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瓯在听歌的时候,联想到古诗。于是以此对古诗文进行了整理,请你帮助他完成。
①还要多远才能进入你的心,还要多久才能和你接近。——《水星记》
联想: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李商隐
②我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蜗牛》
联想: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范仲淹
③向着风拥抱彩虹,勇敢的向前走。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你的答案》
联想: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三)》李白
④我曾将青春翻涌成她,也曾指尖弹出盛夏,心之所动且就随缘去吧。——《起风了》
联想:________,________。——《离思》五首元稹
⑤时针一直倒数着,我们剩下的快乐,此刻相拥的狂热,却永远都深刻。——《倒数》
联想: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论语》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以歌曲联想来整理古诗真是乐趣无穷,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⑥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公亭记(节选)
何文渊
(甲)刘宋康乐侯谢公灵运出刺温州,每政暇即游江心寺,寺之境界,宛在江中,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寺之侧旧有谢公亭,相传谢公来游必憩息于此,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矣。
……其亭十楹,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绘以兰蕙,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倚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集眼底,宁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谢公禀性旷达,酷好山水,宜其休休之暇尝游于此也。
……公之诗歌,高出六朝,虽不可同于召公,而遗泽及人远矣!不然,何得名于温郡之多欤?
正统二年丁巳(1437年)四月记
注:本文有删减,“……”表示文段内容省略。
(乙)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唐·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1.下列加点字解释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B.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桃花源记》)
C.不然,何得名于温郡之多欤?/何陋之有(《陋室铭》)
D.涂以丹粉,绘以兰蕙/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2.根据选文及所学,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谢公即谢灵运(温州人),是南北朝诗人,山水诗派的创始人,其山水诗意境唯美,诗中有画。
B.(乙)文中唐朝诗人李白不只游览过谢公亭,也曾游览过江心屿并写下“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的千古佳句。
C.温州澄鲜阁名称出自于谢灵运诗句,温州还有许多古迹与他有关,如“池上楼”
D.“诗之岛”江心屿不仅李白游览过,唐朝诗人杜甫和孟浩然也曾到此一游,留下了名句。
3.试赏析(乙)诗中“客散青天月”中“客散”的作用。
4.(乙)诗颇有意境美,从颈联和颔联中任选一句对(乙)诗进行文字描写并鉴赏。
5.用“/”断句。
周 回 杂 植 竹 木 怪 石中 置 图 书 笔 砚 极 为 幽 雅
6.翻译下列句子。
公之诗歌,高出六朝,虽不可同于召公,而遗泽及人远矣
7.同一地点,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游览会有不同的感觉。结合(甲)(乙)两文,试分析二者不同的心境,并简要分析产生此种心境的原因。
读下列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在江心屿的阁楼上等你
盼望着,你的归来
我在雁荡的雄奇里
忘记了,你的名字
风____(tuì)去了,岁月的痕迹
瓯越的山水里,孕育了温州人的节气
漫步古____(láng)只为和你再相遇
楠溪江水如我对你的思念,从未远去
在这里,山灵水秀,人才____(beì)出
在这里,温州精神,____(yuān)远流长。
在这里,历史沧桑悠悠,温州有礼。
请以“嗨,你暖到我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夜张飞
张良
因为父母是老来得子,所以我有点先天不足,小时候身体不好,各种体育项目无一精通,智力也让人着急。再加上生日不凑巧,一直是全班年龄最小的,总之各种雪上加霜。功课大部分是不及格的,往往要补考才能勉强过关。
好在父母都是宽容仁厚的人,每次我恬不知耻地拿着挂满红灯的成绩报告单让家长签名,我妈总是先长叹一口气,再签字,然后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用一种无比悲悯的眼神望着我。一开始当然很受挫,但后来经常这样,我也渐渐习以为常了。相比之下,我爸要有趣一点,他总是很不以为然,随手就在成绩单上签名,有时会安慰我几句:“你爹小学都没毕业,后来自学,不是也成了一个人物吗?没事儿,古人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小时候受些挫折是好事。”我父亲是京剧导演,所以他经常说些旧话古文。“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这句话,那时我哪里听得懂,但这么多年却一直记得。
有这样的父母,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当然是超级幸运的。这种完全无所谓、随波逐流的生活,给了我很多作为旁观者观察这个世界的机会。
别人都在认真读书,我上课下课都在画画。课本上画得到处都是,家里的墙上,我能够得到的地方都是我画的《三国演义》里的各种战争场景——厨房里“火烧赤壁”、浴室里“水淹七军”,都是人山人海的大场面。枕头边靠墙,我临睡前还常常用铅笔头画些小场面,比如“空城计”之类,过几天用橡皮擦掉再画,反复几次,墙头便烟熏火燎一般的。这些“胡作非为”我爹妈非但不管,还颇为欣赏。我爹会带一些京剧团的同事回家开会,几个老头经常聚在我的画前仔细分辨我画的是哪一出。这些从小学戏的人,对三国里的桥段都是倒背如流,所以难不住他们,大家往往都能猜对,嘻嘻哈哈倒成为我家的一出娱乐节目。我妈看我爱画,每逢请客吃饭就会拿个冬瓜,给我一把小刀,让我在瓜皮上雕花,然后蒸熟了作为容器,盛些汤羹,名曰“冬瓜盅”。反正无论我雕什么,宾客都会夸我,这些事情慢慢培养出我人生里唯一值得骄傲的资本——画画。
十二岁小学毕业,我突然得到一个机会,校长推荐我跨区去考一所美术学校,那是当时上海唯一一所美术专业教育的初中。可校长把报名表给我的时候,话锋一转:“这所学校的文化课最低分数线是240分,也就是三门功课平均每门80分。我知道你画画好,但是你每门功课达到60分都难吧?试试看吧,神笔马良!”
