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记忆中的温暖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题目:记忆中的温暖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表达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例文: 记忆中的温暖 记忆里的温暖,是一盏灯,一扇窗。 书桌靠窗,窗前放一盏台灯,晚上把灯打开,窗那边就映出了另一个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有很多很多温暖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 月考考完了,和同学一对答案,发现自己考得格外惨,回到家里,拧亮台灯,拿出一本书,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也变得枯涩了。物理、语文、化学、英语,好像带着红叉的卷子已经在我眼前飘啊飘。我懊恼地“啪”一下合上书,望向窗子,看见一摞又一摞杂放的书本中间围着一个正皱着眉拼命咬手的女孩,我不禁笑了,看见窗子里的女孩也对我笑了起来,笑容里好像满是真诚与鼓励。不知怎的,我的心突然就没了那没多焦虑,安静着,温暖着。 还有那次,各科老师的作业集体“撞车”,下了晚课回家,我拿出作业单一看,只觉得天昏地暗。我天昏地暗地写着,时针马上要指向十一,而我还有一套大卷没做,我几乎要抓狂了,趴在桌子上看窗子里自己上下眼皮打架。忽然我在窗子里看见卧室外照进的一缕黄光,爸爸妈妈还在客厅等着我,没睡呢。我几乎能想象出妈妈蜷在沙发上,爸爸靠在茶几上昏昏欲睡的样子,而他们第二天却要起的比我还早。客厅的灯光是淡淡的黄色,从窗子里看就像黑夜里照进了一缕阳光,打在我心上,格外温暖。 那天,姥姥和小姨回老家,只有姥爷自己在城里照顾江南的菜地。晚上,妈妈就把姥爷叫到家里吃饭。 吃完饭,我急急忙忙又去写作业了,而姥爷拿着扳手和润滑油,也走了进来“畅畅,你这个书柜吧,抽屉总闭不上,姥爷给你修修,你用着也方便。”卧室里的书柜是松木的,很重,可能是滑道有点问题,要是关严了抽屉,爸爸都拉不开。我握着笔,详装在写作业,在窗子里看着姥爷,他在滑道的地方小心地上一点润滑油,费力地合上抽屉,再使劲拉开,然后再上一点润滑油,再合上,在拉开……姥爷的手像树根一样,又大又粗糙,但他的手下却好像能长出一个世界,而那时的我,心里好像也被这样的手抚过一样,慢慢的都是温暖。 一盏灯,一扇窗,把这些年来那么多那么多的温暖都映在我心里,而我又要和它们一起,在迎接多少温暖的记忆?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审题。“记忆中”起限制作用,指过去的,曾经的,不能写现在的、未来的。“温暖”既是写作对象,也是题眼,“温暖”不是身体的感觉,而是心灵的感受。从题目上看,适合写记叙文,选材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其次,思路。先明确记忆中温暖的事情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对自己产生温暖的?选材写作时要考虑,为什么要选择这件事,在每个人生活中应该有许多让自己感到温暖的事情,但是要在众多的事情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就需要考虑哪一个比较特别,哪一个比较重要,哪一个对自己影响比较深远,只有独特的、典型的、有思考价值的素材才能深入挖掘,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第三,结构。可以是一线串珠式,一人一事的温暖;可以是片段组合式,写几人几事的温暖,或者一人几事的温暖。第四,语言。本文是一篇以情动人的文章,若想要达到以情动人,则需要充分的、细致的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那些典型的、感人的、能够引起读者联想的细节描写,才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例如:每天早晨妈妈早起走路的轻声;每天晚上爸爸在寒风中咳嗽的声音;一条奶奶亲手织的围巾;一个每次上台时鼓励的眼神。最好选择那些比较小的事情,比较平凡的细节,越是小的,越是平凡的,越能够体现生活的真实性,越是能够展现作者对于生活的细致的观察,深刻的感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

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查看答案

请你参与七年级开展的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对下面的名言进行内容方面的赏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于网络时代的中学生,交网友已经成为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请你根据下面的调查表写出你的发现。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

凭感觉交网友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9%

17%

19%

45%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互联网交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要开展一个辩论赛。请你阐明你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薇薇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看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佩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标准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迹要工整。

⑧有一回上课,他故意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叫喊:“写检讨!写检讨!写检讨!”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淹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算算,虽要求高了,但作业少了,我们欣然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同学们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字练笔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周记,也最好看。”

⑪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更好的自己。

⑫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每到动情处,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⑬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⑭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⑮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选自2016年第1期《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简要概括相关段落的主要内容。

段落

①~⑥

⑦~⑪

⑫~⑮

主要内容

小学班主任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打磨气质。

(1)

(2)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的句子。

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

3.第⑫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每到动情处,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4.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济南的秋天(节选)

老舍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儿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第①自然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2.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第③自然段中写秋山的颜色,先写______,再写__________。连用了六个“忽然”,有什么作用?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已。过者告之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①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②自分:料想。 ③第:只管。④哂:嘲笑。⑤沈:通“沉”,沉溺。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⑥矜严:矜持自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__________

(2)其家穿井__________

(3)盲子不__________

(4)视此__________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合理的停顿(限标两处)。

毋 怖 第 放 下 即 实 地 也。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4.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