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材料一:“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习近平在中国·爱尔兰经贸投资论坛上的讲话
材料二: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的内心的道德律。
——康德
材料三:腹有诗书气自华,随州市“新华杯·我和我的祖国”中小学诗词大会如期举行,诗歌的芬芳穿越历史的尘烟扑面而来。
请带着你和诗歌的情感,叙述一个你与诗歌的故事。
要求: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一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剧终,谢幕。主创团队全体走上舞台,观众席上的大灯亮起,眼前的(①)让台上所有演职人员都大吃一惊,转而热泪盈眶——三层看台、6000多个座位的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坐无虚席,观众全体起立,掌声雷动,对主创团队致以最(②)的赞誉。
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品的舞剧《长风啸》日前受邀赴俄演出。在遥远的千顶之城,受到了超乎想象的热捧,这部舞剧独具东方特色、礼赞生命和人性大爱。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文艺作品要肩负沟通交流重责,表达人类共同情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③)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创新探索。”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张鸣浩说。舞剧《长风啸》作为一台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旋律的舞台艺术作品,(④)着不同国藉的观众逐渐向真善美靠近,共同建构出美好家园。
材料二:“长风本是回荡在蜀山大峡谷中的一缕神奇的风,因捕获了女娲补天时散落的一颗五彩石,他化身为三分神七分人的少年。”舞台上,长风从半空中飘来,展开了这个波澜起伏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年后,长风发现受伤的嘉泰历经风霜,却依靠同类相助而存活了下来,他顿悟。历经了人世间的欲望、争斗、爱恨、生死,长风终于在一只受伤的壁虎身上领悟了人生真缔。最终,他献出自己生命的精髓,化为春风细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
这台舞剧的立意、构思和创作,源于一个民间故事:一枚钉子穿墙而过,数年后拆迁之时却发现墙壁内有一只壁虎被钉住了胸膛,困在逼仄黑暗的空间里年复一年。漫长岁月里,柔弱的同类永不停歇地衔取食物喂养它,矿日经年,爱的给予让这个弱小的生命坚韧、神奇地活了下来。除了主要角色以外,宣纸、铜钱、铳枪、花草等元素都进行了拟人化处理,万事万物皆有人之灵性。甚至壁虎嘉泰身上的伤洞,都极其震撼而触目惊心——一束强光穿越伤洞刺痛人眼,给观众带来极具冲击的视觉奇观。
材料三:“这个故事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了巨大的感动和敬畏。”《长风啸》排练历时半年,是四川省歌舞剧院近年来排练时间最长的舞剧。主创团队始终保持展现大爱主题的“初心”,坚持创作的“恒心”以及精益求精的“匠心”,提炼出故事要素重新编码,终于形成了这部“大爱之剧”。
《长风啸》以民间故事描摹出人类战胜自我、克制无休止的欲望,学会尊重自然、懂得敬畏生命,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历程。本剧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表达了中华民族善良友爱、和谐共存、生生不息、共创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和不懈追求。爱,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剧院内,无论是白发苍苍的华裔老人,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被《长风啸》深深地打动,引发共鸣。精彩生动的人物形象、震撼人心的舞台表演、互助互爱的真情实感,每分每秒都牵动着观众的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娲(wō) 旋律(lǖ) 承载(zǎi) 热泪盈眶(yíng)
B.嗔恨(chēn) 暴戾(liè) 熏染(rǎn) 波澜起伏(1án)
C.停歇(xiē) 滋润(zī) 精髓(suí) 不懈追求(xiè)
D.羁绊(bàn) 逼仄(zì) 衔取(xián) 天真烂漫(làn)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谢幕 国藉 坚韧 坐无虚席
B.铳枪 提炼 真缔 矿日经年
C.华裔 震撼 描蓦 精益求精
D.贪婪 编码 和谐 触目惊心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盛况②诚挚③构建④启发
B.①状况②诚恳③建造④启示
C.①情况②诚挚③建造④启发
D.①盛况②诚恳③构筑④启蒙
4.“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部舞剧在遥远的千顶之城,受到了独具东方特色、礼赞生命和人性大爱的超乎想象的热捧。
B.在遥远的千顶之城,这部独具东方特色的、礼赞生命和人性大爱的舞剧,受到了超乎想象的热捧。
