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①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①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上写着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1.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是无功利性、无预期的自发性阅读。

C.是各取所需、立竿见影的快餐式阅读。 D.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为相比较以前的阅读,今天的阅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阅读替代了传统阅读,阅读越来越追求实用,失去了阅读的重量。

B.作者认为,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在于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有时却在于它的“轻”,在于阅读心境的解放。

C.如今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因为这一类书阅读后立竿见影,所以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D.“无用”的阅读不为生计,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和自身的价值。

3.下面不属于第⑦段中“无用阅读”的一项是()

A.“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出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扉页上的题记,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B.只是因为喜欢,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一位青年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C.歌手李健闲暇时会读古诗,他几乎不读畅销书,读古诗让他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D.家长强迫孩子读四大名著,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写作技巧,获得作文高分。

 

1.C 2.C 3.D 【解析】 1.C.由选项中的“各取所需、立竿见影”可知对应第6段“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可知快餐式阅读不对。故选C。 2.C.“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这种功利性阅读的收获不可能格外宝贵和难忘。故选C。 3.D. 家长强迫孩子读四大名著,属于功利性阅读。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 (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 请以“有你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少于600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等。

 

查看答案

    速读经典背离了阅读的本质

袁跃兴

①最近,一部名为《如何读懂经典》的新书在各大售书平台上颇具人气,相较于中文译名,其英文书名更为直白地道出了全书主旨:“如何跟人讨论你没读过的书”。书中对《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这些“难读”的经典名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罗列了其中的典故、名言、经典桥段,还穿插着许多“贴心”小伎俩,教读者怎样在别人面前谈论这本没读过的书且不会穿帮:“若对方动不动就提到人名,不妨反问回去……谨慎质疑对方说的一切即可。”用该书宣传广告上的话来说,这本书是专门针对“想读总也没时间的人、因没读过的书太多而有焦虑的人、每次翻不到10页就不支倒地的人”,为之提供一套“高效阅读”的方案。

②这种图书之所以会出现且销量还不错,正是抓住了一些读者希望快速轻松阅读和掌握经典读物的心理。源于这种读者的阅读需求,这种“速读”类图书的出现,似乎已成了一种趋势,诸如《一本书读通中外经典》《世界经典名著快读》《一分钟读懂×××》……这些指导阅读的图书,基本以“速成”为主。翻阅这些图书,大多是对名著经典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情节梗概、人物角色作简明扼要的梳理,偶尔会加上编者个人的评价。从内容上看,颇有些类似以往的“经典导读”,但更为醒目的书名,却透露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理念:导读的作用,是引导读者更有把握地去阅读原著;而这些图书则是教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名著的精华,从而不用再去啃原著这块“硬骨头”。

③除了名著内容概述以外,也有一些书致力于为读者提供花样百出的“高效”阅读方法。譬如《经典名著快读》是将原著作简化改写,把46万字的《简·爱》缩写为每章仅千字左右,篇幅约为原著的十分之一。《10分钟读懂孙子兵法》则是从《孙子兵法》中抽取一些概念,再用当代商场上的实际案例加以延伸。这种阅读方式,其实质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简单化、幼稚化,放弃了深入的思考、抽象的领悟和理性精神的训练,一切以实用、实效为原则……总之,快速见效、带有功利目的和商业利益的阅读的需求,取代了提升人文精神和升华生命品质的经典作品、文化精品的阅读。

④今天,我们当代人很少有空闲时间,我们没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每件事情都必须立即使我们满意,即便是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也必须服务于我们的短暂的快乐。除了追求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目标外,我们不想去发掘自己的能力。“阅读快餐化”“速读”“速成”类阅读法的流行泛滥,不正是折射出了我们这种文化心理和文化选择?在这个“速读”的时代,在喧嚣、浮躁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正在失去安静、悠闲的阅读心境和环境,从容的“慢读”状态变成了一种十分奢侈的事情,浪漫的阅读时光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

