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塑封新书得不偿失 周慧虹 ①不知从何时起,书店待售的图书...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塑封新书得不偿失

周慧虹

①不知从何时起,书店待售的图书大都被塑封包裹得严严实实,读者只能看书封,不能拆阅,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图书,真的有必要塑封吗?

②不可否认,塑封有利于保护图书。它使得图书无论是在运输还是售卖过程中,皆可免遭污损,保持良好品相。

③但塑封的存在,不啻于在读者与图书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一本书究竟合不合读者之意,起码要大致翻一翻才能约略知晓内容和文字风格,可因了塑封阻隔,翻阅愿望化为泡影,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读者购买的欲望。

④过去诸多商场货柜林立,顾客想要购买中意商品必须由售货员递送,促使许多书店早就实行了开架售书。读者无论买不买书,都可随意地走进书店,信手拈起一本或匆匆浏览,或细细品味,体现了书业中人的宽容大度,一度颇受读者好评。如今,超市、商场普遍都向顾客敞开怀抱,图书售卖却多出一层塑封,将自己封闭了起来。这种逆向变化,有点弄巧成拙。

⑤塑封也增加了图书成本。塑封一本书约需两毛多钱,看起来似乎不是多大的事儿,但在图书出版持续增长,图书利润率愈益下滑的今天,每本书若能节省这两毛钱,书业整体由此形成的绝对节约额亦还可观。

⑥图书是否采用塑封包装,还涉及环保问题。众所周知,塑料含有聚丙烯、聚乙烯等,是不可降解材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言而喻。图书大量使用塑封,既浪费资源,又危及环境。

⑦无论是从方便读者还是着眼环保考虑,塑封这一“标配”不要也罢。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除了在内容上务求经典,装帧、发行、销售等各个方面亦需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文化意味。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谈“塑封新书得不偿失 ”的。

2.文章第④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4.互联网时代,手机网络阅读、电子书阅读等读书形式日渐多元;“流动书屋”“网上借阅”文化惠民创举不断。请针对“图书封塑现象”,就如何吸引更多读者走进书店阅读、购书,向书店销售经理提些建议。(从图书装帧、图书销售等方面谈。)

 

1.(1)塑封的存在,在读者与图书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阻隔翻阅的愿望。 (2)塑封也增加了图书成本。 (3)图书采用塑封包装,还涉及环保问题。图书大量使用塑封,既浪费资源,又危及环境。 2.对比论证的手法,将过去诸多商场货柜林立阻隔顾客与如今的超市商场对顾客开放形成对比;将过去书店开架售书,读书随意翻书与如今图书封塑形成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封塑的存在打消读者购买图书欲望和现在的书店经营理念的逆向变化,论证了“塑封新书得不偿失 ”。 3.(1)首先,通过书店待售图书大都被封塑的现象说起,提出图书有无必要封塑的问题。 (2)接着,从封塑的利弊两个方面谈起, 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将过去诸多商场货柜林立阻隔顾客与如今的超市商场对顾客开放形成对比;将过去书店开架售书,读书随意翻书与如今图书封塑形成对比,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 (3)最后,再次从方便读者与着眼环保角度,强调不要封塑图书。并针对图书出版提出合理化建议。 4.建议一:图书不要封塑。 建议二:系列图书推出样书,供读者翻阅。 建议三:销售与借阅相结合。 建议四:营造良好地阅读环境,彰显人文关怀。 【解析】 1.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如可提取第3段“但塑封的存在,不啻于在读者与图书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第5段“塑封也增加了图书成本”,第6段的“图书是否采用塑封包装,还涉及环保问题”分析,即可整理出答案。 2.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过去诸多商场货柜林立……读者无论买不买书,都可随意地走进书店,信手拈起一本或匆匆浏览,或细细品味……如今……图书售卖却多出一层塑封,将自己封闭了起来”明显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语段的观点句,即“这种逆向变化,有点弄巧成拙”或“塑封新书得不偿失”。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 3.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如文章首先,提出图书有无必要封塑的问题。接着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最后,再次强调不要封塑图书并针对图书出版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4.题干要求针对“图书封塑现象”,就如何吸引更多读者走进书店阅读、购书,向书店销售经理提些建议。并给予提示,即从图书装帧、图书销售等方面谈。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不合理的现象,来给书店销售经理提建议。如可从图书不要封塑、推出样书供读者翻阅、销售与借阅相结合等角度写建议,这些建议都彰显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司马光《居安思危》)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2.解释加点的词。

(1)而后________          (2)于虑_______

(3)自古所希________      (4)傥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4.(1)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2)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过故人庄》诗颔联的写景是承首联的哪两个字展开的?这里写出了“故人庄”怎样的环境特点?

(2)两诗的尾联表达出诗人相同的志趣与愿望,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书法,是中华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新宁中学开展“墨香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书法欣赏。下面是三幅传统的书法作品,分别写出其作品形式(不是字体)。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__

(活动二)公益宣传。为了弘扬传统书法艺术,请你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下面两则书法公益广告。

从小写好中国字,____________

演绎书法神奇魅力,____________

(活动三)名家讲堂。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

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收入了鲁迅先生十篇散文,其中,侧重写人的典型篇目是_______,侧重议论的典型篇目是_______。(每空只填一篇文章名)。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段话出自《朝花夕拾》中《________》,表现了作者当时_______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________的主题。

(3)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他辛勤工作了八年之久,专门致力于研究一项工程:从黄瓜里提取阳光,然后将阳光密封在玻璃瓶里,遇到阴雨湿冷的夏天,就将阳光放出来,温暖空气。他说,他有信心,再过八年,就能以合理的价格把阳光卖给长官的花园了。

该选段内容是格列佛在飞岛国看到的现象,在此像这样荒唐的研究还有很多,请再列举出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19世纪末,微生物学家保罗·艾尔利希曾在实验中“遭遇”这个屏障。

②当时,艾尔利希将此现象解释为脑细胞没有吸收足够的染色剂。

③它其实是在血管和大脑之间的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管进入大脑的“屏障”。

④当时他正研究染色技术,目的是使微型生物结构能被研究者看见。

⑤血脑屏障到底是什么呢?

⑥当将染色剂苯胺注入生物体内的时候,这个生物的所有器官都会被染色,唯独脑细胞没有被染色。

A. ①④②⑥⑤③ B. ①③⑤④②⑥ C. ⑤③①④⑥② D. ⑤①④⑥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