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陈太丘与友期行》)

B.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为知 / 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 后狼止而前狼又(《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

A.,目似瞑       (《狼》)

B.而两狼并驱如故   (《狼》)

C.有闻而传       (《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         (《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1.D 2.C 3.(1)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2)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采分点: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4.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解析】 1.D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都是“到”的意思。A、距离/离开。B、相信/诚信。C、自己 /从。 2.C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此句为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例句也是代词,代这种传言。A凑足音节的语气助词。B主谓之间的助词。D结构助词“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得”:得到。使:使唤,劳动力。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4.一问,文言文要点内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对于传言宋君的态度是将信将疑,而“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说明他具有求实求真精神。而魏王的态度是“寡人信之矣”,也就是听信谣言,说明他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二问,根据文言文所表明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阐述即可。如: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 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③摩挲:用手抚摸。钓舟:行舟。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 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 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D. 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项是______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表现作者对反动派和旧势力的抨击和嘲讽。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C、《西游记》中唐僧一路西行,先后收了三个徒弟。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高老庄收了沙和尚,在流沙河收了猪八戒。

D、《西游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以及取经的缘起等内容;第十三到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经历的八十一难和师徒终成正果的内容,是小说的主体部分。

(2)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

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折。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

上述文字出自《西游记》___________(故事情节)表现出了孙悟空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4)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明德中学决定开展一次语文日活动, 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标语栏)为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会)古时很多名人的读书故事直流传至今,广为传颂。请选出下面的读书故事与人物不相符的一项____________

A、韦编三绝——孔子                          B、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C、悬梁刺股——孙敬、 苏秦                   D、凿壁偷光——张衡

(3)(辩论台)下面是“网上阅读辩论会”的正方辩词,请你写出反方辩词。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东西,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方相信,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时候,用“令尊” “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 “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 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古诗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 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