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摇晃的世界
①我和三岁的儿子一起走在田间。这初春的太阳,照在哪里都有些毛茸茸的。
②“这是什么?”他问。“南瓜.”我答。“哈哈,”他笑起来,“南瓜,它是很难的瓜。”“这是什么?”“芥菜。”“芥菜,哈哈,”他又笑,“借来的菜。”回到家里,桌子上放了一筐猕猴桃,他指着里头的毛果子:“猕猴桃,这是迷路的猴子的桃。”
③我看他又笑又跳地,把南瓜、芥菜和猕猴桃的这个世界摇来晃去,几乎颠翻,一时也恍惚了。在那么一阵,这个世界的坚固和稳当从我的感官里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那么一点混沌和迷濛,似曾相识地。我好像也微微地摇晃起来。
④那还是在什么时候哪,铁锅子里的汤咕嘟响着。妈妈抓一把粉丝,丢进汤里。我站在灶台边的方凳子上,不错眼地瞧着白色的粉丝簌簌而下,项刻软软地跌在水里,多么奇妙。更奇妙是粉丝汤端出来了,外祖父一边夹起粉丝,一边说道:“瞧,这粉丝有‘鼻头’。”在我听来,这是多么难解的一个世界。我忍不住问,粉丝的鼻头在哪儿?外祖父用筷子挑起一根透明的粉丝,指着上面凸起的一小团白色,可不是像它的鼻头么!这普通的食物在我眼里立时变得特殊起来。它的鼻头,是不是闻得见汤里的气味?既然有了鼻头,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粉丝了,它会介意被我们一口一口吞下肚去吗?吃粉丝的时候,我会小心地避开它的“鼻头”,好像那样至少表达了一点儿抱歉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没有人告诉我,我却猛地醒悟了,外祖父所说的“鼻头”,其实是“别头”,是越方言中对于一切纠结成团之物的指称,与我想象中的鼻头,实在相去甚远 。一霎时,我从微微的迷醉中苏醒过来。摇晃的世界立定了。
⑤现在,我们喝着开水。儿子说:“开水,是打开的水。”厨房里摆着新鲜的蔬莱,他说:“蔬菜,是看书的菜。”他指着薯片:“这是老鼠数过的片。”我的世界再一次经受着摇晃。
⑥我们一起读图画书。翻开封面,他说:“瞧,封面,这是有风的面。”一边说着,一边扇动硬装的封面。有风从我们脸上拂过去。故事里有“稻草人”。他从床上站起来,努力用头倒撑着身子,翘起一只脚来,说:“倒——草人。”马路上,一辆大巴开过去,他数道:“大巴(八)车,大九车,大十车。”
⑦我跟着他,学习重新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歪着头看,侧着身看,倒过来看,从手指头缝里往外看。我们经过一棵大树,他指着自己的脚、身体、头发,说:“这是我的根、茎、叶。”我们去湖边看小鱼,鱼少得很。他点着头,说:“今天一定是少鱼日。”我们一起念儿歌:“谁会飞?/鸟会飞。”他说:“不。毛巾会飞。猫会飞。狗会飞。人会飞。我会飞。”我们谈做梦。我说,昨天晚上我没有做梦。他说:“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
⑧哈,他怎么想的。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比起什么梦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
⑨有一天,朋友带给他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拆开漂亮的包装盒。盒子里卧着一个漂亮的杯子。
⑩我把杯子擎起来:“看,好漂亮的杯子!”他却兴奋地探手到盒子里,捧出那里用来垫衬杯体的一大团揉得皱皱的细碎纸条——我都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礼物盒里有了这样的碎纸团?“看,好漂亮的稻子!”他把“稻子”扬起来,看着它们落到地板上,再检,再扬,高兴得咯咯笑:“我喜欢这个礼物。”我扬一扬手里的杯子,试图让他至少把“礼物”看完整些。不,他只忙着扬他的“稻子”,在客厅里跃跳、欢笑。我握着杯子,有些落寞地站在边上。
⑾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一个杯子的价值看得比一团碎纸更重要了呢?
⑿大约就是从我们的世界停止那种令人神迷的摇晃感开始吧?
(选自2019年4月18日《文汇报》,作者赵霞,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面哪一项的理解有误( )
A.儿子根据发音理解名称,这一有趣的细节,引发我类似的童年回忆。
B.儿子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与成人的固定思维不同,这让我学习到重新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
C.拆开礼物后,儿子却不喜爱杯子,这引发我对成人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观的反思。
D.对比是全文重要的写法。我与儿子代表了儿童与成人两种世界,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2.请赏析“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比起什么梦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这句话。
3.文章第四节中写了“我”童年的回忆,有什么用意?
