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荀况论兵 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王曰:“请问兵要。”...

    荀况论兵

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荀卿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

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一》

(注释)①羿:神话传说中曾开弓射九日的人。②造父: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为周穆王驾车出游,得知叛乱消息,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周穆王得以迅速返回,平定了叛乱。③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他们都发动了推翻前朝的革命。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1)士民不亲         )(2)造父不能致远(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B.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C.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D.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

4.选文采用对话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选文认为用兵作战的要旨在于             。(用自己的话作答)

5.荀况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用了什么方法?

 

1.(1)归附 (2)用来 2.C 3.曾经同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辩论用兵之道。 4.使百姓依附 5.荀况引用典故,形象类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士人与百姓不亲近归附国君。附:归附。 (2)造父也无法将马车赶往远方。以:用来。 2.做此类题时,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断句方法:读通文段,弄懂大意。断句总则: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再根据句子成分进行停顿划分。句意为:凡是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百姓。故正确的断句为: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故选C。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意为:曾经同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辩论用兵之道。尝:曾经,于:在。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叙述思路,结合关键语句概述回答。根据文中的“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可知,用兵作战的要旨在于使百姓归附。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文中“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荀况先借古人之言提出观点“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接着用后羿射日和造父驾车形相类比,然后说明如果百姓不归附,商汤和周武王也无法胜利,最后得出结论“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蛾,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2.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在金圣叹点评《水浒》中有这样一段话“两位豪杰,两口宝刀,接连而来,对插而起。奇险极矣,即欲不谓之非常,而英英之色,千人万人,莫不共见,其又筹得而不谓之非常乎?又一个买刀,一个卖刀,分镳各骋,互不相犯,固也……今两刀相连,一字不犯,乃至譬如动泰西华,各自称奇”。这段话中,评点了两位豪杰,他们的经历中都有与宝刀有关的情节,但是最后也都落草梁山。其中买刀的是________卖刀的是____

两位英雄在性格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写诗,既有时代的印记,又有不同的风格。就你对艾青和泰戈尔诗作的了解,请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______

①初升的太阳\ 照在我们的头上\ 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的\ 不曾抬起过的头上。

②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③我们呼吸着泥土与草混合着的香味\ 却也呼吸着来自远方的烟火的气息 \我们蛰伏在战壕里\ 沉默而严肃地期待着一个命令

④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汉字和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加强汉字和书法学习,更好地传承与普及汉字和书法文化。现在,筑阳中学准备举办“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拟写标语)班级拟开展宣传语征集活动,请仿照上半句,并根据下列划线句的内容将下半句补充完整。

汉字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书法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抑,或平正或险绝。汉隶的笔画如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舒展的神姿,行草的线条像飞天舞动的飘带,楷书的结构如君子端庄的举止。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汉字运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国际交流,彰显汉字无穷无尽的文化魅力

上联:坚定文化自信           下联:                   

(2)(设计活动)仿造示例,为本次主题班会设计两个活动。

活动一:汉字书法比赛

活动二:          

活动三:          

(3)(探究规律)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演变规律:                 

(4)(劝说表达)小炜认为,作业关键是做对答案,至于书写潦草有什么关系?有时作业那么多,怎么可能有时间写得工整呢?对此,你怎么说服他?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 (《我爱这土地》艾青)

(2)《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名句是:_____

(3)面对“左迁”的现实,诗人韩愈借“________”坦陈心志,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面对“赐金放还”的处境,诗仙李白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发出“_______”对未来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