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建设健康中国 材料一: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在2016年8月召...

建设健康中国

材料一: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要求,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作为规模相当可观、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也是保障民生福社之策,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安定。

(华颖《国家行政学院学40) )

材料二:

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困扰

(数据来源:《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

材料三:

健康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

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医药供应体制改革滞后。尽管中国初步建成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97%以上的人口已被不同医保制度所覆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但医保、医疗、医药三者间的联动改革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远未形成良性互动。这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与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差距较大。医疗卫生、医疗保险、医药供应改革的滞后和不能实现良性互动,无疑是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应当尽快克服的障碍。

卫生和健康领域投入不足,自费负担较重。中国健康(卫生)总费用在持续增长,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总量投入水平仍然较低,各主体负担结构不尽合理。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目前健康领域的投入总量较之发达国家健康总投入普遍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尚未达到饱和,在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资源投入的效率和公平性。

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治理。伴随中国快速工业化而来的是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污染,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构成了国民健康的重大隐患。中国卫生和健康事业的确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控制环境污染特别是颗粒污染物PM2.5及其带来的严重健康问题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为有效的应对措施。

(来自人民网)

材料四:

武汉同济医院院长王伟撰文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应坚持中西医并重,注重汲取“中国智慧”,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具有积极意义。屠呦呦、陈竺等著名医学家,都从中医药学经典中获得研究灵感。

然而,长期以来,由西医主导的医学研究方式和治疗理念,导致我国健康体系的一些环节不同程度存在过度“西化”倾向。王伟认为,应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传统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方法,将中国传统健康文化和现代医学科学创造性结合,构建既符合科学要求又符合中国国情、既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

(来自新华网)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健康服务业是规模相当可观、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培育了民生经济的新增长点。

B.我国97%以上的人口已被不同医保制度所覆盖,且医保、医疗、医药三者间的联动改革已经形成良性互动。

C.发达国家健康总投入普遍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我国目前健康领域的投入总量较之还有一定的差距。

D.我国健康体系的一些环节不同程度存在过度“西化”倾向,是西医主导的医学研究方式和治疗理念导致的。

2.请从材料二中提炼出三条结论。

3.建设健康中国面临哪些挑战?

 

1.B 2.示例:①80后90后的健康困扰普遍在于肠胃不好、皮肤状态不好以及焦虑抑郁;②80前患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比例远远高于80后。③70前的健康困扰在骨质关节问题方面的比例最高。④80后90后在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问题方面的健康困扰低于80前。 3.①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医药供应体制改革滞后。②卫生和健康领域投入不足,自费负担较重。③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治理。④我国健康体系的一些环节不同程度存在过度“西化”倾向。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材料,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从材料三中的“尽管中国初步建成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97%以上的人口已被不同医保制度所覆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但医保、医疗、医药三者间的联动改革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远未形成良性互动”这句话可知,选项B的表述有误,故答案选B。 2.本题考查统计图表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示例:①观察表头项目及“肥胖”这一纵列,得出:从70前到90后,年龄越趋于年轻化,肥胖的比例越高;②观察表头项目及“焦虑抑郁”这一纵列,得出:从70前到90后,年龄越趋于年轻化,焦虑抑郁的比例越高;③观察表头项目及“睡眠不好”这一纵列,得出:从70前到90后,普遍存在睡眠不好的问题。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种题时,要尽量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到文中相关文段去找,如果文中能有原话尽量按原话回答,如果没有再结合文本概括。从材料三的“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医药供应体制改革滞后”,“卫生和健康领域投入不足,自费负担较重”,“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治理”,材料四的“长期以来,由西医主导的医学研究方式和治疗理念,导致我国健康体系的一些环节不同程度存在过度‘西化’倾向”能找到答案信息,找到后考生用原句表述或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度量

尹荣方

①度量又称气度、器量等,对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的有小的,也有不大不小的。度量大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品格。人生在世,不如意事何日无之,何时无之,如果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能看破,自当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如前人史摺臣所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阔,眉目清扬。”胸襟狭窄、气量狭小的人则难免遇事恼恼、见人耿耿了,然此恼恼、此耿耿,于事无补,于己无益,是徒然的了。

②度量大的好处还在于能化解矛盾、消融争端,从而做得成事。宋朝的韩琦一次与范仲淹议事,意见不合,范仲淹拂袖而去。此时,韩琦自后一把拉着范的手说:“希文(范仲淹字),有什么事不可以再商量呢?”此刻的韩琦和气满面,范仲淹见此情景,怒气顿消。有韩琦的这种度量,则何事不能办成?

