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爷爷的芦苇荡》,回答下列小题。 爷爷的芦苇荡 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

阅读《爷爷的芦苇荡》,回答下列小题。

爷爷的芦苇荡

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

②老头的固执让父亲和叔叔很是难堪。他们在老宅子上盖起了两座三层带院小楼,房间多的恨不得能开宾馆。然而老头却不给他们表现孝顺的机会。

③爷爷的房子前,有一大片湿地,生长着大片芦苇。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爷爷会套上他的塑胶防水鞋,一头扎进芦苇荡然后朗声喊到:“今年的苇叶长的不赖啊!”身上挂满新打的苇叶,看起来像个白发绿巨人。

④每当此时,爷爷都很开心。幼时放学归来,我会帮他整理苇叶,把这些绿叶子从头到脚捋平,几十片一组,码齐。再用藤条植物的青皮做细绳,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紧。一把可以卖5毛钱。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

⑤但是,老头很倔,即便年过七十病患缠身,也绝不是那种凡事都找儿子伸手要钱的主。我总以为,爷爷不肯搬离这个小房子,是舍不得大自然发给他的一年一次的“体己钱”。

⑥今年端午回家,路过芦苇荡,看见爷爷正独坐着抽烟。当年让我当马骑的宽阔后背,如今佝偻得让人心疼。我帮他点上一根烟,爷孙俩盘腿坐在新鲜的泥土上。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这是一张多年前的旧照,据说出自一位到乡下揽活的照相人的手。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的确良”的衬衣,看得出来奶奶也是“盛装出镜”,背景是再熟悉不过的芦苇荡,只不过很小的一片而已。

⑦“你可知道,这片芦苇,就是你奶奶种下的。”爷爷手里摩挲着照片对我说:“那时候穷啊,到了端午节吃不起粽子,你爸和你叔,看见别人吃,就哭喊着闹。你奶奶就栽了几棵芦苇,自己打苇叶,自己包粽子吃。”

⑧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她亲手挑选糯米、蜜枣、白糖,地锅里柴火烧旺,架上过年时蒸馒头的大笼屉,厨房里蒸汽缭绕,处处浓郁着苇叶的清香和米粒的糯香。

⑨但是自从奶奶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后,这种独特的美味就再也尝不到了。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⑩仲夏的清风穿行而过,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繁华退尽的芦花荡着秋干从枝头飄下,落在爷爷的白头发上,也落在那张旧照片上。

⑪苇叶“沙沙”响,似乎在说老人之所以“不近人情”地坚守老屋,和老天爷的“体己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守在这里,无非是为了每天多看眼这片芦苇。对于爷爷来说,这片充满灵性的芦苇荡,是他和奶奶的生活从贫穷走向殷实的见证,是酸涩而又馥郁的岁月记忆,是相濡以沫的真情,是年复一年尝遍荣枯却从未凋零的丰碑。

