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母亲的心 ①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 ②外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母亲的心

①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

②外婆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同床共枕了50年的老伴只好睡到客厅去。然后外婆有一天出了门就不见踪迹,最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家人才终于将她找回,原来外婆一心一意要找她童年时代的家,怎么也不肯承认现在的家跟她有任何关系。

③哄着骗着,好不容易说服外婆留下来,外婆却又忘了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们,以为他们是一群野孩子,来抢她的食物,她用拐杖打他们,一手护住自己的饭碗:“走开走开,不许吃我的饭。”弄得全家人都哭笑不得。

④幸亏外婆还认得一个人——朋友的母亲,记得她是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脸上都会露出笑容,叫她:“毛毛,毛毛。”黄昏的时候搬个凳子坐在楼下,唠叨着:“毛毛怎么还不放学呢?”——毛毛的女儿都大学毕业了。

⑤家人吃准了外婆的这一点。以后她再要说回自己的家,就恫吓她:“再闹,毛毛就不要你了。”外婆就会立刻安静下来。

⑥有一年国庆节,来了远客,朋友的母亲亲自下厨烹制家宴,招待客人。饭桌上外婆又有了极为怪异的行动。每当一盘菜上桌,外婆都会警觉地向四面窥探,鬼鬼祟祟地,仿佛一个偷糖的小孩。终于判断没有人注意她,外婆就在众目睽睽下挟上一大筷子菜,大大方方地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宾主皆大惊失色,却又彼此都装着没看见,只有外婆自己,仿佛认定自己干得非常巧妙隐秘,露出欢畅的笑容。那顿饭吃得……实在是有些艰难。

⑦上完最后一个菜,一直忙得脚不沾地的朋友的母亲,才从厨房里出来,一边问客人“吃好了没有”,随手从盘子里拣些剩菜吃。这时,外婆一下子弹了起来,一把抓住女儿的手,用力拽她,女儿莫名其妙,只好跟着她起身。

外婆一路把女儿拉到门口,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就在口袋里掏啊掏,笑嘻嘻地把刚才藏在里面的菜捧了出来,往女儿手里塞:“毛毛,我特意给你留的,你吃呀,你吃呀。”

⑨女儿双手捧着那一堆各种各样、混成一团、被挤压得不成形的菜,好久,才愣愣地抬起头,看见母亲的笑脸,她突然哭了。

⑩当疾病切断了外婆与世界的所有联系,让她遗忘了生命中的一切关连,一切亲爱的人,而唯一不能割断的,是母女的血缘。她的灵魂已经在疾病的侵蚀下慢慢地死去,然而永远不肯死去的,是那一颗母亲的心。

1.文中哪几件事表现了外婆“不肯死去的”“母亲的心”?

2.题目是“母亲的心”,为什么要写外婆的一些“怪异”?

3.第⑧段中“她”为什么“突然哭了”?

4.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5.“她的灵魂已经在疾病的侵蚀下慢慢地死去,然而永远不肯死去的,是那一颗母亲的心。”母亲的这颗心为何不肯死去?从文中你体会出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1.每天唠叨毛毛怎么还不放学,给女儿留好吃的菜。 2.写外婆忘记其他的人和事,是为了烘托母女的血缘之亲以及母亲无私的爱心。 3.母亲虽然患病痴呆了,却依然深深地记挂着女儿,她为母亲对自己的爱而感动;也为母亲的病而难过。 4.通过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母亲患病后还藏东西给女儿的情形,表达了对女儿无私的爱。(答出两种手法即可) 5.因为这颗心是母爱,无论怎样,母爱都是存在心间的。围绕“母爱”结合实际展开论述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事件概括。需用简洁的语言把事件概括清楚。朋友的外婆得了老年痴呆,忘记了自己的丈夫,忘记了自己的住处,却记得自己的女儿,在一次家宴上偷偷往口袋里装菜给女儿吃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不肯死去的“母亲的心”。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的分析。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歌颂“母亲的心”,记了自己的丈夫,忘记了自己的住处,却记得自己的女儿,是为了烘托母女的血缘之亲超越世间的一切以及母亲的爱是多么伟大无私。 3.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自己的情感体悟分析。母亲突然痴呆了,但还是记得她的女儿,想着给她省些好吃的来,这些都让她感动,再想到母亲的病情是如此严重,心里又有些发酸,所以才会哭出来。 4.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方法。读第八段划线句可知,这句话既有母亲的神态“警惕”,还有母亲的动作,还有母亲的语言,所以描写方法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患病的母亲为女儿藏东西的场景,结合语境和自己的情感体悟可知此处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文章通过叙述一位患病的母亲对女儿的爱不曾减少的故事,赞美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正是因为这种伟大,让一位母亲忘记了所有,却不会忘记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心不死,那么母爱就会一直存在心间。学生回答时,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围绕“母爱”回答即可。例如:人间最无私、最伟大、最崇高的爱,莫过于母爱。无私,因为她的爱只有付出,无需回报;伟大,因为她的爱寓于普通、平凡和简单之中;崇高,是因为她的爱是用生命化作乳汁,哺育着我,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得以蓬勃,得以灿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从《水浒传》的下列人物任选一个,概述与其相关的某一故事情节,并据此故事情节对出下联。(宽对即可)

