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牧竖(蒲松龄)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解①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  (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意甚仓皇:神情非常惊慌。④嗥(háo):狼的叫声。⑤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⑥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比较《狼》与《牧竖》中相同的实词,分别写出它在文中的意思。

(1)一狼径             相数十步

(2)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比较阅读两文,简要回答《狼》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牧竖》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

4.《狼》与《牧竖》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和跟狼的较量,屠户和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1.(1)离开 距离 (2)原来,故意 2.(1)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2)(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3.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母爱 4.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示: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1)一狼径去: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去:离开。相去数十步:大约相隔几十步远。去:距离。 (2)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故:原来。故令嗥:故意让小狼嗥叫。故:故意。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趋”的正确翻译。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阅读文本,根据蒲松龄《狼》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些语句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现了狼的狡诈阴险。《牧竖》中的“入穴失子,意甚仓皇”“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这些内容,表明了狼具有母爱之心。​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针对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即可。甲文中,狼代表的是恶势力,贪得无厌,狡猾奸诈,屠户用机智和勇敢战胜了他,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是值得我们赞成的。我们在现实中也应该这样,对于这种恶势力,不能容忍,应该坚决的抵制和反抗。而乙中牧竖的做法利用了母狼母爱的天性,实在很残忍。 答案不唯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李商隐)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4)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5)《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

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参加活动。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关于阅读,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句。

(3)下表是对某年级阅读内容的调查,请你分析,给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文学名著

26

13%

武侠小说

30

15%

时文杂志

32

16%

卡通漫画

112

56%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②看了这一统计表,你对同学的阅读建议是:

 

查看答案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比喻的基本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一句属于借喻。

B.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升起处的红色天涯”属于拟人。

C.动词是陈述动作、情况、变化的词,“走、跑、跳”“喜欢、想念、佩服”“能够、可以、应该”都是动词。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对方来信叫“惠书”,称人赠予说 “惠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B.中国新文学奠基人的鲁迅先生十分关怀青年作家。

C.难道不能否认这部作品的教育意义吗?

D.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而写作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十分可爱,真讨人喜欢。

B.很不习惯那样的他,明明是个性很内敛的人,忽然就变得反复絮叨起来。

C.踏上久经诀别的故乡的土地,这位耄耋老人不禁泪水潸潸。

D.对于中国外交部的几位发言人来说,应对外媒咄咄逼人的提问几乎是每天都必须做的功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