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乔诺 ①继续...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乔诺

①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②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③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结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④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⑤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1.联系下文,说说第①段的画线句有哪些作用。

2.为什么“我”认为这个男人像泉水?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解释。

3.第③段用了一些叠词来描写牧羊人的房间和衣着,请你写出这些叠词,并分析其作用。

4.小明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这篇文章原本的题目叫《种植希望和幸福的人》。你更喜欢哪个题目?请说说理由。

 

1.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牧羊人植树的不易做铺垫/跟牧羊人打造出来的幸福家园作对比(意近即可) 2.①“我”在荒地上努力寻找水源,正巧遇到老人给了“我”水喝;②通过下面对老人的了解,他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改善荒地恶劣的环境现状,就像水一样滋润干涸的土地。 3.干干净净、热腾腾、结结实实,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一丝不苟的牧羊人形象,使文章富有音韵美。 4.答案示例一:我喜欢《植树的牧羊人》,这个题目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和他的工作,一个牧羊人却在植树,还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示例二:我喜欢《一个种植希望和幸福的人》,这个题目一目了然,很直白,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有道理、表达清楚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子意思进行分析。文章对环境的描写是在开头,所写的“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凸显出环境的恶劣,与后文生机勃勃的绿洲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比可以表现出作者在看到牧羊人和绿洲的惊喜之情,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牧羊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持种树,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这种问题,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该修辞手法的表述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把牧羊人比作泉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要写的对象是牧羊人,“泉眼”不仅含有表层含义,他给了正口渴且无处找泉眼的“我”水喝,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即展现了牧羊人在荒地植树给“我”心灵的滋润,结合上下文不难看出表达的情感是“我”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餐具洗得干干净净”“一锅热腾腾的汤”,是对牧羊人居住的环境的描写,通过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牧羊人屋内的整洁、干净与温暖,结合上下文中写牧羊人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句子,体现了牧羊人对生活的一丝不苟。字里行间表达出的是“我”牧羊人认真生活的态度的赞美。 4.本题考查对题目的分析。解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结构上的作用,比如设置悬念、设置线索等;修辞手法的赏析;显示文章内容的作用;点明文章主旨。《植树的牧羊人》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牧羊人”,交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植树”,题目充满矛盾性,作为题目,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一个种植希望和幸福的人》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拟写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充满希望,认真生活,而题目中的“希望”和“幸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可任选其一,围绕题目的作用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蒲松龄的《狼》,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加点字与成语中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目似          死不 B.野有麦场      三茅庐

C.场主积其中    卧尝胆 D.乃悟前狼假    梦以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文中的屠户性格是有变化的,他一开始_______,但在两狼“并驱如故”之后,屠户的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他_______的特点。文中的狼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用文中的字填空)

4.小明搜集了一些关于狼的成语,如“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豺狼虎豹”“狼吞虎咽”,发现这些成语从感情色彩上看,大多数都是____词。请再写出一个含有“狼”字的成语: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云阳:县名,今陕西省三原县。②宿别:与朋友相聚了一夜后分别。③离杯:饯别之酒。共传:互相举杯。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诗人自从与朋友别后,山川阻隔,数年不见,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不易。

B.三、四句写久别重逢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正说明了此次相见不易。

C.五、六句中的孤灯、寒雨、深竹、浮烟,给人宁静、安逸的感觉,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D.七、八两句描写再次离别前,两人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表现出两人对友谊的珍惜。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展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愉快的寒假即将到来,大家准备过一个有语文味的寒假。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准备每人出一份手抄小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寒假生活。请你仿照示例,为小报再设置三个栏目,并为三个栏目分别取个好听的名字。

示例:栏目一:心语心愿  内容:记录全家人的新春祝福

栏目二:              内容:         

栏目三:              内容:         

栏目四:              内容:         

(2)寒假是读课外书的好机会,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朝花夕拾》《西游记》除外)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念白求恩》中“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每一个人都很佩服白求恩,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猫》中“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作者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他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与悔恨之情。

C.《皇帝的新装》中“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天真”是形容词,这句话点出小孩子天真烂漫的特点,与周围成人的虚伪构成了对比。

D.《穿井得一人》中“有闻而传之者”和“求闻之如此”中的“闻”含义不一样,前一个可以解释为动词“听说”,后一个可以解释为名词“消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可是他不愿意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B.在无神论者的眼中,神话是怪诞不经的,但在原始人眼里这些都是自然可信的东西。

C.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是个骄阳似火的大晴天,你还带着雨伞出门,真是杞人忧天

D.小明是个诙谐幽默的人,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笑料和段子,能让我哄堂大笑起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