4.读下面的诗歌,谈一谈诗中“幼女”与文中“儿子”的形象有何异同之处。
幼女词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5.你怎么理解题目“摇晃的世界”?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当昆曲遇上现代舞
——跨界版《牡丹亭》惊艳荷兰
当昆曲遇上现代舞,会碰拴出怎样的火花?日前,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与荷兰G. B舞团共同演绎的跨界版《牡丹亭·游园惊梦》在荷兰海牙惊艳亮相。
此次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演出的是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软糯的水磨声腔,曼妙悠扬的音乐,配合清新脱俗的舞蹈以及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即使不看舞台两侧的中英文双语字幕,现场观众也能深切感受到昆曲的细腻和雅致。
这次跨界合作是舞台演员、音乐、和布景的中西融合。为了让当地观众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剧情,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与荷兰G. B舞团首度合作,跨界演绎了《牡丹亭》经典片段《游园惊梦》。男女主人公轻歌曼舞,含蓄典雅,与此同时,一对男女舞蹈演员用极富张力的肢体语言展现了杜丽娘对爱的渴望。而大提琴的加入增加了旋律的维度,使配乐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投影的运用,与传统的舞台布景相结合。
“它是实验性的,让东方与西方皆能欣赏其中之味。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游园惊梦》中最为灵魂纯粹的东西,而且还能感受到西方现代舞蹈的魅力。”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表示,“这是为了突破固有的创作藩篱,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是一次东西方审美的碰撞。”这次合作通过中西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嫁接催生了新的艺术之花,寻求到东西方审美更多的结合。
这次跨界合作是东西文化的又一次成功的交流融合。荷兰G. B舞团负责人、华裔编导许村松认为,昆曲是东方审美的标杆之一,它的表达是含蓄古典的,可以始终而一地牵扯着你的情绪,但“不放”。而现代舞是外放的,它的介入将昆曲内在的、想要表达的但又没完全表现的东西,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出来。这两种表现形态在舞台上对比鲜明,同时又相辅相成。此次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合作使他重新找到自己艺术灵感的根,希望之后这灵感之根可以开枝散叶、开出繁花。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1.请谈一谈“跨界”一词在本文中的内涵。
2.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以文章最后一段为例,简单谈一谈。
3.生活中有很多“跨界”的事例,请列举一例。然后谈一谈你对它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魏有隐士曰侯嬴,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①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②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酒酣,公子起。为寿③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日:“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减)
(注)①摄:整饬,整理。②俾倪:斜目侧视。③为寿:向尊长敬酒,祝健康长寿。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B.公子颜色愈和 至于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C.酒酣,公子起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
D.过客以观公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2)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3.侯生为什么要去拜访朱亥?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用自己的话谈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幕,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雪花
1.词句“箬笠但闻冰散响”中,“但”字有何妙处?请简要谈一谈。
2.请谈一谈下片中“欢笑有儿童”的表达效果。
3.读诗歌《江雪》,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中的渔翁形象有何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其宣传海报也引发人们的热烈探讨。下图是以一幅故宫破损古画为背景的海报细节图,其卓越的设计让人惊叹。
材料二:圆明园文物修复室中,修复师把所有的瓷器碎片按照形状、图案进行分类。一片片地比对,一点点地复原。往往拼出两三片相邻的瓷器碎片,需要好几天的时间。修复文物完成拼接补配之后,修复师还要完成打磨、调色、绘纹饰、上釉等步骤,再形成文物修复档案,经过专家评审等步骤最终将破碎的文物修复完好。
材料三:高级人才的短缺和新生人才的断档主要是因为成才期较长,收入相对较少,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但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文博专业渐渐热门,选择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谈一谈“海报一”设计的巧妙之处。
(2)综合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容,谈一谈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文物修复手艺的原因。
名著阅读。
(1)以下是关于艾青诗歌的相关信息,其中错误的选项为( )
A.艾青发表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该诗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这一时期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诗歌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
C.1978年以后是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诗人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活泼,诗意变得更警策。
D.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的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2)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相应问题。
第三日,晁盖又体己备个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动A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未知如何。众人饮酒之时,只见A起身对众头领说道:“……自从跟着晁头领到山,逐日宴乐,一向不曾还乡看视老母。蓟州老母在彼,亦恐我真人本师悬望,欲待回乡省视一遭。暂别众头领三五个月,再回来相见,免致老母挂念悬望。”……众头领席散,却待上山,只见B就关下放声大哭起来。宋江连忙问道:“兄弟,你如何烦恼?”
①请写出选段中A、B的姓名。
A B
②B为什么哭,他想要干什么?
③后来,宋江同意了B的请求,但是对他提出了一些要求。宋江提出了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