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槐花几度芳 李丹崖 ①崎岖的山路,羊肠子一样。他们驱车在山间绕弯弯,三四个小时后...

    槐花几度芳

李丹崖

①崎岖的山路,羊肠子一样。他们驱车在山间绕弯弯,三四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那所学校。破旧的校舍,上下课的铃声都来自一块缺了角的犁钟。孩子们红彤彤的脸蛋,大都已经皴裂,眼睛却炯炯有神,像是一眼眼井,满含着期待。

②这是她第三次来到这所小学,与往次不同的是,这次,她已经没法开车,剧烈的头疼让她无法自支,她只得央丈夫开车前来。还有一件不同的事情,她这次来,除了衣物和文具,她还带了自己亲自烹饪的一种菜肴。菜肴是学校里的一个男孩教她做的,确切说,是口述的。

③上次,她来到这所学校,向孩子们征集微心愿,一个男孩摩挲着手里的新书包问她:“阿姨,我能不要这只新书包,换您为我做一份菜吗?”

④“什么菜?只要是阿姨能做出来的,我一定会满足你。”她满目春风地看着眼前这个男孩。

⑤男孩说:“其实很简单,就是春末的时候,洋槐树上开满了一串串洋槐花,您把这些花朵摘下来,用水洗净了,拌了面,放在锅屉上蒸熟,再用盐巴、麻油调拌就行了。”男孩说完,继续满含着期待。

⑥“就这么简单吗?”她笑着答应了孩子的要求,继而,一愣,略有迟疑。

⑦男孩似乎看出了什么,赶忙补充说:“阿姨,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包括采摘洋槐花、清洗、烹饪、装盘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您亲自完成,千万不能让别人来做。”

⑧她赶紧信誓旦旦地答应了眼前这个男孩,却并没有问为什么。她知道,这是一个孩子鼓足了勇气提出的要求,尽管食材什么的很是简单,可在男孩看来一定很重要。

⑨说这话的时候还是农历腊月,转眼就到了晚春,洋槐花盛开,蜂蝶嬉戏,满世界都是温暖的消息,就连空气里都满是甜丝丝的气息。她拒绝了家人的帮助,戴着口罩、眼镜、手套,亲自去采摘了洋槐花,并按照男孩的要求,去掉手套,用水来冲洗槐花。她的手指修长,在水流与槐花之间摩擎,似在弹奏一首落花流水的古曲。她按照约定如法炮制,蒸洋槐花做好了,装进了饭盒,让丈夫拉着自己出发,她却头疼欲裂。

⑩车到了那所山区小学的时候,正值一个课间,男孩托着腮望着门口发呆,发现了她,欢呼雀跃地迎上去,继而,上下打量着她,终于,男孩找到了目标:她手里拎着的那只心形饭盒。饭盒打开,一股槐花的清香扑面而来,男孩当着她的面,大口地吃起来,吃到一半,眼泪簌簌地落了下来,男孩一边哭一边说:“阿姨,没错,您没有骗我,这是您亲自做的,和妈妈做的是一个味道。妈妈曾经告诉我,蒸槐花,必须她这样做,才能做出如此美味。感谢您,阿姨,您让我再次尝到了妈妈的味道。”

她曾从学校老师那里得到消息,男孩的母亲两年前因到山间采菌菇,失足跌入山谷,再也没能回来……

想到这里,她把男孩一把搂在怀里说:“那好,以后,只要是槐花开的季节,阿姨除了送你书包和文具,还会给你做一份蒸槐花,好不好?”

男孩点了点头,几粒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落入了饭盒里,如水晶。男孩一口气吃完了余下的蒸槐花。

那天,她忍着巨大的头疼回到城市后,丈夫直接将她送到了医院。其实,她对花粉严重过敏,每年的这个季节,都需要关上窗子,宅在家里,不然,因花粉过敏,她可能会休克。可是,她还是心甘情愿地为男孩冒这个险,她说,对于自己来说,一年,也就难受那样一次,一次也就是几天;对于男孩来说,她的一份蒸槐花,却能让男孩感知到母亲永远与自己同在。

她躺在病床上,第一次查到了槐花的花语:春之深爱。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交代了学校位置偏僻、校舍破旧的状况,也描绘了山区孩子满含期待的神情。

