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远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

惊讶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交流

羞愧

考试

挥汗如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B.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 “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C.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D.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4.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①“一个人的麦田”的含义:

②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1.①欣慰②割麦③歉意④恣意挥毫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麦收”比作高考。父亲用埋首割麦的激情来为我的高考助威,给我鼓励,“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父亲深沉的与别样的期待,同时也获得深刻启示。 3.B 4.①一个人的麦田:在文中既借父亲一个人挥汗如雨收获麦子的麦田,又指我一个人赶赴的收获人生的高考。 ②陪读现象之我见:能理解天下父母对孩子的不尽关爱。陪读在某种程度上能让孩子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关怀与鼓励;但我更欣赏文中的“我”与“父亲”’父亲选择了另一种陪伴与鼓励的方式,那就是我“身教”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都应在自己的战场中奋力挥洒,全力以赴,颗粒归仓,不负彼此的期望。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概括能力。首先通读全文,根据题目中已给出的提示,划分结构层次,梳理情节;而情感变化是随情节推进而变化的。根据题目中已给出的提示,对应原文内容,找到能体现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即可。先找到提示中给出的“回家”“惊讶”,在第②③自然段,找到表现父亲的心理的句子“父亲很欣慰”;找到提示中给出的“力不从心”“游刃有余”,在第③自然段,找到表现情节的句子“过去割麦”;找到提示中给出的“交流”“羞愧”,在第⑤⑥⑦自然段,找到表现父亲的心理的句子“对我的歉意”;找到提示中给出的“考试”“挥汗如雨”,在第⑨自然段,找到写“我”的表现的句子“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最后根据示例,从这些关键句子中提炼出关键的词语即可。 2.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 解答这种问题,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次结合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本句中,把“麦收”比作“高考”和“特殊陪考”,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依据比喻修辞的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进行答题。将“麦收”比作父亲的高考,表现了父亲埋首割麦的激情,比作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写出了父亲用埋首割麦的激情来为“我”的高考助威,给“我”鼓励,“我”的感悟也恰恰说明了“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父亲这种深沉的与别样的期待。 3.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B项,“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是错误的,应该是:父子各自在自己的考场作战,相互用精神鼓励,取得胜利。故选B。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谈看法的能力。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从不同角度阐释看法。“链接材料”阐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父母竭尽所能、全心照顾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这一事实。文本中的父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麦收,告诉孩子要在自己的“麦田”里收获自己的“麦子”。显然,出题者是倾向于文本中的父亲的做法,结合文章主题“不需要陪读,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需要的是自立”,从父母、自己或社会的角度、层面看问题,谈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①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④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⑤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出边陲壮阔雄奇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怀着对有关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等很多问题进行探寻的愿望,斯诺踏上了寻求令人满意的答案之路。

B.同中国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红军战士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红军从整体来说那么无敌,深深地吸引了斯诺。

C.斯诺除了带着一封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没有其他让自己感到放心的东西,但他还是愿意前去探明事情真相,哪怕牺牲生命。

D.斯诺是从南京出发开始这次采访活动的,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计划从那里向北走,进人位于大西北中心的最终目的地。

(2)填空题

①《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花了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②《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给我喝水,我渴!(这个句子是祈使句)

B.狂风暴雨  仔细观察  白云飘飘 (句子结构依次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C.金庸几十年来在海内外收获好评车载斗量。(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金庸收获好评”)

D.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钢铁厂参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芳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久久不能平静”缺少主语)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十米跳台跳水冠军吕伟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B.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C.《苏州园林》的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是现代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创作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广为大众喜爱。

D.《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中的“书”是一种古代文体,也称作“书札、尺牍、尺翰”。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项是(   )

A. “五一”表彰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济济一堂,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B.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未雨绸缪,积极拥抱变革。

C. 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D. 我校新组建的篮球队,在全市中学生球赛上获得第三名,成绩差强人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