C.在遥远的千顶之城,演出了这部独具东方特色的、礼赞生命和人性大爱的舞剧,受到了超乎想象的热捧。
D.在遥远的千顶之城,这部舞剧受到了超乎想象的热捧,是因为独具东方特色的、礼赞生命和人性大爱的原因。
5.结合材料内容,把下面的论述补充完整。
舞剧《长风啸》日前受邀赴俄演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____”(从“四个自信”的论述中选取一个恰当的回答)。
6.在“材料二”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后渐受人世酒色财气熏染
②拥有了人性的贪婪、欲望、嗔恨和暴戾
③长风在降世之初误伤壁虎嘉泰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7.阅读“材料三”,仿照划线句子,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
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恩来总理曾在浙江绍兴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赞颂了秋瑾女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男儿气概。(秋瑾《满江红》)
(2)89岁的时代楷模卢永根,是中科院院士,他入党70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生前裸捐了全部家产880多万。“布衣院士”卢永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榜样。(无题《李商隐》)
(3)“学习强国”中的影视剧《可爱的中国》感人至深,方志敏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用自己的生命印证了“________,__________”舍生取义的精神气节。(文天祥《过零丁洋》)
(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班式上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古语指出封建王朝开始顺乎潮流,任人为贤,民心归附,功业大成,天下太平,但未能摆脱盛极而衰的历史悲剧。(诸葛亮《出师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日:“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成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日:“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竞不顾,述深以为恨。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D.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B.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固求市之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D.羲之欣然写毕 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2)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4.下列关于内容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文中太尉选择王羲之为女婿,是因为他泰然自若,面对诱惑淡泊从容。
B.“会稽山阴之兰亭”中的“阴”是指山的北面。在古代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阳”。
C.“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中的“东厢”为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后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东厢房的等级高于西厢房。
D.王羲之认为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非常勤奋,就算后人都像他那样学习,书法水平也一定无法超越他。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芳心苦·杨柳回塘
[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牟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绿萍涨断”句,从侧面表现了回塘偏僻,环境清幽,传达出无人问津的寂寥和落寞的情绪。
B.这首词咏杨柳,以鸳鸯和莲花来陪衬。杨柳立岸,鸳鸯戏水,莲花散发芬芳,一幅杨柳水墨图。
C.“红衣脱尽”,是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是指莲心有苦味。将花比人,一语双关,道尽了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的苦楚。
D.“当年不肯嫁春风”,表明她具有一种不愿意和其它花一样争妍取怜的高洁、孤芳自赏的性格。
2.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学会欣赏
李建永
①生活里需要学会欣赏。