我回家的时候,一路上百爪挠心。我真想进美校成为专业学画的学生啊,突然觉得人生之路在我眼前“嘭”地一下就铺开了。但困难也摆在这儿,我糟糕的学习成绩就像残了的腿,根本就走不了路。回家和父母说了学校推荐我考美术学校的事,刚开始,父亲因为我没有子承父业去学戏有些失落,但很快就喜笑颜开。毕竟画画也是搞艺术,如果考得上,这艺术之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他们原来大约只是觉得我会和邻居二哥一样,在菜场里卖猪肉,以我的能力,这也算是体面的归宿了。看着他们俩开心的样子,我更是忧心忡忡起来。
果然,模拟考总分190分。拿着试卷回家,我再也乐观不起来,几乎是崩溃了。晚饭后,我把卷子掏出来放在他们面前,还没说话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掉下来。我妈知道分数线为240分,又是摇头又是叹气。我爹沉默了许久,轻声缓语地问我还有多久正式会考。这一问,我彻底绷不住了,号啕大哭起来:“也就两三个星期,来不及了,不可能考进美术学校了。我已经尽力了,你们不要怪我!”总之,我那天晚上是哭着睡着的,这事儿对我这个从小散漫、不知痛痒的孩子来说,算是前所未有的重击。
第二天早上,我在睡眼惺忪中突然看见,正对我床头的那堵画满了骑马打仗的小兵的墙上,贴了一幅很大的毛笔字,是那种挂历的大纸,翻过来,父亲遒劲且别具一格的书法洋洋洒洒。我瞪大眼睛,一下子就清醒了,翻身起来断断续续地读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两个故事我都知道,也许是语言的魅力吧,这几个字连起来抑扬顿挫地读,居然有号角连天、军马催动的壮阔之感。读一遍,再读一遍,之前我背书从来没那么快,可这段话只读了两遍,至今我竟一直记得。
一个小孩子热血沸腾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后来我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学习,短短几周时间就弥补了之前几年的落拓失败,最终过了分数线,如愿考进美校。后来我继续读美院,一学就是十多年,算是扎扎实实地和美术结了缘。
直到今天,我还常常回忆起那个早晨父亲给我的那份厚礼。这可以算是一夜长大吧,我从一个糊涂小孩变成怀有某种英雄主义理想的预备役男子汉。我后来甚至有种错觉,这满脸的络腮胡子也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从路人张三变成勇猛张飞,单枪匹马就敢玩命,毫无胜算也敢冲锋。
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万般自有天命,管他呢,男人独行于世,有这份人生快意,便值了吧。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填空。
(1)父母____→培养出“我”骄傲的资本——擅长画画→父亲关键时刻写对联激励我→(2)____→“我”如愿考入美术学校
2.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品析下面句子。
(1)枕头边靠墙,我临睡前还常常用铅笔头画些小场面,比如“空城计”之类,过几天用橡皮擦掉再画,反复几次,墙头便烟熏火燎一般的。(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读一遍,再读一遍,之前我背书从来没那么快,可这段话只读了两遍,至今我竟一直记得。(加点字写出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3.通读全文,如何理解文末“男人独行于这世上,有这份人生快意,便值了吧。”这句话所包含的作者情感。
4.文章以“一夜张飞”为题有何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这个社会在严惩不读书的人
①每当有人劝你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的时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为了不忤逆家长做出口是心非的应允。你心里是不是也在想: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大学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说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恢弘愿景了;在这个万众创业人人有机会改变自身阶层的时代中,大学生大多会把脑子读坏,连交际能力都堪忧,能有啥出息……
②总之,在你的脑子里已经将读书无用奉为圭臬,将赚钱至上视为信条。甚至在网络上流传着各式各样的读书无用论段子,例如,XX初中辍学,然而他的小伙伴却最终考入了名牌大学,十年后,身为部门经理的XX,已经开始考虑到底要不要录用他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伴……
③千万不要拿这样个别的例子去忽悠那些还心智未开的年轻人。因为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
④记得朋友圈曾疯狂流传过这样一个帖子:两排名单,第一排列的有傅以渐、王式丹、毕沅等9人,第二排列的也是9人,分别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等9人。估计大部分朋友圈的人都不认识第一排,而熟知第二排上的人。帖子最后揭晓的答案是: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地秀才。因此结论是“读书无用论”。
⑤这可是严重的偷换概念!第一排人你不认识,但不代表人家当时在社会上不知名,生活的不好;第二排人大家现在都知道,但在他们生活的那个社会,却并不招人待见的。
⑥更重要的是,比例!成为蒲松龄、金圣叹这样的人,能有几个?还有,如果我列举既学习好,在他们当时社会生活安逸,也广为后世所知的人,会更多!
⑦同样,没有上个大学而自主创业获得成功、赚取了大钱的人,在当下中国确实大有人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或许就有我们的亲戚和朋友。但是,中国没有上个大学的至少超过十亿人吧,他们中有成为富豪、老板及在其他方面成功的,不是很正常吗,但是他们的成功比例是多少呢?
⑧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人,人们一样不认为上大学是必须的一条路。那时候有没有学士学位对收入的影响非常低,25-32岁大学毕业的薪资对比高中毕业的薪资,平均年收入也就多了9千美金的样子;五十年后的今天,两个群体收入差别翻了一翻,更关键的是岗位占比数,靠高中文凭能找到工作岗位占比从之前的72%降到了38%,收入低,岗位少,生活直接崩盘。
⑨出身于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田北辰在体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⑩这句话说得真狠。
1.从论证方式来看,本文是一首____文,作者主要的写作意图一是____,二是____。
2.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虽然第③段放在现在的位置上似乎也说得通,但放在____两段之间会更恰当,因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