⑫对于爷爷来说,只要芦苇荡还在,奶奶就从未远去。

1.文章围绕“芦苇荡”写了爷爷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3.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有人认为,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爷爷,标题改成“我的爷爷”更直截了当,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①爷爷守在芦苇荡旁的小屋不肯搬离;②爷爷打芦苇叶,换吃药的钱;③爷爷看和奶奶一起拍的照片;④爷爷告诉我奶奶栽芦苇,包粽子的情景;⑤爷爷照顾卧床不起的奶奶。 2.动作描写,看看、摸摸为动作;神态描写,丢了魂魄、手足无措为神态。生动传神地写出奶奶去世后爷爷失魂落魄、举止慌张,无法应对的样子,表达出爷爷对奶奶的深情。 3.结构上:点题:照应了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手随,象征着爷爷与奶奶相濡以沫、永不分离的真情、表达了爷爷对奶奶深深的爱;使爷爷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4.不赞成。(1)芦苇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爷爷的芦苇荡”暗示了文章内容和芦苇荡有关;(3)芦苇象征着爷爷与奶奶之间的感情;(4)“爷爷的芦苇荡”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结合第一到第三段“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可概括:爷爷守在芦苇荡旁的小屋不肯搬离。2)结合第四五段“一把可以卖5毛钱。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可概括:爷爷打芦苇叶,换吃药的钱。3)结合第六段“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这是一张多年前的旧照”可概括:爷爷看和奶奶一起拍的照片。4)结合第七八段“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可概括:爷爷告诉我奶奶栽芦苇,包粽子的情景。5)结合第九段“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可概括:爷爷照顾卧床不起的奶奶。 2.本题考查描写赏析。1)手法判断。“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是神态描写,“这里看看,那里模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动作描写。2)分析。“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写出了奶奶去世后爷爷失魂落魄的精神状态,“这里看看,那里模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则写出了爷爷因为奶奶去世而举止慌张,无法应对的样子。3)感情。表现了爷爷对奶奶的深情。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1)结构作用。“对于爷爷来说,只要芦苇荡还在”和题目“爷爷的芦苇荡”相照应,和文章开头“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和严谨。同时总结全文。2)内容作用。“对于爷爷来说,只要芦苇荡还在,奶奶就从未远去”表达了爷爷对奶奶的深情,即是奶奶已经离世了,但是只要看到奶奶种的芦苇荡,他就仿佛能够再次感受到奶奶的身影,睹物思人,其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点明了主旨,升华了主题。同时这份深情使爷爷的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更加的动人。 4.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效果。1)文章开头写爷爷留在芦苇荡不肯搬家,中间写爷爷用芦苇换药钱,再回忆奶奶种芦苇,包粽子等事情,全文围绕芦苇荡展开,芦苇荡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结构更加严密。2)“爷爷的芦苇荡”有人物和景物,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结合“对于爷爷来说,只要芦苇荡还在,奶奶就从未远去”可知,芦苇象征着爷爷与奶奶之间的感情,“爷爷的芦苇”这个题目写出了芦苇属于爷爷,写出了芦苇和爷爷的特殊关系,暗示了文章的主旨。4)“爷爷的芦苇”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而“我的爷爷”只有爷爷,并且突出“我”和“爷爷”的关系,和文章内容关系不大,故不赞同更换题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オ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オ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圆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水》)

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一处)。

(1) 其 文 理 皆 有 可 观 者

(2) 余 闻 之 也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远  致:                  (2)泯众人矣然  然:

(3)到舅家问焉    复:                  (4)邑人之      奇: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字。

父利其然也,日扳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伤仲永》证明了《诫子书》中哪句话所阐明的道理(用原文回答)?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5.题目《伤仲永》的“伤”有哀伤、叹息之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作者哀伤、叹息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冷香菊  陈荣卿

晚秋风紧晓霜寒,香阵飘飘透竹帘。

荒径幽林甘冷落,肯于人世学趋炎?

1.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二句的内容。

2.这首诗与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都有“菊”这个意象,却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感情,请具体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链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

(5)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

(6)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 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设计标语

(1)为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活动二:调查统计

(2)上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活动三:走进名著

(3)《西游记》“三调芭蕉扇”的情节充分展示了孙悟空的聪明智慧,比如一开始借扇时称铁扇公主为“嫂嫂”,想借此拉近关系,借得芭蕉扇。除此以外,孙悟空的聪明机智还体现在哪里?请结合“三调芭蕉扇”的全过程,用简洁的语言一一列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曾说过: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 xiá  aì  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阅读涤荡了我们的心灵。为我们掬捧起片片 mián yán 广阔的青山绿水慰藉心灵。阅读,是一种沟通,历史的残缺与完美。现实的动荡与平静,生活的 kǔ sè 与醉人,无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离。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自流;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稠:珍借阅读,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写出相应的汉字。

2.本段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_____,应改为:_____

3.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