鲁达   林冲   吴用   武松

1.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嫉恶如仇,悟空三打白骨精。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鸣霜楼即保定钟楼,位于保定市裕华路,紧邻大慈阁。楼内藏钟,钟体通高2.55米,口径2米,唇厚17厘米,铸成于金大定廿一年(公元1181年)。据《中国名胜词典》介绍,该钟早于西安钟楼大钟203年,早于北京大钟寺大钟552年。

该钟造型庄重,比例科学,选料考究,以生铁为原料,采用我国传统工艺——无模铸造法浇铸而成。千百年来,它经受了无数次的撞击和风雨沧桑,至今完好无损,体现了我国古代冶炼技术的高超水平。

钟悬挂在二层楼上,它由两根高8.5米,直径0.45米的木柱(又叫擎天柱)支撑,在柱的顶端有八根横梁搭成框架,钟挂在最上方的双坊上,这样每根横梁均匀受力,既减轻了柱子的压力,又起到了固定支架的作用,具有抗震功能,使钟体保持平衡,悬挂十分科学。用手轻轻一拨大钟便能晃动,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能和对力学原理的巧妙运用。

钟钮蒲牢,紧啃钟首。传说蒲牢是龙王第七子,因喜好音乐,所以让它做钟钮,聆听钟声,满足其欲望。钟体宏大,设钟带三层,每层设八个开光窗,第一层窗内铸有阳文楷书“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字体道劲有力。第二层窗内记载着金国重臣名讳和铸钟时间。第一行:武略将军观察与宫大达;第二行:定远大将军同知完颜豪;第三行:镇国将军顺天节度使;第四行:骑马都尉唐括贡;第五行:吴国公(下泐);第六行:大定廿一年岁辛丑辰日;第七行:丙子日戊子时钟成。第三层钟带内铸有座式佛像32草。钟体下部是按方位排列的八卦纹。底部由重弧纹将钟口分为8瓣。钟身共有佛像176草,乳钉纹136颗及其它纹饰,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在钟的顶部设有八个洞眼,是为铸钟时不至于使钟体破裂,还可以起到共鸣的作用,不仅能使钟声好听,而且使钟声宏远,回首悠长。神奇的大钟上下可发出不同的声音,能从声音中分辨多种音符,音波起伏,尾音长达五分钟之久。说明当时古人对铸造学、声学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此铁钟在国内外实为罕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斗转星移,钟楼巍峨矗立在保定繁华的商业圈,见证了家国、时代的一次次巨变。而今,钟声不再奏鸣,但它早已深深印在保定人的脑海,一代又一代。

1.钟楼为什么能够保存近千年而完好无损?

2.文中划线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为什么说保定铁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严遵字君平,蜀人也。隐居不仕,常卖卜。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冲曰:“吾有万金,子无担石,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曰:“不然。吾前宿子家,人定而役未息,昼夜汲汲未尝有足。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

[注释]①卜:卜卦算命。②担石:旧时重量单位。③人定:半夜时分。④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A.隐居不,常卖卜。

B.冲为君平车马衣粮。

C.吾耳,非不足也。

D.时人之。

2.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不足奉有余?

(2)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3.从文中看,严遵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做简要分析。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篇短文的时代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词人把酒问青天,流露出对宇宙人生的疑惑。

B.“恐”字表现了词人即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里,深刻表达出作者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C.“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月亮的阴晴圆缺”。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虚实结合,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2.简析“朱阁,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的词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现在很难出现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甚至给人一种流行音乐不“流行”了的印象呢?当下很多歌都太相像了,不痛不痒,没有个性,缺乏创新。就像现在娱乐图最受欢迎的是韩式明星一样,我们的很多音乐人也一直跟在外国音乐后面走,要么模仿欧美,要么模仿日韩,就连国产影视配乐也经常要找国外作曲家来写。

材料二:“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东风破》歌词选摘)

材料三:《东风破》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中国风的开山之作。用“琵琶”“枫叶”“篱笆”“古道”“荒烟漫草”等意象,营造了冷落萧条的幽境,伤感情绪油然而生。歌词巧妙地继承化用古典诗词意象而成新曲,一洗流行歌曲直白浅陋,内涵古意,雅致新颖。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三则材料,谈一谈怎样才能创造出中国的好音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