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B.“中学生读写”微信公众号热情为师生服务,只要你遇到困难,我们都会鼎力相助。
C.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素的阅读时代。
D.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以下是《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9十大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它们是网民的口头禅,是纷繁的时代表情,也是窥测世相的聚光灯。不管它们流行多久,生命力是否顽强,总有一句不经意间引起我们的共鸣。请你从中选出最有共鸣的一条,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阅读《水浒传》中的三个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片段一)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A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片段二)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恰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B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片段三)
那对席的大汉见了,大怒;看那店主人时,打得半边脸都肿了,半日挣扎不起。那大汉跳起身来,指定武松道:“你这个鸟头陀好不依本分,却怎地便动手动脚!却不道是‘出家人勿起嗔心’!”武行者道:“我自打他,干你甚事!”那大汉怒道:“我好意劝你,你这鸟头陀敢把言语伤我!”
武行者听得大怒,便把桌子推开,走出来,喝道:“你那厮说谁!”那大汉笑道:“你这鸟头陀要和我厮打,正是来太岁头上动土!”便点手叫道:“你这贼行者!出来!和你说话!”武行者喝道:“你道我怕你,不敢打你!”一抢抢到门边。那大汉便闪出门外去。武行者赶到门外。那大汉见武松长壮,那里敢轻敌,便做个门户等着他。武行者抢入去,接住那汉手,那大汉却待用力跌武松,怎禁得他千百斤神力,就手一扯,扯入怀中,只一拨,拨将去,恰似放翻小孩子的一般,那里做得半分手脚。那三四个村汉看了,手颤脚麻,那里敢上前来。
武行者踏住那大汉,C提起拳头来只打实落处,打了二三十拳,就地下提起来,望门外溪里只一丢。那三四个村汉叫声苦,不知高低,都下水去,把那大汉救上溪来,自搀扶着投南去了。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1.三个片段都写到了武松“醉打”,用一个词替换“醉”字来概括情节,并说明理由。
事 件 | 理 由 |
(1)醉打猛虎 ( 打猛虎) |
|
(2)醉打蒋门神 ( 智打蒋门神 ) |
|
(3)醉打孔亮 ( 打孔亮) | 孔亮劝阻武松打人,武松不听劝反而将其暴打一顿 |
2.选文中三个画线句ABC都描写了武松打人的一个细节,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结合选段内容做点赏析。
3.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武松为兄报仇,投案自首,发配孟州路过张青、孙二娘夫妇的黑店时,演出了一场不打不相识的英雄会。这样的英雄会在《水浒》中很常见。往往是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斗到最后才知误会,大水冲了龙王庙,“兄弟,咱俩一伙”,照例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意中唱响笑傲江湖曲。……为什么不见有人提及过英雄会后的冤魂?这是一种怎样的阅读心理和集体潜意识?究其实,在绵延数百年的读者群中,多半还是武松们看不上眼的庸夫愚氓,他们难道不知,为这出英雄会增色的冤魂正是自己的同类或者简直是自己?
——黄波《说破英雄惊煞人》
(1)《水浒》好几处都写到了“不打不相识的英雄会”,请再列举一例(简要概括出情节)。
(2)你是否赞同黄波对“武松们”的观点?请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
孙绍振
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1.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读书的三种姿势 | 优点 | 缺点 |
躺着读 | 休息、消遣、享受 | ① |
坐着读 | 认真钻研,一丝不苟 | ② |
站着读 | ③ | —— |
2.文中读书的三种姿势可以互换顺序吗?为什么?
3.下列给读书的第二种姿势补充了几则论据,请选出恰当的一项()
A.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薛煊)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C.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D.少年范仲淹夜以继日地认真读书,传说他曾经五年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4.结合下面材料和选文,说说材料中学者戴震是用哪一种姿势读书的?请简要分析。
材料: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怀疑与学问》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选文甲)
苏秦为赵合从①,说齐宣王②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③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④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⑤者;临淄之途,车辇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节选自《战国策·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选文乙)
经苏秦墓
(唐)贾岛
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
今日凄凉无处说,乱山秋尽有寒云。
(注)①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合从:亦作“合纵”。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②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国君。③【解析】
解散。④临淄:地名,今山东境内。⑤六博:博彩;蹴鞠:踢球。
1.仿照例句,猜读“衽”“袂”的意思,再解释“连衽成帷,举袂成幕”的意思。
例句:“粟如丘山”中的“粟”以“米”为形旁,可以推断“粟”是一种粮食作物,本句的意思是粮食堆积如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苏秦从地形好、人口众、军力强、百姓富等多方面全面盛赞齐国的强盛。
B.“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用语言的堆砌渲染、铺陈齐国的兵强马壮。
C.文中加点的“无不”一词用双重否定,强调了临淄人民生活富庶,奢靡之风盛行。
D.在解除齐宣王惧怕强秦的心理压力后,苏秦用一个“羞”字直接激将齐宣王。
4.依据诗文内容,描写诗中贾岛面对苏秦墓的心理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