“骇愧”和“益叹服”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甲)词(乙)文,完成小题

(甲)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乙)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乙)文的作者是___朝的___(人名),(甲)词的作者是和(乙)文作者同朝代的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中“伫倚危楼风细细”是说主人公迎着微风长时间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

B.(甲)词上阕情景交融,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下阕抒情,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C.(乙)文中“进亦忧”呼应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退亦忧”呼应上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乙)文作者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多种表达方式,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

4.(乙)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1)迁客骚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仁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你可能会承受压力、面临挑战,你可能会沮丧、消沉。但其实,日子可能没有想象中的艰难,因为一定会有爱和善意,在日常小事中温暖你,给你勇气和力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那些温暖的事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填空。

(l)悟空起初不知“弼马温”官职大小,后知实情,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________

(2)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提到,引起他强烈反感的两个故事是“老莱娱亲”和“________

(3)纯朴善良的保姆长妈妈给儿时鲁迅买了《_________________》一书,令他十分感动。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A_尘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  A  又扇了两扇,果然不动。  A  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语段中的“A”是谁?行者此番为何不怕那扇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