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一: 在成长路上,我们总还有一本想读未读的书一堂想听未听的课、一次想去未去的旅...

题一:

在成长路上,我们总还有一本想读未读的书一堂想听未听的课、一次想去未去的旅行、一位想交未交的朋友、一些想说未说的话、一份想还未还的人情……回望过往,立足当下,这些想做未做的事情,是会成为你人生中的遗憾,还是成为你奋勇前行的动力呢?

请以“遗憾,从未撼动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字数不少于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参考范文: 遗憾从未撼动我 人的一生必定会有许多的遗憾,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但是,与其嗟叹光阴流逝不可回头,痛苦不堪,还不如好好把握手中的一切,不要让它们成为下一个遗憾。 回忆起杨绛先生在《老王》一文中笔下的老王想回报杨绛先生却被杨先生误解,病倒离开了人世。这大概是老王与杨绛先生最大的遗憾了吧。我的人生中,也曾有过很多遗憾的事情,但这些遗憾从未撼动过我,我始终记得那次让我受益最深的遗憾。 小时候,我做事或答应别人时总不是很在意,也总是迟到,有几次连去都没有去做。我有时连做事的念头也没有,于是,同学们给我取了个外号,叫做“失信鬼”,心里也并没有多大在意。 那日早晨,阳光明媚,父母要出门上班,走之前对我说:“这些文件,是你舅舅的。今天他下午1点回乘火车去重庆,在那之前你记得把它们送去。”提醒中带有命令,我顺口一声“好”。就这样答应了。他们走后,我转头看书去了,正沉浸其中时,我的朋友打来的电话,邀我去他家吃饭,我听后爽快答应了。 到了他家与他谈论了一番后沉浸其中,接着享受了丰盛的午餐,将文件抛到了脑后。直到一点半时,父亲打来电话,问我文件送出去了没有。我突然想起这事儿,结结巴巴地说我现在在朋友家,文件没有送。他一下子怒了,在手机上毒骂我一顿,命令着我现在立刻拿着文件去火车站,我心里不服气:不就是一个文件吗?有这个必要骂我吗?憋着一肚子气,把文件送到了火车站,舅舅在车站等候区等着我,我把文件交给了他,他什么也没有说。我回了家,等待着我的便是父亲的又一顿毒打,我被打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可就这一顿毒打,我知道了那些文件的重要,后来舅舅乘了下一班火车,等了几小时,因为这在公司上被降了职,我意识到这便是我与舅舅的一大遗憾。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讲信用,答应的事情要说到做到。后来我也改了我这一“恶习”,再没有失一次信,只因那次遗憾。 我庆幸,我的人生,遗憾从未缺席。有时最曲折的道路也最简捷,它既不停地给你制造曲折,也又不断地给你送来峰回路转、弯道超越的勇气、力量、机遇与智慧。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本题前边所给材料一方面是为了引出要写的题目,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可写的内容。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最后一句话,思考清楚那些想做而未做的事情,是会成为你人生中的遗憾,还是成为你奋勇前行的动力。这就要求学生以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从想做而未做的事情中寻找动力、吸取教训、获得感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遗憾”“撼动”,“遗憾”强调了要写的对象,这是一种“不完美”。根据前边提示可知,遗憾的东西可以是一本想读未读的书、一堂想听未听的课、一些想说未说的话、一份想还未还的人情等;“撼动”是摇动、改变的意思。撼动前边加了否定词“未能”,是说该“遗憾”没能使我改变。由此可见该题强调了“遗憾”这个对象“我”的重要意义。可选取生活重一些不完美的事情,但是这些不完美并没有使自己意志消沉,没有使自己的理想或是目标改变,而是从遗憾中吸取力量,成为提高自己的动力,努力前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李 斌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鼓舞人们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为春和景明的中国气象增添奋斗底色。

②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③在奋斗中成就伟业,我们以梦想导引航程。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没有罗盘的航行;没有梦想的生命,犹如没有色彩的春天。“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它曾支撑共产党人浴血奋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它曾引领中国人民白手起家改造山河,建设出一个崭新的中国;它也曾掀开改革开放大幕,谱写出一曲国富民强的奋斗赞歌。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④在奋斗中成就伟业,我们靠创新决胜未来。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这是自然规律写照;日新之谓盛德,不日新者必日退,这是社会规律使然。核心技术催生核心竞争力,新兴需求造就新兴业态,创新的杠杆,总能撬起出乎意料的奇迹。从“一曲星梦东方红”,到“嫦娥奔月创奇迹”,惊世成就充分说明,“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追梦人的脚步永远向前,改革者的精神维新不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革故鼎新、别开生面,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我们就能用好历史机遇期、掌握发展主动权。

