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完成小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

现代文阅读,完成小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里。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摘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⑨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挥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⑩“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⑾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⑿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⒀“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⒁“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⒂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⒃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⒄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⒅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

⒆空空又是一年。

⒇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21)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第⑥段加横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什么? 。

3.文中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结合文意说说它的妙处。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4.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5.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读文章之后受到的启示。

 

1.“我”儿时捅马蜂窝的经历。 2.头上蒙块布,拿竹竿捅马蜂窝。 3.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蜂窝被捅后马蜂愤怒的状态,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恐惧心理。(意思对即可) 4.说明了“我”从捅马蜂窝这件事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5.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只要你不去伤害他们,同样他们也不会伤害你。(表达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概括主要内容就是回答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通读文章可以明确,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我”,时间是“儿时”,主要事情是捅马蜂窝。把这些要素组合概括起来就是答案:“我”儿时捅马蜂窝的经历。 2.这道题考查理解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通读文章,找到指示代词所在段落,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去判断,答案一般在指示代词所在位置的前后语句中去筛选。从“‘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和“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即可判断出,“我”认为有趣的就是按照奶奶说的方法去捅马蜂窝。因此,“那”指代的就是:头上蒙块布,拿竹竿捅马蜂窝。 3.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马蜂比作“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蜂窝被捅后马蜂愤怒的状态;从“凶猛地朝我扑来”可以看出,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恐惧心理。 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可知,儿时是因为无知好奇才捅了马蜂窝,从“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可以看出,“我”被马蜂为保护家园而拼命的激情和勇气所感染,“我”从捅马蜂窝这件事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盼望再见到马蜂窝。第三年,当“我”终于看到看见窗檐下的马蜂窝后,“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 5.这道题考查阅读文章的感悟启示。回答时一定要联系文本,感点要明确,感受要真切,表述要精当。同时还要联系实际,联系自身,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通读文章,从“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可以感悟到: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只要你不去伤害他们,同样他们也不会伤害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③致:使。④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⑤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⑥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⑦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加点的词。

(1)一狼其中    __________   (2)狼亦矣   __________

(3)大狼声仰视  __________    (4)甚仓皇   __________

2.翻译两个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A.友人惭,下车引 B.,目似瞑,意暇甚

C.两狼并驱如故 D.禽兽变诈几何哉?

4.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 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母爱。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写两狼一明一暗“诱敌”。(乙)文开头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谋”的结果。

D.(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描写和议论。

5.同样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样,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秋词》刘禹锡)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的朋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7)《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A.“东临”两句既点明“观”的位置上,又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B.“水何”两句既有大海的动静相衬,又勾勒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四句虚写山岛与海水的景象,表现其不息的生命活力。

D.“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有许多故事深受孩子们喜爱,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大战红孩儿,偷吃人参果、真假美猴王等。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伊索是古希腊作家。

C.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等。

D.鲁迅的《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其中包括十篇回忆性散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D.他大概有十四、五岁的样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