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先生们》,完成小题。
先生们
①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陈继会先生当时看向我的那个又深又长的眼神。那是2000年的深秋,我与先生步行于郑州大学的南北大道上。道路一边是苍苍如盖的雪松,另一边是整齐干净的草坪,我刚把硕士论文的初稿递到陈先生手里,就脱口而出:“我想考博!”陈先生盯着我看了良久,然后爽利地答道:“好啊,我支持!”有一年到深圳去看望陈先生,我忍不住问起那个有意味的眼神,他说:“那不是怀疑,是惊喜!”陈先生是乡土文学研究的专家,我最初报的选题却离“乡土”十万八千里,他反复读了读题目,笑着说:“你宏大的学术构想值得肯定,不过,这个题目够你写一本大书的,现在做有点浪费了,先放一放。”待我后来再回头看那个题目,才知道当初自己是多么幼稚多么不懂得天高地厚。生性敏感如我,假如在问师之初就遭逢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或许早就退却了。是谦和儒雅的陈先生,在我学术的起步期,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开导我这个初出茅庐、不明治学之道的后生,以耐心厚道的言行引领我读书、作文,把我引向学问之途。
②待我到山东大学读博,导师是孔范今先生。刚上了几次课,我就被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讲授震住了。而他一再强调的“读原典”的“原典”,很多我也未曾认真读过。一时间,我心生焦虑。为了节省时间,我有时就在宿舍备些干粮,闷在屋里几天不下楼。孔先生听说后,每每在校园里碰到我同屋,都一再嘱托人家下楼时要叫上我。
③博士论文选题时,我选定从晚清民初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角度来写“苏曼殊文学论”。我惴惴不安地把提纲呈给孔先生。他看完,喝一口茶,掐灭手中的烟蒂,又慢慢点上一支,然后用右手轻轻地敲击着桌角,操着一口曲阜普通话说:“你喜欢苏曼殊的诗文,关注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文人的文化求索,又有了相对扎实的理论准备,能写好。”先生顿了顿,接着说:“读书就像撒网,要撒得开,也要能收得住。现在你不要急于发文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孔先生引领弟子治学既厚爱又严苛,能够得到他的肯定,我自信了许多;而其“重积淀、厚基础”的严谨学风也培养了我们这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对史料的重视。
④在我心中,孔先生一直都是不言自威的,但毕业后我越来越发现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一面。2011年,我们在郑州大学相聚,孔先生在宾馆里给在场的三个弟子谈了一天学问,并指导我们“如今,该读哪些书”,还一再告诫我“不要长年熬夜”。至今想起来那一幕都无比温暖。2015年我去看望孔先生。老先生让茶递烟,嘘寒问暖,那样的开心。次日,孔先生请我到一家酒楼重聚。我到时,老先生已先到了,他欣然拉着我翻看菜单,说这个好吃那个好吃,我说,哪能点那么多!他说:“我说了算,都要!”然后嘿嘿一笑:“上次施战军回来就没好好吃顿饭!”那一刻,我看见先生的目光瞬间暗淡下来,夹着香烟的手有些颤抖——他又想念远方的弟子了……
⑤我在南京大学的博士后生涯是从参加丁帆先生的一个项目开始的。我主笔的“新世纪乡土生态小说研究”部分,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丁先生一向推崇思想自由、学术独立,鼓励师生间平等对话、畅所欲言。研究推进的每一步,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或一处表达,我都与丁先生交换意见。遇到双方各持一端时,丁先生会呵呵一笑:“那,咱们再想想吧!”至今,丁先生修改的书稿还摆在我案头,那上边有红笔、黑笔还有铅笔写下的批语,既有击节叫好的褒扬,也有犀利明快的批评,条条直言不讳。丁先生为师的格局和风度,激发了我学术探索的极大热望,也作用到我的执教理念。
⑥丁先生是有多重“身份”的人,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分身有术、游刃有余。会议上,火车上,刚刚还听到他振聋发聩的发言,转眼他已打开笔记本沉入写作,其不竭的学术激情和旺盛的生命活力,许多年轻人也难以望其项背。其实,多年来丁先生患有严重的失眠和耳闷,甚至一度面瘫,但似乎疾病也奈何不了他。他将内在的悲凉与悲悯化作启蒙理性的坚守和文化批判的哲思,其勇猛精进,像是传奇。
⑨这些名满士林的先生们扮演着各有风采的师长角色,叠印在我岁月的底板上,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为学为师之道。
⑩特以此文向先生们致敬。
(取材于黄轶同名散文)
1.抓标题阅读文章,是默读的重要方法。请根据题目“先生们”,拟出两个期待解决的问题。
2.默读文章,要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思路。请从文中摘录关键语句,补全行文思路。
行文思路 | 关键语句 |
回忆先生们 | ① 待我到山东大学读博,导师是孔范今先生。 ② |
致敬先生们 | 特以此文向先生们致敬。 |
3.默读文章,需要在关键处做好批注。文中描写了陈继会、孔范今和丁帆三位先生对我说话时的“笑”,请参照示例,结合上下文,在其余两处“笑”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示例:陈继会先生的“笑”包含着对我的包容和委婉的提示。我的选题既不是先生专长的领域,设想又过于宏大,是我当时能力所不及的,要重新考虑;
4.默读文章,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中心句的意义。作者说“先生们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为学为师之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先生们在“为学”和“为师”之道上,给了我哪些启发?
