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A.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B.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和联军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⑦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⑧炒米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以“炒米”为话题娓娓道来,有对炒米的介绍,如第①段介绍了家乡炒米的风俗,第②段介绍了炒米的做法,第③段介绍了          ,第⑤段介绍了             ;还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⑥⑦两段写                  ;文章信笔所致,无拘无束。

2.汪曾祺散文语言平淡而有味。从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可以从表达方式、语体风格、句式长短等角度思考。

欣赏       处:          

3.有人认为第④段写张仲陶算卦之事有点旁逸斜出,该段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4.本文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散文随笔集《人间情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文中读出的“情味”。

 

1.装炒米的用具;炒米的吃法;我们一家在动乱时期冲炒米应急。 2.示例一:A 这句用了“开”、“掏”、“塞”等精准的动词,按照先后顺序,介绍了“柚子壳”的制作过程。多用短句,又随口补充“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如话家常。寥寥数语,于平淡质朴中表现了当时故乡贫穷的生活状态。 示例二:B 这句用“蛋瘪子” 、“惯宝宝”等方言,具有乡土特色,显得活泼有趣。用“煎”、“抓”等词语,介绍了故乡特有的炒米吃法,有滋有味,用“老给孩子吃”等口语,如话家常,通俗自然。适时穿插街坊对炒米和荷包蛋吃法的议论,表现了故乡的民俗风情。 3.示例:我不认同。张仲陶算卦之事表明炒米坛子几乎家家都有,体现了炒米在当时家乡的普遍性,还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所以不能删去。 4.示例:汪曾祺用舒缓自然的笔触介绍了故乡的炒米,并与其他地方的炒米进行比较,其中饱含着对故乡的思念。在介绍炒米的同时,作者自然地讲述了故乡的风俗和逸闻趣事,令人感受到他对过往岁月的真切回忆。作者用轻松从容的心态来表现岁月的动荡与艰难,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被他称为“浪漫主义”,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爱与热情。 【解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筛选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先要学会定位,找到问题的答案大致在哪些段落;接着进行筛选,尽量从材料中筛选一些关键词句出来;最后再组织答案。第③段从“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看出,在介绍装炒米的器具;第⑤段从“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看出,在介绍炒米的吃法;第⑥⑦段从“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看出,一家人在动乱年代吃炒米应急。 2.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A句可以从动作描写的角度,抓“开”、“掏”、“塞”三个动词来分析;也可以从句式的角度,平淡质朴的短句表现了当时故乡贫穷的生活状态。B句主要从方言和口语的角度分析,方言有“蛋瘪子”、“惯宝宝”,口语有“老给孩子吃”,好处是如拉家常,通俗自然,充满生活韵味。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选材的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是: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文章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汪曾祺的散文中,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这也符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第④段写张仲陶算卦之事,目的是表明炒米坛子几乎家家都有,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感的理解。筛选重点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这里将家乡的炒米与四川的炒米进行比较,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自然地讲述了故乡的风俗,过往岁月历历在目;“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艰难岁月,与炒米相伴的夜晚,回忆起来,浪漫而温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查看答案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都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这场惊险好戏”是由张学良和        (填上人名)一起发动的。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传统节日的阐述正确的一项(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是元宵节,时间是正月初十,民间习俗是猜灯谜、吃水饺。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写的是端午节,时间是五月十五,民间习俗是赛龙舟、吃粽子。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的是中秋节,时间是八月十五,民间习俗是观潮、吃月饼。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时间是九月初九,民间习俗是登高、喝雄黄酒。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沿阻绝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

(3)蝉则千不穷__________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乱花溅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

(4)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6)曹植《梁甫行》中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7)《使至塞上》写出了雄奇、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