⑤然而,这是否就是阅读的本质?其实,读书大家林语堂早就给我们描述了这样的“读书的真艺术”: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波斯诗人)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或许在一个雪夜,坐在炉前,炉上的水壶铿铿作响,一个人拿了十数本哲学、经济学、诗歌、传记的书,堆在长椅上,然后闲逸地拿起几本来翻一翻,找到一本爱读的书时,便仔细地看起来……人们可以完全听从自己的自由兴趣去阅读,去一读再读,他们是多么幸福啊!这是成熟期中所有的心情和美趣的纯粹快感。

⑥“速读”时代,但愿我们的心中还保有和珍存着这种文化情怀,能真正去享受浪漫的、诗意的、悠闲的读书生活。

选自《今晚报》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第⑤段运用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材料用作本文的论据是否恰当,为什么?

陈继儒描写读书的情调,最为美妙:“古人称书画为丛笺软卷,故读书开卷以闲适为尚。”

4.结合你读书的经历,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

 

查看答案

    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

唐淼

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 55度到 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 41 度 48 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④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 8℃左右,且还有 2.8 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⑤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

⑥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 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 10℃~14℃;长江以南偏低 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 5℃左右。

⑦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⑧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⑨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 1908年的 4月,24日气温还高达 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 7.7℃。后来,温度降至 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

⑩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选自《北京日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2)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 14℃~18℃。

 

查看答案

    追思滕子京

王和声

①重修岳阳楼的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

②三年前,滕子京还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他的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这年九月,西夏大举攻宋,宁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滕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无几,“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弹劾,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于是,“泾州过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③滕子京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来到巴陵岳阳的。

④岳阳这地方怎么就成了贬官们的钟爱之地?上自屈原数起,涉足岳阳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贬迹。无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也好;“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好,只要贬官们踏上岳阳这块土地,总是文思泉涌,佳作叠出。

⑤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一拨拨朝廷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的时候,巴陵的山捧着它,洞庭的波含着它,分明就铸成了岳阳城头一块块苦涩的砖石,从屈夫子一直垒砌到今天。

⑥那么,滕子京为岳阳留下了什么呢?

⑦他留下了一座岳阳楼。

⑧那古楼上写着“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阳的三年,承前制,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史学家司马光赞其在岳州“治为天下第一”。滕子京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他却不能喜,“负大才,为众所嫉”,他如何喜得!

⑨古楼上还写着“不以己悲”。他又何尝以己悲之?一个负罪的贬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当可消沉,论哀怨亦可悲之,而这位滕公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是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治政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此种襟怀,问谁领会得来!当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也只是“痛饮一场,凭栏大恸(恸,大哭)十数声而已”,可见其忍辱负重仍然勤于政绩的惨淡心境。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凭栏大恸十数声”是何等的悲怆,何等的壮烈!

⑩岳阳楼是重新耸立起来了。设若没有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何来此大观?没有滕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又何来“先忧后乐”的《岳阳楼记》传诸后世?范仲淹是“先忧后乐”精神的宣扬者,滕子京何以不是这精神的践行者?

滕子京谪守岳州3年,于庆历七年初调任苏州,离开岳阳3个多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苏州任所,时年56岁。《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无余财呀!这便是一个受诬贬官的结局。可悲的是,当年弹劾滕子京的那个人,受命“审讯”此案,他的调查结果却是“滕子京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可怜滕子京们已是遍体鳞伤,欲哭无泪,小人却在一旁暗自窃笑。范相滕公今安在?于是,让我想起了刻在岳阳楼上的那半副楹联:“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赞美滕子京的?请作简要阐述。

2.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凭栏大恸十数声”,这哭声为什么是悲怆而又壮烈的?

3.为什么写《宋史》对滕子京的评价?又为什么写当年弹劾滕子京的那个人的调查结果?

4.“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5.联系全文看,作者“追思滕子京”的目的是(    

A.探寻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原因,从而为他鸣冤申雪。

B.表明滕子京虽一再遭贬,但仍然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昭示滕子京的廉洁和他的“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D.赞颂滕子京“先忧后乐”的践行,呼吁滕子京的悲剧不再发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