⑤在奋斗中成就伟业,我们用实干描绘盛景。大江奔流永无止境,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大道至简实干为先。行行重行行,不怕万里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民族复兴行进至关键一程,犹如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山登半腰,正值紧要之时,所以更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以事艰而无为,只因任重而奋行。“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以必成之心,入艰难之境,创未有之业,无限荣光将由此续写。

⑥“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毛泽东同志曾如此远眺未来。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当此奋发有为的新时代,时和势都在中国这一边,我们更加懂得梦想的价值、创新的重要、实干的意义。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心怀梦想、勇于创新、奋勇拼搏,我们的事业将所向披靡,中国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2日  (有删改)

1.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没有罗盘的航行;没有梦想的生命,犹如没有色彩的春天。

3.综观全文思考: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③④⑤段分别从“在奋斗中成就伟业”,我们‘以梦想导引航程’‘靠创新决胜未来’‘用实干描绘盛景’”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和中心论点一一对应,论证非常严谨。

B.第③段中用排比句列举史实,雄辩有力地证明了“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

C.文章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句,充分说理,读起来委婉诙谐。

D.文章结语“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心怀梦想、勇于创新、奋勇拼搏,我们的事业将所向披靡,中国的前途将不可限量”立足新时代,发出号召,非常鼓舞人心。

 

查看答案

太空垃圾对航天器构成潜在威胁

(1)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发射航天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太空垃圾也相应增多。专家估计,目前,地球轨道上直径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数量,已超过75万件。

(2)太空垃圾的来源很多,有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等。退役的人造卫星,若没能坠入大气层烧毁,也会成为长期环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如果两枚航天器不幸发生碰撞,则会产生大量碎片,造成更多的垃圾。例如2009年,美国的通信卫星“依星33号”与退役的俄军事卫星“宇宙2251号”在近地轨道上相撞,产生大量的碎片。这些碎片之间还继续相互撞击、产生更多更细小的碎片,形成级联效应。

(3)太空垃圾会破坏正在运行的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即便是极其微小的太空垃圾,也会因巨大的相对速度造成严重的破坏,它们会像子弹一样击穿卫星、空间站等昂贵的航天器。太空垃圾不断增多,会导致环绕地球的轨道被大量的太空垃圾所占据,人类将因此无法继续安全地发射新的航天器。

(4)对于依旧飞行在轨道上的垃圾,科学家则仍然在寻找对策。目前,航天大国都已经意识到绝对不能再任由太空垃圾增长下去,毕竟大型卫星、宇宙飞船、太空望远镜都是动辄上亿的金贵货。

(5)当然,初步的计划以及构想还是有的。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机器人、绳网、电磁线缆、激光等手段对付太空垃圾。欧空局就计划研发一种轨道清理卫星,携带绳网、机械臂等装置,将捕获的退役卫星一同带回大气层烧毁。这种名为欧洲离轨器的卫星,最早有望在2023年升空。另--种方案的难度则要大得多: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射一束激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道,最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

(6)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空间监视系统已经在实时监控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如果国际空间站等高价值航天器面临相撞风险,可以实施紧急变轨,避开垃圾。不过,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只有不到3万枚。与小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相比。数量微乎其微。对于10厘米以下的太空垃圾,现有监视系统依然力不从心。

(文章选自2019年03月01日《科普时报》内容有删改)

1.文中介绍了哪三种太空垃圾?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每个括号只填一种说明方法)

(1)例如2009年,美国的通信卫星“铱星33岁”退役的俄军事卫星“宇宙221号”在近地轨道上相撞,产生大最的碎片。_______

(2)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只有不到3万枚,与小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相比,数量微乎其微。____  ______

3.太空垃圾会对航天器构成怎样的威胁?(答案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字)

 