②我们欣赏大千世界,首先要从欣赏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开始;这当中,又首先要从欣赏朝夕相处、休戚与共、“一个锅里搅稠稀”的家人开始。
③记得女儿读小学二年级时,用“辛苦”一词造句。她写下:我们上学最辛苦。我问,为啥说上学最辛苦?女儿说,我早晨起床上学,爸爸还在睡觉;我晚上回家写作业,爸爸躺在床上随意看书。我觉得我比爸爸辛苦。我哈哈大笑说,说得好。
④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女儿写暑假见闻类作文,写到奶奶家的鸡栖息在院子里的果树上,老师一句批语:“只有你奶奶家的鸡才会上树”,女儿既委屈又沮丧。我耐心地对她说,爸爸认为你这篇作文真实生动,写得很棒;但是,由于老师的闻见所限,不熟悉农村的真实生活,也不知道古诗词中“鸡呜树巅”所在多有,比如汉代《鸡呜》诗即有“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三国时期阮籍的《咏怀》诗有“晨鸡呜高树,命驾起旋归”,西晋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云“虎啸深谷底,鸡呜高树巅”等等,所以老师的这句评点不足为训。女儿诧异地问,老师也有不知道的?我摸着她的小脑瓜说,知识是无穷尽的,莫嫌知事少,只欠读书多,你要好好读书。
⑤前几天,妻子拿着一幅饶宗颐先生的篆书,问我这几个字怎么念。我说,应该是“曾三颜四,禹寸陶分”吧。她问,啥意思?我说,前者讲“克己复礼”,后者说“爱惜光阴”。孔门弟子曾参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同为孔门弟子的颜回亦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为“曾三颜四”。《淮南子》记述:“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常话人日: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是为“禹寸陶分”。妻子感叹道,原来如此,短短八个字,包含这么多思想内容。
⑥其实,妻子原本是不喜欢提问的。也许是年轻时太爱面子,她当年对不知道的东西从来不问,即使我问她“这说的是啥”,她也会用“你说呢”反客为主,试图“蒙混过关”。那时,我经常借用朱子的话对她说,学如叩钟,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不叩则不鸣;心里有疑问,却疑而不问,疑问就永存心中,怎么可能释疑明道呢?就这样“婆婆妈妈”地说教着,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就月将,渐次影响,妻子知道我心下欣赏的是提问者,才慢慢启齿发问,才有了长足进步。
⑦“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也许一个欣赏的眼神,即可化作一种莫大的鼓舞。由于我对提问者特别欣赏,鼓励了妻子提问的积极性,乃至激发了探索其他技能的可能性。不认识的繁体字,她问;不知道的典故,她问;不了解的草木虫鱼等百科知识,她问;不理解的哲学命题,她问……遇到我所不知道或不能够确切解答的,我们就及时查阅,现场作答。多少年走过来,妻子与我“问答相长”,释疑解惑,共同进步。她已经从原来的临渊羡鱼者,变成后来的退而结网人。当初,她觉得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那是高山仰止,何等了得。而今,她自己就能写一手不错的文章。当初,她看着我和女儿一起练毛笔字,万般艳羡,只是怎么都不肯拿起笔来写下一撇一捺;而今,她天天提笔临帖写字,而且已经写得有模有样,把我和女儿甩在了后面。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都是和日常生活中家人的陪伴、赞赏和鼓励分不开的。
⑧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欣赏和鼓励。只要你适当地给予家人、亲戚、朋友和同事以赞许和肯定,他们就能从你的善意中获得鼓舞和力量。歌德说过,最真诚的慷慨是欣赏。千万不要忽略了欣赏的价值和意义,正确的欣赏可以给人以正能量甚至可以塑造人。
⑨能够正确地、从容地欣赏别人的人,必然是一个明智的人,自信的人,宽厚的人,有担当的人,谦逊的人,同时还是一个向上、向善、向美的人。不然的话,一个心胸褊狭、鼠肚鸡肠、喜欢搬弄是非、见不得人好的人,怎么可能颔首微笑、慷慨大方地去欣赏别人呢?
⑩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有睁开眼睛看到他人的“寸长”,欣赏他人的美善,才有可能补足自身的“尺短”,补齐自身的短板。一个人能够经常看到别人细微的长处,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长处,这是一种境界和能力。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06日20版)
1.文章第三段讲述女儿用“辛苦”造句的趣事,有什么作用?
2.请结合选文,说说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即使我问她“这说的是啥”,她也会用“你说呢”反客为主,试图“蒙混过关”。
3.请从文章构思的角度说说第⑦段不能和第⑥段调换顺序的原因。
4.联系上下文,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当初,她看着我和女儿一起练毛笔字,万般艳羡,只是怎么都不肯拿起笔来写下一撇一捺;而今,她天天提笔临帖写字,而且已经写得有模有样,把我和女儿甩在了后面。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