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1)请以“真的有意思”为题,写一篇文章。 (2)内...

根据下面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1)请以“真的有意思”为题,写一篇文章。

2)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范文: 真的有意思 我的爸爸喜欢钓鱼,时常挥竿水乡湖荡之间。潜移默化中,我也对垂钓情有独钟,它成了我生活中一件真的有意思的事。 垂钓是快乐的。晨曦微露,骑车上路,虽不是披星戴月,却也是满面朝霞。那情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且不说长途跋涉奔赴钓场是一种有益身心的锻炼,单就远离喧嚣,置身湖荡绿水、鸟语花香之中,呼吸新鲜空气,沐浴和煦阳光,岂能不乐而开怀,心旷而神怡? 垂钓之乐,在于与鱼儿斗智斗谋。黎明中,甩竿投钓于涟漪间,激起一片粼粼波光。静观鱼漂沉浮,此刻,心如止水,纯净无一丝杂质,可谓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原始的平静,童话般的平静,孕育希望的平静,世间诸多烦忧、浮躁,都被盈盈一池清水洗涤过滤,人也因此宠辱皆忘。于水畔垂钓,集动静、苦乐于一身,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 垂钓并非每次都满载而归,但令人陶醉的经历总是有的。四周绿野清屏,甚是幽静。挂钩理线,首次抛竿,小试牛刀,心情着实激动。目光久久盯着不远处跳动的浮漂,那种莫名的期待感是前所未有的,若忽见浮漂稍不安分,或点头或倾斜,那更是心如撞鹿,连握竿的手都微微颤抖起来。一旦浮漂猛沉下去,提竿的瞬间顿觉细长的尼龙线被一条硕大的鱼绷紧在水下,剧烈摆动。那种紧张焦急而又愜意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我虽说初出茅庐,但也钓得数尾鱼,于是乎,乐不可支。 喜忧参半,希望与失望并存。那些垂钓者饱经风雨,什么样的滋味没尝过?渴饮湖水,饥吞野果,烈日下大汗淋漓,风雨中瑟瑟发抖……苦不堪言啊!但天下垂钓者始终不渝,几乎没有洗手不干的。 我爱垂钓,垂钓真的有意思,其情绵绵,只眷恋水光芦色,陶冶品性。觅一份清新自然,宁静致远,于返璞归真中再思人生。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命题者直接给定作文标题让学生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与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只要抓准“文眼”,一般没有审题障碍。“真的有意思”着力于“有意思”三个字,《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思”一词,指有情趣、趣味的含义,切不可与“有意义”相混淆。考生只要交代清楚“什么真的有意思?”“有意思在哪里?”,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有意思”具体化,生动写作,巧妙升华即可。“真的有意思”中“有意思”是虚的,可以把它具体化为“人”,实写人物(老师、父母、朋友等)有意思;也可以是动植物或者是传统文化、人类文明、科技发展、自然风光、社会现象、媒体娱乐等有意思,化虚为实。这里的人、事、景、物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倾注自己的某种情感。比如写打乒乓球真的有意思,那就要写出自己对乒乓球的认知,以及打乒乓球带给自己的愉快体验和生活感悟等,最后发出“真的有意思”的慨叹潜移默化。“真的”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具有一种强调作用,相当于“确实”“实在”。写作时,可说明对某一人、事、景、物等,之前并不觉得其有意思,而经过品味、探索或者发掘后,觉得其的确有意思。具体写作时,要将这种发现和感受的变化过程呈现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 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合着汗水的头发凌乱的贴在她的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原文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③-⑯段,梳理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疯狂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⑮段的画线句子。

3.第③段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4.文章以“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2020年的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阅读,让我绽放生命的光彩”主题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雷海为的精彩表现,颇受启发,一时间阅读成为热议话题。请从阅读内容的选择和功能角度,展开论述,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含标点限80个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链接)下图与一则古人学习的故事有关,请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含标点限60个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撰写对联)根据下联,结合故事材料,补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苏轼盛时学富五车改学联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怀旧空吟闻笛赋, 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子曰: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性。

6)完整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愚人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得一车      方:______

(2)不如烧作炭  之: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3.从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益慕圣贤之                策之不以其

B. 趋百里外                    求古仁人之心

C. 稍降辞                    入帘青

D. 以还                    欲颓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家贫,无从致书            其境过清

B. 当余从师也                女家

C. 足肤皲裂不知                窥镜自视

D. 若神人                    起行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B.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C. 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 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不怕吃苦。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