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残荷不凋 徐光惠 ①今年初秋,一场疾病突然降临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残荷不凋

徐光惠

①今年初秋,一场疾病突然降临到我身上,毫无征兆,猝不及防。那天凌晨,我突感胸口闷痛,头晕脑胀。我挣扎着想从床上坐起来,谁知眼前天旋地转,我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老公马不停蹄带我前往医院,一番检查后,我被诊断为心肌缺血。

②按照医生的嘱咐,我连续吃了半月的药,虽然有所缓解,却一直未能痊愈,心情不免郁郁寡欢。

③为了舒缓心情,秋日午后,我独自来到城南的公园,穿过一片树林便是荷塘。凉风习习,远远望去,荷塘凄清沉寂,已没了盛夏荷花风姿绰约的繁盛和喧闹。

④我站在荷塘边眺望四周,清雅脱俗的荷花不见了踪影,荷叶已褪去翠绿的色彩,微微卷曲着泛黄的叶边,七零八落立在池塘里,一些枝头和破败的叶子轻轻泊在水面上,孤独而落寞,透着一丝颓败和苍凉,仿佛比我糟糕的心情还要凄惨。

⑤枯萎的不只是荷叶,还有它的茎、莲蓬,也恹恹地发黑低下了头,凋零成秋天里最单调的色彩。一阵风过,它骨瘦如柴的身子在风中飘零,摇摇欲坠,让人徒生悲伤。

⑥看着眼前寥落的情景,我想起了生机勃勃的夏日荷塘。那时候,如诗里所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莲蓬碧绿如洗,盛开的荷花娇艳欲滴,清香弥漫,人还没到跟前,就嗅到那沁人肺腑的清香。蜻蜓时而轻盈飞过,时而立于花尖上停歇,小鱼小虾们在水里跳来蹦去,荷塘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

⑦荷花盛开的日子,也是游人最多的日子。赏荷的人总是走了一批再来一批,拿着相机拍摄的,支着画板写生的,络绎不绝,甚是热闹。而如今,被所有人都冷落了的残荷,清冷地独立于池塘里,望断秋风独自黯然。人们似乎更喜欢欣赏大自然美丽繁华的盛景,没有人会去在意残荷衰草、落红败柳走向生命终结的落寞忧伤,谁能把这秋日里的残荷放在眼里,留在心上?

⑧秋风阵阵,吹散夏荷的灿烂芬芳,一天天凋零。如同流逝的岁月,悄然带走了我的青春,我已不再年轻,正慢慢衰老。冷冷的秋风中,残荷静默无言。我细细端详它们,竟看不到半点哀伤,虽然枯萎,却是那么孤傲勇敢,依旧执著地坚守,即便是最后仅存的一点枝叶匍匐在水面上,都保持着自我的姿态,不失特有的风骨余韵。

⑨残荷孑然而立,站在那里不悲不喜,残而不凋。它洗尽铅华,褪去了丰满鲜活的光泽,却显露出本真的气节傲骨,从容面对繁华过后的衰落。这是与生俱来的品质,任凭风雨摧毁了容颜,也夺不走它的铮铮傲骨。夏荷虽美艳,可哪有这残荷的韵味与神气?一池的残荷虽显得楚楚可怜,但它绝不乞求任何人的怜悯。

⑩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想起李商隐的诗,我不再伤感,反而觉得秋日的残荷独有一番韵致,远离尘世喧嚣和功名利禄,拥有坦荡从容的胸怀。它不仅为他人而活,更为自己而活。残荷的生命没有终结,正在孕育下一轮的重生与希望。

在与残荷对视的刹那,突然间,一种感动在心中弥漫,我不再颓废忧伤,分明感受到一股力量正在体内积蓄、升腾。

我愿做一朵残荷,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不论坦途还是逆境,荣华还是苦难,都能从容面对,哪怕凋零,也要站成生命最美的姿态。

(《博爱》2018年第11期)

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的心情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发生这种变化。

2.文中说“枯萎的不只是荷叶,还有它的茎、莲蓬,也恹恹地发黑低下了头,凋零成秋天里最单调的色彩”,题目是“残荷不凋”,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本文主要写秋日的荷塘,但⑥⑦两段写夏日荷塘,有何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中,作者对人生有了怎样的深刻感悟,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5.仔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说说它们在内容及写法上的异同。

(甲)残荷孑然而立,站在那里不悲不喜,残而不凋。它洗尽铅华,褪去了丰满鲜活的光泽,却显露出本真的气节傲骨,从容面对繁华过后的衰落。这是与生俱来的品质,任凭风雨摧毁了容颜,也夺不走它的铮铮傲骨。

(乙)有的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弗兰西斯·培根《论美》)

 