③度量每依于德行,故有德者度量必大。彭思永应举时,持金钗数只住在旅馆,同考者数人来拜访他,请他拿出金钗赏玩,其中有一人悄悄将一只金钗塞入自己的袖中,彭思永瞧在眼里,却不言语。别人都不知情,惊找失物。彭却回答:就这么几只,并未丢失。众人离去时,那个偷金钗的人作揖告别,抬手不慎将金钗落在地上。众人此刻都钦佩彭思永的大度,彭某不肯当众出他人之丑,宁可自己在财利上损失,确是厚德大度之举。当然他也绝不是想助成偷者之恶,这是不待多辩的。

④度量不是天生就的,它关乎人的德行,也关乎人的见识,有德有识者方能有度量,德、识则靠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有人问程颐:“量可学否?”程颐回答:“可,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夏元吉先生也曾结合自己的体验说:“我幼年时,有人冒犯我,我没有不发怒的;长大后,开始是在神色上忍让,然后在心里克制忍耐,时间久了自然习惯绝不与人计较,何尝是不学就能有度量的?”

⑤然则大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一种识见能力,是一种道德高境,它靠不断的修行、学习才能获得。有人将大度与一掷千金的所谓慷慨等同视之,其失远矣!有人以为人的度量系于先天,是天生的,然“性相近,习相远”,结合上述哲人的现身说法,我们相信度量天生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恼恼”“耿耿”写出了胸襟狭隘者的烦恼情状,与度量大者“眉目清扬”的状态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

B.“和气满面”是韩琦度量大的表现,由“拂袖而去”到“怒气顿消”是范仲淹在韩琦大度量感染下的改变。

C.“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这一句话,属于道理论据,证明了度量要靠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的观点。

D.作者结合几位哲人的具体事例,否定了度量是天生的说法,同时,他认为大度与一掷千金的慷慨是一致的。

2.本文围绕“度量”这一话题,论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槐花几度芳

李丹崖

①崎岖的山路,羊肠子一样。他们驱车在山间绕弯弯,三四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那所学校。破旧的校舍,上下课的铃声都来自一块缺了角的犁钟。孩子们红彤彤的脸蛋,大都已经皴裂,眼睛却炯炯有神,像是一眼眼井,满含着期待。

②这是她第三次来到这所小学,与往次不同的是,这次,她已经没法开车,剧烈的头疼让她无法自支,她只得央丈夫开车前来。还有一件不同的事情,她这次来,除了衣物和文具,她还带了自己亲自烹饪的一种菜肴。菜肴是学校里的一个男孩教她做的,确切说,是口述的。

③上次,她来到这所学校,向孩子们征集微心愿,一个男孩摩挲着手里的新书包问她:“阿姨,我能不要这只新书包,换您为我做一份菜吗?”

④“什么菜?只要是阿姨能做出来的,我一定会满足你。”她满目春风地看着眼前这个男孩。

⑤男孩说:“其实很简单,就是春末的时候,洋槐树上开满了一串串洋槐花,您把这些花朵摘下来,用水洗净了,拌了面,放在锅屉上蒸熟,再用盐巴、麻油调拌就行了。”男孩说完,继续满含着期待。

⑥“就这么简单吗?”她笑着答应了孩子的要求,继而,一愣,略有迟疑。

⑦男孩似乎看出了什么,赶忙补充说:“阿姨,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包括采摘洋槐花、清洗、烹饪、装盘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您亲自完成,千万不能让别人来做。”