B.第⑥段中的“迟疑”,主要是因为“她”觉得男孩告诉“她”蒸槐花的方法太过简单。

C.第⑩段中“她把孩子搂在怀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她”对男孩深切的关爱之情。

D.文中三次写到“她”头疼,并在第段交待头疼的原因,有力地突出了“她”的形象。

2.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说说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请多角度分析文末“春之深爱”的“深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B 2.①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②描绘晚春到来、槐花盛开的情景,为后文“她”做蒸槐花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渲染温暖的氛围,烘托出“她”做蒸槐花时快乐的心情,表现了“她”对男孩爱之深切。 3.①内容上,交代男孩母亲去世的事实,揭示了男孩的不幸遭遇; ②结构上,解开男孩不要书包要蒸槐花(或“要她亲自做蒸槐花”“边吃蒸槐花边哭”)的悬念。 4.①体现在“她”冒着花粉过敏可能休克的危险心甘情愿地为男孩做、送蒸槐花,让男孩感知到母亲永远与他同在;②体现在“她”决定每个春天都将给男孩送书包文具,做蒸槐花;③体现在男孩的母亲春天为男孩作美味的蒸槐花;④体现在男孩因对母亲的深切思念,用新书包换取蒸槐花。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要结合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第⑥段中的“迟疑”,结合第文末第⑭段可知,是因为“她”对花粉严重过敏,每年到了花开的季节,都需要关上窗子,宅在家里,不然,“她”可能会休克。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展示人物性格;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在解答时,遵循“方法+效果+情感”的原则,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画线句是景物描写。“洋槐花盛开,蜂蝶嬉戏”描绘了晚春槐花盛开的热闹情景,渲染出一种温暖的氛围,表明“她”做蒸槐花的季节已到,为下文写“她”做蒸槐花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同时景中有情,“温暖”,“甜丝丝的气息”也是“她”的感受,烘托了“她”即将做蒸槐花时的快乐心情,体现了“她”对男孩的爱。 3.本题考查关键语段的作用。要回答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关键是要看段落所处的位置以及它与其他文段或内容的联系,要整体思考,不可断章取义。第⑪段在文章中间,从结构上讲,解开前面第③、⑦、⑨段情节的悬念,让读者明白了男孩为什么不要书包而要蒸槐花,为什么要“她”亲自做蒸槐花,为什么边吃蒸槐花边哭。从内容上看,这一段写“男孩的母亲两年前因到山间采菌菇,失足跌入山谷,再也没能回来”,给读者补充交代了男孩母亲去世的事实,揭示了男孩的不幸遭遇。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文章借“她”心甘情愿地为男孩做、送蒸槐花的事,表现了“她”对男孩深切的关爱之情,也传达出了男孩的母亲与男孩之间的母子深情。从“她”的角度看,文章第⑫段“她”说的“只要是槐花开的季节,阿姨除了送你书包和文具,还会给你做一份蒸槐花,好不好?”能体现“她”的深爱。第⑭段的“她对花粉严重过敏”,“可是,她还是心甘情愿地为男孩冒这个险,她说,对于自己来说,一年,也就难受那样一次,一次也就是几天;对于男孩来说,她的一份蒸槐花,却能让男孩感知到母亲永远与自己同在”能体现“她”的深爱。从男孩母子俩看,第⑩段写出了男孩的母亲春天亲自为男孩做美味的蒸槐花,这是母亲对儿子的爱;第③段写男孩用新书包换取蒸槐花,这是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

①《商山早行》: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夜忆舍弟》:_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

③《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行香子》:倚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⑥《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

⑦《长沙过贾谊宅》中,道出千古文人悲剧命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月亮倒映水中,江上云霞多变。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到《渡荆门送别》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

⑨文天祥几经磨难,却痴心不改;身消魂灭,却精神永在。正如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梅花“______”的精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王小艺是个文学爱好者,他将自己的作品交给编辑时连声说:“请老师斧正!”

B.星期天是艾老师七十周岁的生日,作为他的高足,我一定要前去为恩师祝寿。

C.主持人说:“刚才王小明的讲话十分精彩,他已经抛砖引玉,请大家继续发言。”

D.碰到又开了一家连锁店的朋友,小高说:“老兄,我明天一定要惠顾你的新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众多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始终以人为本,围绕如何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B.近年来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让大多数遵义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摆脱了贫穷的困扰,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

C.第八届中国大学电视节以“大学生创作,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D.品牌不仅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是一家企业的名片,发挥好品牌的作用,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查看答案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河出潼关,_________;风回三峡,_______。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会因         而稍减成色,只会经__________而更显炫目。

A.因太华之阻而增其奔涌    因巫山之隔而显其怒号    艰难险阻    砥砺淬炼

B.因巫山之隔而增其奔涌    因太华之阻而显其怒号    艰难险阻    砥砺淬炼

C.因太华之阻而显其怒号    因巫山之隔而增其奔涌    砒砺淬炼    艰难险阻

D.因巫山之隔而显其怒号    因太华之阻而增其奔涌    艰难险阻    砥砺淬炼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它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耀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其散文朴素填密,语言洗练,代表作有《背影》。

D.“柳”与“留”两字谐音,故古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惜别、思念之情,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万条垂下绿丝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