1.从郁郁寡欢(颓废忧伤)变为感动奋发。之前因为自己的疾病郁郁寡欢,看到秋日残荷,更添颓废悲伤之情。及至看到残荷残而不凋 ,显露出本真的气节傲骨时,为其所感动,不再悲伤,转而感受到一股力量在体内积蓄、升腾。 2.不矛盾。文中所说的凋零是指荷花本身在秋日凋残,荷叶枯萎,茎、莲蓬也发黑低垂。而“残荷不凋”是指残荷虽枯萎,但却显露出本真的气节傲骨,孕育下一轮的重生与希望。 3.写夏日荷塘是与秋日的荷塘作对比的。夏日荷花盛开时荷塘勃勃生机及赏荷时的热闹情景反衬秋日荷花凋残时荷塘的清冷。表现此时作者面对秋日荷塘时伤秋以及自伤的情绪。同时,又为下文写秋日残荷的气节傲骨作铺垫。 4.作者从残荷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因而也希望能像残荷一样,忘掉自身的病痛,拥有坦荡从容的胸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如残荷一样,执著坚守,在秋日的风中保持自我的姿态和固有的气节风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我们要尽力做到不悲伤、不乞怜,从容面对。 5.同:两段文字都表现的一种成熟的美。异:【甲】段文字是散文,以残荷为喻,借荷花残而不凋,显露出本真的气节傲骨来喻指人生应该在逆境中保持自身的品质。而【乙】段文字是议论文,用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来突出成熟的优雅行为之美,强调美德是最美的。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虽然有所缓解,却一直未能痊愈,心情不免郁郁寡欢”“孤独而落寞,透着一丝颓败和苍凉,仿佛比我糟糕的心情还要凄惨”可知,作者因为生病心情比较低落。来看荷花是为了缓解心情,但是看到一池残荷,更是受到影响,内心更是低落。故可概括:开始心情是郁郁寡欢(颓废忧伤)。2)结合“残荷孑然而立,站在那里不悲不喜,残而不凋”“在与残荷对视的刹那,突然间,一种感动在心中弥漫,我不再颓废忧伤,分明感受到一股力量正在体内积蓄、升腾”可知,作者在看到残荷依然不悲不喜的伫立在那里,展现了一种本真的气节傲骨,为之所感动,不再悲伤,转而感受到一股力量在体内积蓄、升腾。故可概括后来心情:变为感动奋发。 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枯萎的不只是荷叶,还有它的茎、莲蓬,也恹恹地发黑低下了头,凋零成秋天里最单调的色彩”这句话所描写的是荷花的外形,在生了病的作者眼里,荷花、荷叶、茎、莲蓬等等都因为季节的原因,流失了生命力。2)结合“我细细端详它们,竟看不到半点哀伤,虽然枯萎,却是那么孤傲勇敢,依旧执著地坚守,即便是最后仅存的一点枝叶匍匐在水面上,都保持着自我的姿态,不失特有的风骨余韵”可知,作者细细观察后发现,荷虽然因为季节而凋零了,但是其那种倔强、顽强的气质并没有失去,仍然有一种本真的傲骨在这,这是内在的精神。3)“残荷不凋”是指残荷外形虽枯萎,但却显露出本真的气节傲骨,孕育下一轮的重生与希望。故不矛盾。 3.本题考查情节作用。1)概括第六七段内容。结合“荷叶莲蓬碧绿如洗,盛开的荷花娇艳欲滴,清香弥漫,人还没到跟前,就嗅到那沁人肺腑的清香”“荷塘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可知,这两段生动的写出了夏日荷塘荷花盛开时的美丽,荷塘的勃勃生机及赏荷时的热闹情景。2)分析。结合题目“残荷不凋”可知本文主要写秋日凋零的荷塘和荷花,那么夏日的荷塘和荷花就是为秋日荷塘和荷花而服务的,结合“人们似乎更喜欢欣赏大自然美丽繁华的盛景,没有人会去在意残荷衰草、落红败柳走向生命终结的落寞忧伤,谁能把这秋日里的残荷放在眼里,留在心上?”可知,作者把夏日荷塘是与秋日的荷塘作对比,用夏日荷塘、荷花的美丽、生机来衬托秋日荷塘、荷花的残破、颓废。结合“虽然枯萎,却是那么孤傲勇敢,依旧执著地坚守,即便是最后仅存的一点枝叶匍匐在水面上,都保持着自我的姿态,不失特有的风骨余韵”可知为下文写秋日残荷的气节傲骨作铺垫。 4.本题考查主题和语言表达。1)感悟。结合“我愿做一朵残荷,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不论坦途还是逆境,荣华还是苦难,都能从容面对,哪怕凋零,也要站成生命最美的姿态”可知,作者此时身患疾病,内心痛苦,但是看到残荷的这份坚强、执着之后,情绪由低落到振奋,她感悟到了自己应该学习残荷的精神,怀有一颗坦荡面对疾病、面对困难的心。2)启示。残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失去了美丽的外形和人们欣赏的目光,但是它仍然保持着一份坚持,一份傲骨,启示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困境随时到来,处处都有,我们应该如同残荷一般,坦然、从容面对,用自己的努力展现自己最美的姿态,即是走向凋零,走向失败,也不再恐惧,因为斗争的过程已经是最美的姿态。 5.本题考查内容和写法。1)内容。甲文展现了残荷虽然凋零却不颓废的形象,它勇敢、从容面对自己的衰落,用自己本真的气节傲骨来应对困境。乙文写老人用自己的优雅的作风来面对逝去的青春,这份优雅让衰落的面容也显得更加动人。二者都写了衰老的生命用自己的气质、气节、傲骨来面对流逝的外貌的美的困境,展现一种成熟美。2)写法。甲文。这是一篇散文。“孑然而立”是描写,“从容面对繁华过后的衰落。这是与生俱来的品质,任凭风雨摧毁了容颜,也夺不走它的铮铮傲骨”是议论和抒情,以残荷为喻,借荷花残而不凋,显露出本真的气节傲骨来喻指人生应该在逆境中保持自身的品质。乙文。这是一篇议论文。“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是引用论证,“有的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运用对比论证,证明论点,强调美德是最美的。故二者写法上不同,甲文是散文文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借物抒情。乙文是议论文体,运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证明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周国平

