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常常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C.春光明媚的时节,登上山顶眺望远方,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D.母亲只好绝处逢生,默默承受一切痛苦,不停去庙里烧香拜佛,希望改变命运。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翻来覆去 截然不同 咆根问底 惊慌失措
B.麻木不仁 哄堂大笑 大相径庭 莽莽榛榛
C.花枝招展 豪不犹豫 各得其所 煞有其事
D.沉默寡言 沾轻怕重 水波粼粼 众目睽睽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瞬间(shùn) 祷告(dǎo) 菜畦(qí) 收敛(liàn)
B.狭隘(yì) 分歧(qí) 欹斜(jī) 废墟(xū)
C.憔悴(cuì) 嗔怪(chēn) 静谧(mì) 黄晕(yùn)
D.水藻(zǎo) 挨蹭(cèng) 暂时(zhàn) 须臾(yú)
作文
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整洁、美观;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5.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3)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4)今贼适疲于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以奉先帝之遗愿 辍耕之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而石出者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4.翻译下面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兵北伐的三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