⑧她赶紧信誓旦旦地答应了眼前这个男孩,却并没有问为什么。她知道,这是一个孩子鼓足了勇气提出的要求,尽管食材什么的很是简单,可在男孩看来一定很重要。

⑨说这话的时候还是农历腊月,转眼就到了晚春,洋槐花盛开,蜂蝶嬉戏,满世界都是温暖的消息,就连空气里都满是甜丝丝的气息。她拒绝了家人的帮助,戴着口罩、眼镜、手套,亲自去采摘了洋槐花,并按照男孩的要求,去掉手套,用水来冲洗槐花。她的手指修长,在水流与槐花之间摩擎,似在弹奏一首落花流水的古曲。她按照约定如法炮制,蒸洋槐花做好了,装进了饭盒,让丈夫拉着自己出发,她却头疼欲裂。

⑩车到了那所山区小学的时候,正值一个课间,男孩托着腮望着门口发呆,发现了她,欢呼雀跃地迎上去,继而,上下打量着她,终于,男孩找到了目标:她手里拎着的那只心形饭盒。饭盒打开,一股槐花的清香扑面而来,男孩当着她的面,大口地吃起来,吃到一半,眼泪簌簌地落了下来,男孩一边哭一边说:“阿姨,没错,您没有骗我,这是您亲自做的,和妈妈做的是一个味道。妈妈曾经告诉我,蒸槐花,必须她这样做,才能做出如此美味。感谢您,阿姨,您让我再次尝到了妈妈的味道。”

她曾从学校老师那里得到消息,男孩的母亲两年前因到山间采菌菇,失足跌入山谷,再也没能回来……

想到这里,她把男孩一把搂在怀里说:“那好,以后,只要是槐花开的季节,阿姨除了送你书包和文具,还会给你做一份蒸槐花,好不好?”

男孩点了点头,几粒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落入了饭盒里,如水晶。男孩一口气吃完了余下的蒸槐花。

那天,她忍着巨大的头疼回到城市后,丈夫直接将她送到了医院。其实,她对花粉严重过敏,每年的这个季节,都需要关上窗子,宅在家里,不然,因花粉过敏,她可能会休克。可是,她还是心甘情愿地为男孩冒这个险,她说,对于自己来说,一年,也就难受那样一次,一次也就是几天;对于男孩来说,她的一份蒸槐花,却能让男孩感知到母亲永远与自己同在。

她躺在病床上,第一次查到了槐花的花语:春之深爱。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交代了学校位置偏僻、校舍破旧的状况,也描绘了山区孩子满含期待的神情。

B.第⑥段中的“迟疑”,主要是因为“她”觉得男孩告诉“她”蒸槐花的方法太过简单。

C.第⑩段中“她把孩子搂在怀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她”对男孩深切的关爱之情。

D.文中三次写到“她”头疼,并在第段交待头疼的原因,有力地突出了“她”的形象。

2.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说说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请多角度分析文末“春之深爱”的“深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①《商山早行》: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夜忆舍弟》:_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

③《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行香子》:倚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⑥《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

⑦《长沙过贾谊宅》中,道出千古文人悲剧命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月亮倒映水中,江上云霞多变。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到《渡荆门送别》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

⑨文天祥几经磨难,却痴心不改;身消魂灭,却精神永在。正如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梅花“______”的精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王小艺是个文学爱好者,他将自己的作品交给编辑时连声说:“请老师斧正!”

B.星期天是艾老师七十周岁的生日,作为他的高足,我一定要前去为恩师祝寿。

C.主持人说:“刚才王小明的讲话十分精彩,他已经抛砖引玉,请大家继续发言。”

D.碰到又开了一家连锁店的朋友,小高说:“老兄,我明天一定要惠顾你的新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众多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始终以人为本,围绕如何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B.近年来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让大多数遵义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摆脱了贫穷的困扰,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

C.第八届中国大学电视节以“大学生创作,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D.品牌不仅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是一家企业的名片,发挥好品牌的作用,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