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在空格中填上相应的诗句。

2.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从意境、修辞、语言等任何一个角度赏析颈联。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例:这两句诗用对偶的手法,描绘了一副壮丽的山河图。一个“直”字,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圆”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肖。 【解析】 1.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文学常识要记住作者、作品等。本题中注意“孤、直”的写法。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 语言角度: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修辞角度:这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一静一动,静中有动,一见一听,错落有致。将清幽的环境与恬淡的心情和谐统一,是写景的千古名句。这种手法描绘了塞外风光的奇特壮丽,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意境角度:这两句用两个画面“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描绘了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整个画面显得雄奇瑰丽。大漠无垠,沙丘连绵,横向展开;狼烟点燃,袅袅升腾,纵向直立,给死寂的沙漠增添了生机。一横一纵,画面景色活跃。烟“孤”漠“大”,互为映衬,孤烟更加醒目,沙漠更显广袤。“直”字点出沙漠无风。两句诗让人感受到戈壁黄昏静谧死寂的气氛。此处强调落日“圆”,是因为夕阳光弱,可以直视,“圆”给人印象深刻。再者,大漠之上一览无余,残照如轮,更为突出。两句诗写尽沙漠向晚苍凉静穆的壮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溪行: 2)芳草鲜美 3)便还家

2.翻译下列句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多爱一次

鲁小莫

前年,他患眼疾,视力严重下降,外物在他眼里只是一团模糊。那是一段心灰意冷的日子。先是单位借故辞退他,而后女朋友离开他。他的心里,成天灰蒙蒙地飘着细雨。

每天下午他都要去附近一家医院治疗,傍晚时分,再顺原路回来。这条路,他走了20年。路边的每一块石砖,他都再熟悉不过了。可那段时间,这段路整修,到处被挖得坑坑洼洼。

他极力辨认着坑洼处,尽量绕开,可还是不可避免地闯进去,一次次摔倒。根本没人注意他。他的心里充满愤怒。以前,他曾多次帮助盲人过马路,可为什么自己需要帮助时,却无人理睬?他想,视力恢复后,他一定将这些愤怒,扔垃圾一样统统还给周遭。

他摔了三天跤。第四天,再经过这段坑洼路时,他听见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一个小男孩跑来,说:“叔叔,我帮你。”一只小手伸进他的手心。

他的心里吹进一股清凉的风。由男孩牵引,他很顺利地通过坑洼处。

此后的第二天、第三天……男孩总是及时出现在他身边。他有些惊讶,问起才知,男孩住在路边,从自家的阳台上,可以看见他走过来。

他微笑着问:“你家住哪一栋哪一层?”他想视力恢复后,一定要登门感谢,感谢男孩和他的父母。

男孩却沉默一会儿,说:“叔叔,妈妈说,不要告诉陌生人住在哪里。”

他笑了,不再过问。

第二天,他带来一罐饼干。没想到男孩还是沉默一会儿,说:“叔叔,谢谢你!可妈妈说了,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转身又跑了。

他拿饼干的手擎在半空,愣住。原以为孩子的心,是没有污染的天空。其实,孩子同大人一样,也会遭遇冷漠、自私、欺骗……于是,孩子早早地学会保护自己。这也许无可厚非。令他感动的是,尽管男孩心存警惕,却不妨碍他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爱别人。

他觉得一股强烈的阳光,猛地射进他的心中。

眼睛康复后,他又找到一份工作。那段路,他还常常走过,他的掌心里,始终留有男孩的温暖。是男孩教会他,不管世界怎样,都不妨碍我们做个好人,多爱一次。

1.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

2.找出文章中“他”心情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并说说变化的原因。

心情变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那段路,他还常常走过,他的掌心里,始终留有男孩的温暖。”一句中,“男孩的温暖”指什么?

4.小男孩的妈妈在文中并未出现,但她深深影响着小男孩的行为,请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分析小男孩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回答问题。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B)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节选)

(二)(C)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D)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故宫博物院》节选)

1.文段(一)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是哪一句话?这体现出本文什么样的说明结构?

2.结合语段(一)中“败笔”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主要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特点_到________的顺序说明。

4.文中划横线的ABCD四句话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A      B       C     D    

5.文段(一)中“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一句中“没有一个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

 

查看答案

本学期的名著导读向我们推荐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本书,如果你是老师,请你任选一本设计一下。

1.你会选择哪一本书放在哪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向同学们推荐?并说明理由。

2.你将会采用怎样的方式引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 。(《望岳》)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 。(《浣溪沙》)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 。(《黄鹤楼》)

(5)“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 ”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______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就是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有龙则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