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

1.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2.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

3.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4.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①母亲;②母亲给作者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③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④母亲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⑤母亲说过的“好好儿活”那句话。 2.第①段: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第⑦段:表明“我”对母亲的话有了真正的理解,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要与妹妹一起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活得更加精彩。 3.①暗示时令,照应标题中的“秋天”;②暗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③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作铺垫。 4.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和对脾气暴躁的“我”的担忧,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和深深的爱。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此文叙述了作者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文章结尾写出了对母亲给作者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的怀念;病入膏肓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忘我地把爱全身心投入到不幸的儿子身上,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理解、体谅、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用尽苦心想办法调整、改善儿子的心情(外出看花儿);尽量避免可能对儿子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事情。这都是这篇文章中作者怀念的内容。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回答。第①段,写母亲要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用尽苦心想办法调整、改善儿子的心情,这里的“好好儿活”要从母亲的角度分析,是写母亲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第⑦段,“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是从作者的角度写的,上文写母亲的病已到了垂危的地步,但是她忍着,是儿子的残疾与不幸压倒了她自己的病痛与不幸。为了使儿子得到一点点欢乐与安慰,她愿意去做一切。可是,她要推着残疾的儿子去北海看菊花的心愿最终没来得及实现,昏迷前,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这时候的儿子终于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对母亲的话有了真正的理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要与妹妹一起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活得更加精彩。 3.本题考查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的作用。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是环境描写句还是人物描写句;其次结合句子的这一特点及内容分析句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由“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不难判断出属于环境描写。回答其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季节或天气情况,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等。写树叶飘落,暗示了时令——秋天,照应标题“秋天的怀念”;飘落的树叶犹如低落的心情,烘托出作者悲凉的心情;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不希望儿子因落叶而影响心情做铺垫。 4.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躲出去”“听”一系列动词,是对母亲的动作上的细节描写。回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悄悄地躲出去”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写母亲和对脾气暴躁的“我”的担忧,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和深深的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班上开展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了指导同学们用正确的方法读书,班里准备在11月23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方法大讨论的语文活动。假如你参与组织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方法的名人名言。

(2)下面一段话介绍了一种读书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读书方法的理解。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3)11月 22日下午,你去邀请学校阅览室的王老师参加这次语文活动,请你把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一文。

(2)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上文选段中人物对话极具个性,二人的语言各具特点,孙悟空的话是机智善变,罗刹女的话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___临人间     _____________     咄咄_____________逼人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诗句。

(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⑦《<论语>十二章》中子夏阐述求仁的途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目:假如你是一片雪花,在寒冬的清晨从天而降。你将经历或体验些什么?看到什么?又有怎样的思考?请你发挥想象,以“雪花游历记”为题或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字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姓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