查看答案

这就是母亲

蒋勋

(1)一月七日,我从高雄坐高铁到台北。因为是直达的快车,上了车我就放斜椅背,准备休息或看书。

(2)车快要启动前,忽然听到喧哗吵闹的声音,从七号车厢的后端入口处传来。许多乘客都被这不寻常的骚动惊扰,回头张望。

(3)我坐在最后一排,声音就贴在身边,但是看不到人。是粗哑近于嘶吼的声音,仿佛有人趴在车门边,一声一声地叫着:“你带我去哪里呀——你带我去哪里呀——”

(4)然后,七车厢的乘务小姐神色仓皇地出现了,引导两位纠缠拉扯的乘客入座。

(5)车子缓缓开动了,这两位乘客终于坐定,就在我座位的斜前方。

(6)其中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妇人,身躯很胖,脸有点变形,她继续嘶吼咆哮着:“你要带我去哪里呀——我不要去——”她像耍赖的孩子,双脚用力跺着车厢地板,用手猛力拍打前厘的椅背,吼叫:“我不要去——”

(7)许多乘客都露出惊惶的眼神,前座的乘客悄悄移动到其它较远的空位上。

(8)我曾在公交、地铁、火车、飞机上遇到过衰老的人、肢体残障的人、失明的人、手脚抖动的帕金森症患者,但还是第一次遇到“智障”的乘客。

(9)我没有想过,身体有这么多艰难。智障,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艰难吧。

(10)我在斜后方看着这智障的妇人:肥胖得有点失去了轮廓的躯体。浓黑的眉毛,容而的平的颧骨,张着嘴,粗重的喘息,不断四下张望的仿佛被惊吓到的眼神。

(11)这样不安、这样躁动、这样仓皇、这样惊恐,仿佛被围猎的野兽,无处可逃。

(12)我或许也被吓到了吧,便一直被视着这智障的妇人。她忽然回过头,跟旁边一直安抚着她的另一个妇人说:“我要吃—— ”

(13)另一个妇人年龄在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很苍老,一脸皱纹,黝黑瘦削但是身体看起来还算硬朗,脊背僵硬地挺着。她即刻从一个手投袋里拿出一包鳕鱼香丝,递给智障的妇人说:“吃啊,乖喔——”

(14)智障妇人迫不及待,一把扯开玻璃纸袋。一条一条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撒落四处,老妇人赶快俯下身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

(15)有一些飞散在我身上,我捡起来,交给老妇人,她回头说:“谢谢。”

(16)我笑一笑,问她:“女儿吗?”

(17)她点点头。

(18)她的女儿把鳕鱼香丝塞进口里,大口咀嚼,鱼屑一片一片从嘴角掉落,母亲则不断为她擦拭着。

(19)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会不时地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满车厢的乘客突然惊惶地问:“你要带我去哪里?

(20)母亲耐心地说:“出去走走啊,闷在家里怎么行?我们在别处旅行不是也坐火车吗?”

(21)一位年近八十岁的母亲,照顾一个年近五十岁的智障女儿,那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啊!作为母亲,她曾经厌烦过吗?愤恨过吗?觉得羞辱过吗?想要逃避过吗?

(22)我在斜后方,陷入深思,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做得比这位母亲好。

(23)母亲安抚了躁动惊惶的女儿,女儿仿佛睡着了,母亲为她盖上外套。趁女儿睡着,她从手提袋里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着黑膏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头上花白的头发。车窗外夕阳的光,映照在母亲挑起的一缕一缕的发丝上,发丝由白变黑。

(24)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

(选自《读者》略有改动)[注:蒋勋,生于1947年,男,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

1.文章题目中的“母亲”,既指__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说“智障,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艰难吧。”

3.结合语境,揣摩文中(7)段和(19)段两处加点词“惊惶”的原因,选择其中一句体会。

(1)许多乘客都露出惊惶的眼神,前座的乘客悄悄移动到其他较远的空位上。

 

(2)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会不时地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满车厢的乘客突然惊惶地问:“你要带我去哪里?”

4.第(13)段划线句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请你分析此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5.文章结尾说“我知道自已还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请结合文章中作者流露出来的情感,说说作者要做的“生命的功课”可能是什么呢?并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赵兵果败,括死军_________(2)母之,吾计已决矣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B.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C.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D.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4.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赵括的性格特点?

5.文中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_______;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用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2.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