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碎 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碎  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温暖地融入——_________——_________——温暖地召唤

2.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选文第⑤段内容,请概括出老师让“我”敬服的优点,并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5.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6.结合选文,试从内容、结构、主题三个方面分析题目“碎暖”的妙处。

 

1.A.温暖地鼓励 B.温暖地提醒 C.温暖地期望D.温暖地表白 2.“撞开”用力碰开,突出力量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纸条上的字句带给我的震撼。 3.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心理,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 4.宽容:容忍我上课扔纸条、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有教育智慧:①没有当面批评我,保护了我的自尊。②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融入同学之中。(“有教育智慧”的依据任选其一) 5.不好,画线句描绘出了“我”坐在书间回忆往事的情景,照应选文开头,引出下文。 6.内容上:选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结构上:“暖”是线索,贯穿全文。主题上:揭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分析这几段的内容可知第二段写的是“温暖的鼓励”,第三段写的是“温暖的提醒”,第六段写的是“温暖的期望”,第七段写的是“温暖的表白”。 2.本题考查品析关键词语的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撞开”是用力碰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纸条上的字句带给我的震撼之大。 3.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分析画线句可知,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为了不让我尴尬,偷偷递纸条来提醒我,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 4.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时应做到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老师发现“我”扔纸条后,没有当面批评我,而是利用这个恰当的时机融入同学之中,由此可知老师是一个教育智慧、保护学生自尊心的人,他的这些品质让“我”敬佩。 5.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思考。画线句描绘的是“我”坐在书间回忆往事的情景,与开头“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相照应,引出下文对幼儿园时妈妈对“我”的期望的回忆。 6.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标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概括全文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充当文章线索;指出文章主要人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分析文章内容可知,文章所记叙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与题目“碎暖”中的“碎”相对应。文章以“暖”为线索,贯穿全文。“碎暖”揭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小题。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1)(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            ;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斯人_____________           (2) 予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3)由此不___________         (4)呼纸书曰:______________

2.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凡 邸  吏 之 报 时 政 者 皆 不 以 告。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中杨万里和范仲淹性格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角度就是态度

①俗话说:刀要石磨,人要事磨。刀不磨不快,人不磨不精明练达,显不出才智、聪明、毅力、品德。

②亚圣孟子早就看出“磨”的重要。他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圣人见到的,一般百姓也见到了,只是表达词语不同而已。

③人们常常觉得,青年人本来是有棱角的,在社会上磨来磨去,后来磨圆了,失去了原有的锋锐。若果如此,就失去磨的意义了。

④把刀刃对准磨刀石,与石面成为直角,这把刀就愈磨愈钝。人接受事的磨炼,要注意采取合适的角度。让我们把角度裁成态度吧,谁的态度积极,社会经验就对谁发生积极的作用;谁永远保持生命的热情,社会经验就是谁的燃料;谁始终为他的理想奋斗,社会经验就会提供给谁更有效的方法。那么,磨来磨去,仍是一把快刀。

⑤为生活所驭,还是驾驭生活,这是强者与弱者的区别之一。

1.谈谈下句的含意,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刀要石磨,人要事磨。

2.本文运用了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证明中心观点,你能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吗?请概述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水浒传》中 “宋江菊花会二杀李逵”片段,完成小题。

再说宋江自盟誓之后,一向不曾下山,不觉炎威已过,又早秋凉,重阳节近。宋江便叫宋清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但有下山的兄弟们,不论远近,都要招回寨来赴筵。至日,肉山酒海,先行给散马步水三军一应小头目人等,各令自去打团儿吃酒。且说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马麟品箫,乐和唱曲,燕青弹筝,各取其乐。不觉日暮,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著酒兴作《满江红》一词。

写毕,令乐和单唱这首词,道是: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教添白发,须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 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喜。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          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说了,便随著小校去监房里睡。

宋江在“菊花会”上,作了《满江红》一词,当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    便杏眼圆睁,大叫道“招安,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横线上那个人应填哪个人?    请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        他的性格是             (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黄州,物华人杰,钟灵毓秀,一座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多彩的文化传统、名人辈出、文脉悠长的城市。假如你是一位业余导游,现在去接待一批游客,相信你一定会做得非常出色。

(1)在欢迎仪式上,请你致一段简洁得体的欢迎辞。

(2)仿照示例,把你最钦佩的一位黄冈名人介绍给游客。要求既能概括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示例:他是“新闻全才”,秉笔直书,抨击丑恶。他用他的鲜血浇灌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之花,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邵飘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