①曾有个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这个回答基本概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

②人在世上是不能没有朋友的。不论天才,还是普通人,没有朋友都会感到孤单和不幸。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也都会有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朋友圈子。如果一个人活了一辈子连一个朋友都没有,那么,他很可能怪僻得离谱,使得人人只好敬而远之,或者坏得离谱,以至于人人侧目。

③不过,一个人又不可能有许多朋友。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是一种浅薄的自负。

④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根据我的经验,真正的好朋友也不像社交健儿那样频繁相聚。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在交往中,每人所能给予对方的东西,决不可能超出他自己所拥有的。他在对方身上能够看到些什么,大致也取决于他自己拥有些什么。高质量的友谊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拥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⑤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们身上都有一种直觉,当我们初次与人相识时,只要一开始谈话,就很快能够感觉到彼此是否相投。

⑥当两个人的心性非常接近时,或者非常远离时,我们的本能下判断最快,立刻会感到默契或抵牾。对于那些中间状态,我们也许要稍费斟酌。斟酌的快慢是和它们偏向某一端的程度成比例的。

⑦这就说明,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基本上是一件在他们开始交往之前就决定的事情,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并不是由愿望决定的,愿望也应该出自心性及其契合程度决定的。愿望也应该自心性的认同,超出于此,我们就有理由怀疑那是别有用心,多半有利益方面的动机。利益之交也无可厚非,但双方应该心里明白,最好还是摆到桌面上讲明白,千万不要顶着友谊的名义,凡是顶着友谊名义的利益之交,最后没有不破裂的,到头来还互相指责对方不够朋友,为友谊的脆弱大表义愤。其实,关友谊什么事呢,所谓友谊一开始就是假的,不过是利益的面具和工具罢了。今天的人们给了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感情投资,这就比较诚实了。我希望人们更诚实一步,在投资时把自己的利润指标也通知被投资方。

⑧当然,不能排除上一种情况:开始时友谊是真的,只是到了后来,面对利益的引诱,一方对另一方做了不义的事,导致友谊破裂。在今日的商业社会中,这种情况也是司空见惯的,我不想去分析那行不义的一方的人品究竟是本来如此,现在暴露了,还是现在才变坏的,因为这种分析过于复杂。

⑨我想说的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也是亲疏随缘,不要企图去挽救什么,更不要陷在已经不存在的昔日友谊中,感到愤愤不平,好像受了天大委屈。应该知道,一个人的人品是天性和环境的产物,这两者都不是你能够左右的,你只能把它们的产物作为既定事实接受下来。

⑩跳出个人的恩怨,做一个认识者,借自己的遭遇认识人生和社会,你就会获得平静的心情。

(《青年博览》2016年第5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喧嚣”在本文中是指什么。

3.“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拥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了本文,你肯定对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一定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请结合本文内容或你的实践经验谈谈你今后如何去结交朋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1)是以分兵屯田。

(2)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耕于南阳

(2)先帝不臣卑鄙

(3)仰于官

(4)其所言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4.说说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5.结合上面两段文字,具体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溪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②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1.“隐隐飞桥隔野烟”一句中“隔”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分析“隔”字有何妙处。

2.诗歌的后两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6)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怅惘之间犹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7)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古代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江海中学拟开展“阅读名著,体悟人生”主题活动,假如你是该校学生,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一:出版刊物

学校拟就本次活动出版专刊,请你为该专刊设计两个栏目。

(2)活动二:主题报告

学校就该次活动拟邀请南通籍著名作家黄蓓佳老师于1月28日来学校报告厅,就“名著阅读与人生修养”作一次主题讲座,请你以校学生会主席的身份电话邀请。请写出电话邀请的内容。

(3)活动三:阅读名著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还让我们体验到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社会责任。请结合《格列佛游记》中的某个具体情节,谈谈作者是怎样进行社会讽刺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