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读书兴趣及占比 | 圈点批注摘录习惯及占比 | 联系实际评价质疑及占比 | |||
有兴趣 | 81% | 每读必做 | 11% | 经常做 | 8% |
一般 | 19% | 凭兴趣做 | 32% | 偶尔做 | 30% |
无兴趣 | 0% | 从不主动做 | 57% | 从不做 | 62% |
(材料二)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研读与探索。读者要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做到“入”的方法是坚持“精思”,通过圈点批注、摘录所得、查阅资料、再现情境等方法,更好地揣摩语言,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阅读中的“出”,是指用一种俯视的姿态,把书中的内容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分析。进而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作出分析、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总之,做到能 “入”能“出”,才称得上是得法的阅读。
1.(活动一)少年读书之况
阅读材料一,根据表格内容,概括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2.(活动二)少年读书之道
在“少年读书之道”专题讨论会上,振华中学初一年级的同学们集思广益,从“入”和“出”两方面,总结出几种对课外阅读有所助益的方法。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为振华中学的同学们补充两条适合他们的阅读方法。
3.(活动三)少年读书之思
通过本次活动,振华中学初一年级的同学们对自己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方法进行了反思。也请你回顾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结合作品(单篇或整本书均可),谈谈你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是如何做到知“入”知“出”的?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②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④死状。大骇,逡巡⑤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⑥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注:①欻(xū):忽然。②瞰:窥视。③昧爽:黎明。④缢:吊死。⑤逡(qū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⑥直:同“值”。⑦罹:遭遇(祸患)。
1.第一小组的同学对画线句的朗读停顿产生了分歧,你赞同哪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我赞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2.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文言词的意思,在成语中多有留存。以下是第二小组同学整理的成果,请你将他们的汇报内容补充完整。
(1)“恐前后受其敌”这句话 的意思是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成语“腹背受敌”中的“敌”正是____________的意思。
(2)在“顾野有麦场”中,“顾”的意思是“看,视”,成语“左顾右盼”中,“顾”的意思也是“看,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文中“眈眈相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由这里“眈眈”的意思,我联想到成语“虎视眈眈”。
(4)在“场主积薪其中”一句中,“薪”的意思是“柴草”,我想到带有“薪”字且字义相同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3.以上两个关于狼的小故事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情节、形象、主旨中任选一个方面,概括两则故事的共同点,并作简要说明?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含画意”,请你仔细品味诗歌,结合颔联诗句,完成下面的绘画设计方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绘画设计方案 | ||
主要构图要素 | 文字描述画面预期效果 | 名家点评画面 |
水面和船只 |
|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脍炙人口,朗读中也有一些字词需要重读,请任选一个,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3.《次北固山下》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其中“客路”和“①_____”都是领会诗人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而古诗中抒发的“思念之情”也各有不同,请你在横线处按要求填写诗句。
思念之情 | 诗句 |
羁旅之思 | ②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
闺中之思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
征人之思 |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经典共赏部落的同学们设计了“阅读有道”分享会,来展示你阅读《西游记》的成果吧!
1.下列有关古典小说《西游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意在考验他们能否战胜困难和诱惑,最终修成正果。
B.千里眼、顺风耳、风火轮、腾云驾雾、上天入地……《西游记》中这些神奇的想象令人赞叹。
C.八戒很丑,却自我感觉良好;常说大话,却胆小怕事;爱耍滑,却常被孙悟空耍弄;一闹脾气就说回高老庄,却又难舍师父和师兄弟。这些反差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增添了其喜剧色彩。
D.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白骨精分别变作村姑、老妇和老公公迷惑众人,以致唐僧与孙悟空师徒失和,这样的情节安排,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凸显白骨精的妖术高强。
2.分享会上,同学们就“整本书阅读应如何选定精读内容”进行了总结,方法如下:
①最脍炙人口的精彩情节应该精读
②最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内容应该精读
③最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的内容应该精读
请你向大家推荐《西游记》中你所选定的一个精读内容,并简述理由。
3.分享会结束时,老师鼓励同学们在经典阅读之路上,做到《诫子书》中诸葛亮所提倡的“宁静致远”。这句格言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创作书法作品,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对下面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幅是行书,笔画洒落有致,风格秀逸多姿。
B.第二幅是隶书,结构古雅端整,笔意朴实淳厚。
C.第三幅是篆书,横笔蚕头燕尾,线条匀净修长。
D.第四幅是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结构严谨有度。
小海发现诗人经常借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请你在横线处将诗句补写完整。
自然景物 | 解析 | 诗句 |
落花 | 借“落花”抒发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寞的慨叹。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山河 | 借大河高山的狂放之态,表达诗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
燕子 | 古诗中的“燕子”,用意颇丰。可用来点名时序、渲染离愁、感伤时事等。 | (3)________________(课外古诗词允许有一个字用拼音代替) |
(4)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复习了已学内容,有了新的理解和体悟,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